首頁 > 散文 > 抒情散文 > 都江堰聽水

都江堰聽水

手機:M版  分類:抒情散文  編輯:得得9

  都江堰這個名字我很早就知道,我剛當兵時就有好幾個戰友是都江堰的,當時覺得不過是一個地名而已,不曾細究。

  我真正關注都江堰是二OO二年。因讀了余秋雨的散文《都江堰》,才知道這個地方不僅鍾靈毓秀,而且文化源遠,極富內涵。余是大學者、大作家,他以豐富的史料,深沉的情感,獨到的見解和非凡的文筆,把我引入了那個似有似無的夢幻之地,總盼着有朝一日身臨其境。

  機會終於來了。我們這次考察的第二站就是都江堰,因逢周末,不便攪擾都江堰局的同志,我們決定先不聯繫,自行到景區看看。為了方便和節約開支,我們向中國青年旅行社成都分社報了名,在旅行社的安排下,與山西晉中的一對小情侶,還有兩個不知什麼地方的單身女士組成了一個小型旅遊團,於1月9日7點半準時向都江堰進發。眼看就要走進這個嚮往已久的勝地,心中自是激動。路上,導遊不停地向我們介紹都江堰的山水、風物和人情,但我沒聽,也不想聽,我喜歡一個人於想像中體驗那份唯美的感覺。

  那天,都江堰的天氣格外地好,麗日和風,氣溫在13度左右,用四川話說,安逸的很!因來得早,景區工作人員還沒上班,導遊去排隊等候買票,我們下車自由活動。我招呼大家用早餐,但都說不餓。我便獨自就近找了家麵館,要了一碗當地名吃“渣渣面”,麻辣味的,口感極佳,我一鼓作氣吃了個湯水不剩。擦擦嘴巴,舒展一下腰肢,感到通體舒泰。

  這時,我突然聽到了浩蕩的水聲,好像激越的和弦,那麼粗曠,奔放,堅毅和從容,我豎起耳朵,仔細傾聽,腦海涌動無限遐思。循水聲而去,一條古樸典雅,清幽靈秀的小河進入眼帘,兩岸綠樹蔥蘢,柔枝交錯,亭台樓榭掩映其中。一座氣勢非凡的廊橋橫跨在河面上,這是一座木質結構的古橋,叫南橋。步入橋廊,靜立遠眺,清涼的空氣洇潤着鼻翼,閉上眼睛,便感到了一種直抵心間的安寧。

  水聲,來自腳下廊橋的橋墩之間,水流至此處,好像蓄足了力氣的跳水運動員一樣,四肢一縮,身子一縱,一個猛子扎了下去,橋墩之間便留下了一個神秘莫測的旋渦。我喜歡看水,更喜歡聽水。我常想,水應該是有生命、思想和靈魂的,那滔滔不絕、變化萬千的水聲,也許是一種獨特的語言。水,在用自己的方式,日夜不息地講述着自己的過去和現在,同時暢想着未來。( : )

  水是都江堰之魂,圍繞着水而產生的典故和傳說,形成了極富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因為有了水,這座千年古城便有了歷久不衰、蓬勃旺盛的生命和穿越時空、古今交融的恆久記憶,有了兼收並蓄、多元合一的開放思維和清純自然、恬淡從容的無窮魅力。

  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譽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人、地、水三者高度協合統一的偉大“生態工程”,至今還在發揮着重要作用。創造這項工程的代表人物是公元前256年的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兒子李二郎。司馬遷在《史記-河渠書》中記載了他們的功績。但我不是學者,無意探究她的歷史和淵源。也不是作家,表達不出崇高的人文關懷和睿智的哲理感悟。雖然我也喜歡寫作,但也僅僅是喜歡,頂多算一個文字愛好者吧!看看余秋雨的《都江堰》,寫得那麼跌宕迴環,大氣遼闊。再看看夏磊的《千年一堰》,寫得那麼唯美典雅,韻味悠長。在他們面前,我有種李白當年在黃鶴樓的彷徨與無奈,“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技不如人,枉自嗟嘆!

  好在還有耳朵,道不得,那就聽聽吧!都江堰的水聲浸潤着我的每一個根神經,能獨自靜享這流淌了數千年的大音,已是幾世修來的福份了。從南橋,到寶瓶口,到飛沙堰,再到魚嘴分水堤,水聲始終不絕於耳,時大時小,時激時緩,一會似萬馬奔騰,震魂撼魄,一會似子規夜啼,如泣如訴,一會又似大珠小珠落玉盤,嘈嘈切切錯雜彈。我始終故意和團隊保持着一定的距離,這兒看看,那兒聽聽,心隨水聲而動。在水聲的浸潤中,我的靈魂得到了空前盛大的洗禮。

  從都江堰西南行十公里,是青城山,為中國道教發源地之一,山上林木青翠,諸峰環峙,曲徑通幽,自古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但遊覽過後,我心裡並沒留下多少印象,惟有都江堰的水聲一直在耳邊迴響。

  都江堰聽水,聽的是響徹千年的地籟!

您正在瀏覽: 都江堰聽水
網友評論
都江堰聽水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