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寫人散文 > 蹊蹺沉浮龍汝言

蹊蹺沉浮龍汝言

手機:M版  分類:寫人散文  編輯:pp958

  清嘉慶時,有個最走運也是最倒霉的狀元,叫龍汝言。

  他得中狀元和被革職不用,都是在一種偶然狀態下的巧遇。幸運與不幸集一身,極具戲劇性。

  龍汝言,嘉慶十九年(1841)江南省文科狀元。名澄,字錦齋,一字子嘉,號濟堂。工花鳥,擅墨竹,文書俱佳。生於今安徽省安慶市羅嶺小龍山龍家灣,之所以要加個“今”字,是因為許多人不知道,安徽和江蘇在民國前是一個省,叫江南省。而羅嶺鎮在清朝時屬桐城管轄,不屬安慶。

  可見行政區劃和地名變更,的確要慎之又慎。否則,將給後人帶來無窮的麻煩與困惑。

  別看羅嶺是大別山余脈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溝,可窮山僻壤出鳳凰。大名鼎鼎鄧石如、鄧稼先、嚴鳳英都是這兒人。

  傳說龍汝言中狀元后還鄉,鄉紳賢達拜賀不絕,親朋好友應接不暇。龍汝言忙於應酬,未及時拜謝幼時老師。他的老師就派人給他送上一聯,雲“嫩竹長長過老竹,蔭蔽先生”。

  龍汝言見聯羞愧,親往老師家謝罪,並對下聯曰“舊蓮種種出新蓮,包涵小子”,以請原諒。

  此二聯似易實難,龍汝言借物喻人,才情可見一斑。

  龍汝言未發跡時,連舉人都沒考上,在京城都統倩龍家坐館。都統是一旗的最高軍政長官,也是駐防八旗的最高軍政長官之一。龍汝言依人籬下教小孩讀書,自是不得志。

  一年,適逢嘉慶皇帝壽誕,都統倩龍要作祝詞,他是武將,不精文墨,便請龍汝言代筆。清宮廷規矩,每遇皇帝誕辰重要節日,在京大臣及翰林都要作詩、詞、序、頌等文,給皇帝祝賀。

  龍汝言受東家委託,自然不敢怠慢,亦不敢擅為。為穩妥起見,他從康熙和乾隆的御詩中,精心挑選,集二百句組成賀詩,由都統進獻嘉慶。不料無心插柳柳成蔭,龍汝言因此而躍入龍門。

  嘉慶看到都統倩龍進獻的先祖御制詩集句詩,非常高興。因為御制詩屬於冷門,熟讀的人不多。究其因,一是高處不勝寒,弄不好一字之差,一句之誤,就會搭上身家性命。二是御詩神聖,一般士大夫草民難以得見。三是皇帝之作,假大空語言多,難見情性,藝術價值不高。由此三個原因,故難以普及。

  嘉慶生長在帝王之家,耳濡目染,對先祖的御制詩自然熟悉。今見倩龍也能集祖先皇帝的詩句成詩,特召倩龍給予獎勵。倩龍不敢掠美隱瞞,坦陳說此詩乃家中西席龍汝言代作。

  嘉慶非但沒責怪,反更高興。認為士子能熟讀御制詩,並能運用如此,足見其人對清室忠誠。在嘉慶得知龍汝言只是一個秀才后,當即賞賜給龍汝言一個舉人功名。並要倩龍轉告龍汝言,讓他第二年參加京城會試。

  科舉規定,秀才沒資格考進士,只有先考中舉人,才能參加考進士的會試。龍汝言今意外成為舉人,自然不會放過這天賜良機。次年春闈,龍汝言參加會試,奈何文章不入主考法眼,名落孫山。

  但嘉慶見進士名冊上無龍汝言,心中不悅。在主考官晉見他覆命時,嘉慶數番申斥,埋怨今科會試考卷文墨,大都不佳。

  主考官納悶,自忖本科優卷不少,為何不稱帝意?便偷偷向宮內伺候嘉慶的太監行賄打聽。這個太監告訴主考官,說皇上是因為龍汝言落第,心中不快。於是主管考試的朝臣們大悟,都知道了皇上生氣原因。次科,即嘉慶十九年甲戌,龍汝言再考,主考們心照不宣,不謀而合地達成共識。龍汝言此番考進士,自然如囊中取物,十拿九穩。殿試后,即以一甲一名擬進。

  嘉慶一見進士名錄有龍汝言,心中大喜,以為自己慧眼識人。即派龍汝言為南書房行走、實錄館纂修,兩美差,一人得。時常召見,頻頻賞賜,舉朝大臣羨慕。

  可是,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竟應驗在龍汝言身上。

  一日,龍汝言忽然禍從天降,興盡悲來。那天,皇帝突然降旨:龍汝言精神不周,辦事疏忽,著革職永不敘用!

  龍汝言接旨大駭,知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不知道自己犯了哪條刑律,懵了。

  原來,龍汝言幼孤家貧,婚後生活學業全賴老丈人資助。其妻性情倔強,故他一直懼內。一日,龍汝言與妻爭吵反目,避居友家,數日未歸。恰逢此時書吏送來一本《高宗實錄》到他家,請他校對。龍汝言不在家,其妻接下書稿,置之一旁。越日,書吏到他家來取走這本《高宗實錄》,以為身任南書房行走、實錄館纂修的龍汝言大人,已經將此稿過目校對。自始至終,龍汝言也不知此事,於是鑄成大錯。

  原來,讓他校勘的《高宗實錄》中,有“高宗純皇帝”字樣,卻被書吏誤寫為“高宗絕皇帝”!

  高宗,即乾隆。原文系誤筆,因沒有校正,呈上的還是原文。

  將皇帝廟號寫錯,那還得了?況“絕”字同“死”字,按律屬“大不敬”,應嚴厲懲處。雖然龍汝言實際上沒有校勘,但呈送到宮中的《高宗實錄》上,依例所貼的黃簽上仍然是“臣龍汝言恭校”。

  事實上,龍汝言也是跳到黃河洗不清,職責所在,無可辯解。

  嘉慶一見參劾龍汝言的奏摺,大吃一驚。此等大不敬之罪,當滿門抄斬。嘉慶扼腕嘆息,既不忍辦其罪,亦不能交部議。交部議,龍汝言必死。嘉慶思慮良久,方下旨:“龍汝言精神不周,辦事疏忽,著革職永不敘用。”

  對龍汝言來說,這個處罰,可謂天恩高厚。

  待龍汝言知道事情原委后,已鑄成大錯,回天無力矣。對嘉慶帝的法外施恩,自然感激涕零。

  後來嘉慶晏駕,龍汝言以內廷故舊大員,例准進宮拜靈致哀。龍汝言跪臨嘉慶靈堂,前思後想,皇恩浩蕩,自然哀痛逾常。新君道光皇帝聞之,心生惻隱,特賞其為內閣中書。

  在道光戊戌科,龍汝言還得任會試同考官。不久,龍汝言即逝世。

  龍汝言由幸進廟堂,到冤枉革職,都屬偶然巧合,只能說命薄無福,天作弄人。

  這件歷史故事的意義,在於封建皇帝想提拔一個人當官,由於體制制約,他也要走程序的過場。萬一皇帝所垂青之人出了漏子,萬歲爺也只能忍痛割愛,無法護短。

  現在大貪官的頻繁出現,且有前仆後繼之勢,說明官場用人制度的腐敗,已經登峰造極。政府官員任用,既不是民選,也不是政績能力競爭,只要一把手點頭或示意,立刻就能掛職、代職、任職。要員們不好意思直接提拔自己的子女親屬,便異地互相交換為親屬謀職以掩人耳目。這種組織路線,簡直就是集體世襲,比起一百多年前年被清政府廢棄的科舉制度還要落後。

  奈何!

您正在瀏覽: 蹊蹺沉浮龍汝言
網友評論
蹊蹺沉浮龍汝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