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人散文 > 乖(怪)小孩

乖(怪)小孩

手機:M版  分類:寫人散文  編輯:pp958

乖(怪)小孩 標籤:小孩不笨

  我是一個乖小孩,“乖”和“怪”諧音,所以我也是一個古怪的男孩。

  聽父母講在兩三歲我還十分正常,只是我的乖僻缺點他們似乎從未發現,也有可能是知道的,只是不便提起,提起了又能怎樣?現在的我害怕與一切生疏的人接觸,我害怕與他們的眼神對視;我不能和同齡人打球,在碰撞性的遊戲里我顯得無比笨拙。有些時候我想要克服,一定範圍內的克服起到了效果,但我的內心依舊是惶恐。

  我還記得曾經有人誇我聽話,我於是便努力裝出一副聽話的樣子,譬如小聲說話,學會微笑,見到大人主動問好,走路的時候盡量輕一點但又不好太快。總之,我擁有並且運用了所有小孩子所擁有的驚人的學習能力,成了大人口中經常誇讚的乖小孩。在日益增長的虛榮心裡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滿足感,我的怪僻是偶然里的必然。

  為了將優秀(多數大人覺得孩子聽話就意味着優秀,當時的我也是這樣認為的)的形象貫徹到底,我開始自作聰明。上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過生日,有錢的父母就會買大大的蛋糕,帶到幼兒園與大家分享。一次老師分盤子,幾乎所有不管瘦弱還是強壯的小朋友都上去爭搶,我站着不動。理由是就算搶到了盤子,發蛋糕的時候老師還是會讓大家回到座位按次序發,所以有盤子但蛋糕不夠,排在後面的幾個還是會沒有,可倘若沒盤子,老師總會想辦法。我把同樣陷身於搶盤子人群的好朋友拉出來,告訴了他我的想法,結果他很是狐疑地看了我一眼又頭也不回地繼續去搶,彷彿在說,這是什麼狗屁邏輯,浪費我時間,本來應該搶到了。後來我的確沒有發到盤子,老師給我一隻吃飯用的小碗。這個世界的你知道越多總是越孤獨,除非你讓別人和你一起知道,但通常你只會被當成白痴或者另類。

  再後來到了小學,一二年級的班主任是一個年輕的女老師,姓巴,我們都叫她巴老師。那天巴老師拿着一個橘子,要大家說出是甜是酸。我看着身邊的人不停地起身回答——答案無非兩個,因此一直在重複。我當時挺自視清高的,表示沒興趣。坐我旁邊的人舉了無數次手,在一次次聽到他的同一個回答后我終於煩了,用陳述句對他說,你沒吃過怎麼知道。話被另一個挺自信的同學聽到,一字不差地回答給老師,老師臉上明顯顯示出喜悅,立刻掰下一塊給他嘗嘗,是甜的。後來偶然憶起,想必老師當時要的其實就是我的那個答案。

  當我漸漸長大,童年的虛榮心褪去以後,剩下的只有不合群的怪僻。我和朋友相處總是沒有辦法發展成知心,原因或許在雙方,但是有一點一定是有關係的——我一直都把自己埋藏得很深,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的怪僻缺點。我還是努力地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因此在表面上看來我的朋友挺多,我也曾一度以為找到了自我,後來才發現是我自己欺騙了我自己。

  和《天才夢》中的張愛玲一樣“生活的藝術,有一部分是我不能領略的”。我能猜透多數人的心思,或單純或複雜;我能在考完試后和好友花一下午坐車去山裡的寺廟,體驗難得的世俗。但我無法找到生活的平衡點,無法透徹的認識自己。生活太大,我不知道應該將其比作何物。

  現在,每當我看見人們口中誇讚的乖小孩——小聲說話,會微笑,見到大人主動問好,走路的時候不跑跳,絕不調皮,不會玩。心中總是隱隱作痛,或許是因為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亦或許僅僅是為他們的悲哀而悲哀。

您正在瀏覽: 乖(怪)小孩
網友評論
乖(怪)小孩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