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哨
手機:M版 分類:精彩小小說 編輯:得得9
啞娘的寶貝兒子糧糧兩天兩夜沒有回家,學校老師和村裡人四處尋覓都沒見人影,啞娘的婆婆急得都快瘋了。去年糧糧的父親出了車禍去世,現在孫子又失蹤,一根竹子換根筍,老人能不急嗎?
情急中,小學校長想到了啞娘,這女人雖說身有殘疾,但尋找自己親生兒子或許有她獨特的好法子。死馬當作活馬醫,事情看來也只有這樣了。
其實,校長的想法還是有道理的,記得去年村裡與學校開聯歡會,有一個節目叫《找兒女》。小孩子們用布掩着身子,只露出一隻小手,然後叫父母去辨認。啞娘痴痴上前,一會兒便找到了糧糧。當即校長問她:“你用什麼法子這麼快就找到了兒子?”啞娘打着手勢咿咿呀呀地比劃,說,兒是娘的心頭肉,細伢崽時有奶味,大了有汗味、氣味,聞着手有肉香,一聞就找到了呀。啞娘說得很樸實、真誠,那些沒能找準兒女的母親,都為這聾啞女人的舐犢摯情而深感內疚。
啞娘說得一點都不假。而後,學校為教育學生尊敬父母,特地安排了一次課外活動,請來幾位母親矇著眼晴“聞找”自己的兒女。啞娘是唯一一個殘疾母親,在活動中,她在一大堆鞋子里,很快“聞”到了兒子糧糧的鞋子;全校師生頓時掌聲雷動。
啞娘一時興起,當即還表演了一個鮮為人知的絕活——她能從一長排的腳掌中,找到兒子。校長興奮極了,馬上安排幾十個學生全躺在地上,用布遮蔽着身子。啞娘尋找兒子的絕招說絕也不絕,只見她從手指中一針紮下,一滴鮮血隨即溢出。她把血抹在腳心窩,一個、兩個、三個……最後,在第九個當中她找到了兒子。
校長和眾人納悶。啞娘介紹說,這叫血痣。是兒子出生三天後,母親用指血點在他的腳心,嬰兒細嫩的皮膚慢慢滲透進了肉內,成為紅痣。長到十五歲,這血痣又會隱入皮下,只有親娘的血抹上去才能暫時顯現一會。啞娘就是用這種方法找到了兒子。
事後,校長找閱了有關史料,知這一民間習俗早有了上千年,是戰亂時母親尋覓兒子的土方法。醫學書上則記載,這叫血色素。校長恍然之後,對啞娘憐愛兒子的深情敬佩有加。
如今,糧糧失蹤了,啞娘有法子找到兒子嗎?校長也是忐忑不安。因為,習俗歸習俗,動真格找人,可不是能聞能抹出來的。
啞娘在縣城打工,得知兒子失蹤連夜趕回了百里之外的山裡老家。
到了村子,她了解一下情況后,便匆匆上了山。啞娘也沒什麼絕招,只是胸前掛着一個銅質口哨,沿著兒子走失的路線一路吹過。“嘰嘰嘰……”尖叫的口哨聲在竹林里回蕩。眾人見了,不知這是何意。
啞娘吹了一天,嘴巴都吹乾裂了。但她沒停頓下來,繼續在附近野地里吹。村裡人見狀,都搖頭嘆息:失去兒子的啞娘已瘋了。
下午日落時分,突然,啞娘竄到一塊花草坡地,咿咿呀呀、哇哇啊啊。校長和村裡人見她比劃,好像是說:我兒子在這裡。人們半信半疑,跑去坡地一瞧,那兒茅草叢生處有口小枯井,裡面黑咕隆咚,也聽不到聲音。啞娘急着就要往裡跳,校長阻住了,另找幾個後生用粗繩吊下去看個究竟。果然,手電一照,可憐的糧糧已摔傷,餓得有出氣沒進氣了。於是,大家飛快把他從井下吊了起來,這才救到了一條小命。
事後,人們問糧糧為何讓娘找到了。糧糧說:“我聽到了娘的口哨聲。小時,我在外面玩不歸屋,娘都是這樣吹哨尋覓。一聽口哨聲我便知是娘來了,立馬將身上的衣服點燃。娘從井口看到冒煙便尋覓過來了。我身上只有七八根火柴,這也是娘常叫我隨身帶應急用。我只有聽到井邊有人來了才敢用它報警,引路人注意來救我出去。”
校長又問啞娘。啞娘比劃着,說,兒子穿的布鞋踩出的腳印我一清二楚;他常帶我腌的甜棗在身上吃,我在路上找到了吐棄的棗核;他喜歡用細長竹葉吹鳥叫,我在路邊見到了丟棄的竹葉;他喜歡捉蝴蝶玩,我便追尋到了蝴蝶飛舞的花草地。眾人聽罷,個個恍然大悟。
啞娘找到兒子后大病了一場。校長去看望她,見她身上還掛着那個銅質口哨,湊近仔細一瞧,那口哨里竟呈紅色,聞聞一股濃烈的血腥味。校長明白了:那是啞娘的聲帶吹出的鮮血!
校長震撼,兩眼濕潤……他想:這位聾啞母親,比正常母親更靈、更明、更精哩!她對兒子有滿腔說不出來的深厚感情。校長把這個“血哨”收藏起來,珍貴文物似的保存在校榮譽室,他要以此物來生動、形象地教育學生,一生尊敬父母和老人。
(chlh2008@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