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網絡散文 > 跑題兒[原創]

跑題兒[原創]

手機:M版  分類:網絡散文  編輯:pp958

  寫散文和寫雜文可以天南海北的寫,但要記住:出去玩夠了,要記住回來。常寫散文和雜文的人都會圍着主題展開話題的論述,往往都會做到“形散神不散”、“形雜意不雜”,這是寫散文和寫雜文的一項基本功。我記得在書上學的:散文是文學創作的一個大類,分“廣義散文”和“狹義散文”兩類,雜文應屬於“廣義散文”的一種,都具有文學性、故事性、欣賞性和美感的特性,因為和生活密不可分,所以許多人都說“散文好寫”,愛寫散文。小說嘛,就難寫的多了,需要掌握的各類知識就要多一些,需要有些手法的人才能運用自如了。

  我上網寫作以來就以寫雜文為主,寫了一些東西,因為分類的問題還和一些人爭計過,我總是把我寫的文字分在“散文”一類,因為我的文字中“議論的成分”居多,“敘事的成分”不多,他們認為我的文字應該算作“議論文”,與散文無關。我說:司馬遷的《史記》中也有議論的成分,尤其是為人物作傳,臧否人物,那不就是在議論人嗎?他組織事件議論人,只是個高明手法罷了。一個人一生中有許多事發生,他為什麼不用別的事說人物,卻選擇性的挑選事件說人物的呢?至今也沒人說《史記》是論文,都是說《史記》是經典散文——當然是“廣義散文”了。於是我認定我寫的文字是“散文”,是“雜文”,“散文”中的“雜文”!寫這個題材的文字最忌諱“跑題兒”,我寫長了這種文字,很少跑題兒,當我意識到“跑題兒”了的時候,我再跑回來,反正跑不遠,回來也容易,也不累。寫今天的話題,我就想“特意”跑跑題兒,看我還能回來嗎?如果回不來,我還應該修鍊內功;如果能回來,就證明我的功夫還行。

  愛看搜狐視頻,因為裡面的紀錄片特別多,看紀錄片能夠學到東西,比看那些玄幻的電影要實用的多,我現在不需要娛樂精神,不需要休閑養息,學習就是工作之餘的活動,看紀錄片就是請一位最好的老師,傳授自己應該了解的知識。別的視頻播放器沒有搜狐視頻播放器里的紀錄片多,每當晚上回家,我上網之後,我總是把電腦定格在搜狐視頻上就不走了,一看紀錄片就是一晚上,搜狐的視頻庫我才看了很少一部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

  看完《張藝謀和他的十三釵》,我對倪妮這個江蘇女子發生了很深的興趣,因為我接觸的許多江蘇的網友都給我留下了許多深刻的印象,他們的文字功夫十分了得,文字細膩,活靈活現,柔情似水,我就寫不出來那樣的文字,感覺他們就是天生寫文的,“文神”好像就是江蘇人吧?榕樹下的那些能寫的人大多是長江邊上的人,江蘇人居多,我很佩服他們的文字能力。我在YY上聽到江蘇網友的聲音,哎呀,那聲音就像是九天之上下來的弦樂,就像是播音員在我耳邊說話,我何德何能,有如此福氣,竟然和這些人在一張網上相遇,真是幸運!我在濟南遇見的江蘇人不多,如今在視頻上遇見了這樣的一個清秀如仙子一樣的人物,我一定要好好看看她的來歷。——我想多年前曹雪芹也一定幸遇一位女中秀才,而且還是一個江蘇人,要不然《紅樓夢》里“林黛玉”怎麼會是一個江蘇人?怎麼會一要賽詩,林黛玉總是摘得桂冠?呵呵,我應該猜得不錯!

  看倪妮訪談,感受江蘇人清新可人的江南水鄉的氣質,是一次免費的親近明星過程。視頻中的倪妮翠眉如畫,一張瓜子臉,一張大嘴——美女的嘴都大是當今的審美標準在變!——面對觀眾娓娓道來出演《金陵十三釵》的前前後後,滿足人們對一個新一代“謀女郎”的了解隱私的需求(!)而兢兢業業。在這段訪談時間裡,我感覺張藝謀用“大牌”演員的精明:用最節省的效率完成最完美的故事畫面。那些“大牌”演戲就是專業,一個動作不用過多重複,一兩遍就過;一個意思不用多講,一個眼神就可以把意思傳遞明白。幹事情就需要用精英人物——這些“大牌”演員就是演員中的“特種兵”!——完成目的,這是提高效率的最好辦法,這個方法好!用“大牌”就是能節省時間,就是能提高效率。“大牌”的專業,職業,也決定了一部戲的走向和質量。“大牌”之所以是“大牌”,就因為他是職業性的工作人員,他服從導演的安排,他就是導演手裡的利器,他成全了導演,導演也成全了他,雙方獲利。張藝謀之所以能成功,就是運用好了“大牌”演員這張牌,讓“大牌”演員和新人配戲,適當的打出幾張花邊新聞,用幾個新人,造就幾個“謀女郎”只是“摟草打兔子”的休閑項目了。新人在那個環境里也真的很容易成長,幾代“謀女郎”離開張藝謀之後,都能在各自的地盤上“張牙舞爪”,也是在證明“強將手下無弱兵”這個道理。主席的一個警衛員下放到地方,當個省級幹部根本沒問題!

  濟南有個土話節目,造就了一兩個說話類節目的明星人物,張藝謀這部片子也用了土話,南京土話,我相信這次用土話表演,會掀起一個風潮:土話回潮!因為懷舊的思想作怪,在普通話大行其道的當今社會,人們有些茫茫然了,有些懷念說土話的日子。說土話現在都被當作“世界遺產”對待了,當初“工業化”的思想大行其道的時代里,說一口標準化的普通話,促進交流的順暢,雍正皇帝沒有做到的事,在共產黨行政多年之後,就要達到目的的時候,人們開始懷念說土話的日子了!看來搞統一、一刀切的思想,不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精神。網上對於說土話和普通話的推廣選擇上就一直存在着爭論,人們的心理都很矛盾,又想吃熊掌又想吃魚肉,總想兩全其美!想要儘快完成高度物質社會的建設任務,這個任務就強調“步調統一”,推行普通話事不宜遲;想保全土話,保留一份自己所來之地的“童真”。但在節奏那麼快的當今社會裡,土話湮滅的時間表已經進入倒計時,人們的心理是怎樣的悲涼?據說:在粵語大行其道的廣東省,在普通話推廣多年之後,許多年輕人連粵語里的“俗語”和“哩語”都不懂是什麼意思了,這算不算驚人呢?當年張藝謀拍《秋菊打官司》,“秋菊”說著一口“陝西土話”,在放映的時候,觀眾總是笑聲不斷;現在如果再看那部電影,會不會露出絲絲苦笑呢?當年放映土話影片沒人喝彩,今天再看《金陵十三釵》,會不會掀起一陣土話高潮呢?在濟南,說濟南土話的人在迅速消失,即使再有土語的調子,總也脫離不了普通話的影子了!時代走到現在地步,土語已經“窮途末路”了!( : )

  無論是誰說《金陵十三釵》的故事主題的時候都會說:這是一部在“南京大屠殺”的背景下,表現婊子也愛國的故事。我就有些懷疑了:“愛國”?什麼是“愛國”呢?這是一個敏感話題,因為我和許多網民爭論過。註冊、註冊博客空間之前,都需要“簽單”的,那就是不違反憲法的大原則下,不反對現政權,不鼓吹反黨反政府反社會主義,不違法的情況下才可以有,可以有博客空間。許多人敷衍了事,點擊了“同意”,就有了和博客空間,背地裡竟幹些違背誓言的勾當。有些人竟然荒謬的表達這樣一種荒唐的想法:他們是“愛國”的,但不愛現政府、現政黨領導下的中國!我就有些糊塗了:難道還有別的中國嗎?台灣也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是真真實實存在的中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的中國,他們說的中國在哪裡呢?在天上嗎?他們不吃糧食嗎?他們不穿衣服嗎?他們沒有父母兄弟嗎?他們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十三個婊子生存的年代是國民黨時期,她們愛的國是民國吧?這和當今的社會講的“愛國”是兩碼事吧?“愛國”有這個愛法?和諧社會也不能和諧到這地步吧!

  記得上學的時候,政治書上給“愛國”下的定義是: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的主權,反抗外來勢力的侵略,愛護公共財產,聯合一切力量,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行為都是愛國行為。如果那十三個婊子為了救人、犧牲自己可以算是“愛護公共財產”的話,算是“反抗外來勢力的侵略”的話,說她們是“愛國”行為也是可以的,但要那麼繞山繞水的幹什麼呢?那麼“迂闊”幹什麼呢?簡單明白說一句“深明大義”就得了,還拿“愛國”唱什麼讚歌?“愛國”這個詞那麼好用嗎?在當年的課本上,連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行為都評不上“民族英雄”、談不上“愛國”,只能說“抗金英雄”,因為那個時候講究民族團結,滿族也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岳飛保護的只是漢族人,不是中華民族的全部,他愛的只是南宋小朝廷,不是整個中國,所以不能稱為“愛國”,不能稱作“民族英雄”!當年我看的書不多,也說不過那些寫教材的人,這些教條主義者竟然會這麼定標準,還自認為“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的概念大了,在元朝的時期,中國的地域最大了,現在許多國家都在當時的中央政府的統治下,現在的中國還沒有當時的地盤大,如果照他們說的“概念”,那些被分出去的領土上的人們也應是屬於中國人了,我們也應愛他們,可人家買賬嗎?如果辛亥革命不推翻滿族人的統治,人家理你的“中華民族”的劃分?

  在這些名分上爭論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拿破崙是意大利人,但他的事業是在法國展開的,法國人以他為榮;李世民不是漢人,但他的功績讓漢人以他為榮;岳飛沒有那些名分,該怎麼打仗還怎麼打仗,根本不會與女真人“把酒言歡”······老舍在《茶館》里說:“我愛我的國,但誰愛我們啊······”巴金老人代替我們說了:“國家不愛你,我們愛你!”

  對於那些對中國有貢獻的人們,我們會愛你們,——國家也不會忘記你!這個時代不理解你,下個時代會紀念你的!

  我的“跑題兒”到此結束,跑的到底效果如何,讀者說的算!

您正在瀏覽: 跑題兒[原創]
網友評論
跑題兒[原創]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