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7篇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7篇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7篇 標籤:班主任 班主任兵法 小學班主任 春晚觀后感 辦公室主任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一)

  最初吸引我的是這個名字——《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我帶着十分的興趣,讀完全書,不禁感嘆這是一位小細緻、大智慧的班主任。

  鄭英老師在班級管理上做得風聲水起,1978年出生的她曾連續七年擔任了兩個班的班主任。她先後成為了《班主任》和《班主任之友》的封面人物。

  鄭英是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上做得有滋味的呢?透過她的書,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細微處用心。"正如鄭老師所說。優秀教師第一條是"記住學生的名字".每個孩子的名字就是一首歌,一段情,一個故事,因為它寄託着父母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鄭英老師將班中的孩子的名字串連成文,使孩子的名字頓時有了生明,更顯示出在集體中的價值,增添了同學間的親密感。鄭老師還提出我們可以在記住孩子的名字時為孩子取昵稱,在課間談話時都能用到,甚至可以帶進課堂。這是老師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走進了學生心靈的第一步,是溝通師生情感的紐帶,是教師贏在起跑線上邁出的堅實一步。多麼細心而又有智慧的老師啊!極其簡單的細心,卻有着不簡單的內涵,從中透射出人文關懷。

  鄭英老師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責、訓斥、也很少嘮嘮叨叨、不着邊際。更多的時候她用簡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來打動孩子們,留給孩子們的是思考和沉靜,更是收穫感悟。

  在細微處用心,着眼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她將班主任工作變得生活化,生活是順其自然,充滿着神奇的。她講到,用你對生活的態度去對待你的學生,你會發現另一片場景。學生也許會不盡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會回報多少。

  我們也許要的不是回報,但那種酸甜苦辣之後滿滿成長的喜悅,這將是一種過程中最幸福的事。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二)

  慶克翠

  最近,看完了浙江省杭州市天杭實驗學校的名班主任鄭英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一書。這本書講的多是初中學生的管理經驗,但對一直擔任小學班主任的我啟發也頗多。

  首先,班級管理要從細微處着手。

  班級是一個小社會,也是一個大家庭。班級管理既要從大處着眼,又要從小處着手。名字,在多數人看來是多麼普通,多麼不起眼的一種代號,可在鄭老師的眼裡,卻成了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從姓名中找到了教育契機,通過作詩、猜謎、編題、命名、專刊、桌簽、暖色等形式,讓學生感覺自己引起了老師的注意,得到了老師的重視,從而也使老師在用心對待學生姓名的同時,也走進了學生的心靈。

  這樣一個極其簡單的細節,如果沒有教師的用心採擷,也不能成為教育的"維C ".另外,在與學生的對話,如何獎勵與懲罰學生,怎樣與科任教師合作,與家長合作等班主任司空見慣的日常工作中,鄭老師也能從具體的事例反思、總結並逐步形成一種教育的藝術。通過眾多的案例,我們發現鄭老師在與學生對話時表現出的學識與智慧,這需要老師胸藏千秋腹有底蘊,如果沒有這些隱性的豐富來支撐,又怎能有那顯性的精鍊。對照自己,便有了迫切想要充電的願望。

  在獎勵學生的時候,我們多比較隨意或依靠習慣,獎勵兩個本子、筆之類的,或發張小獎狀了事;當學生犯了錯誤時,聲色俱厲地呵斥一番,甚至罰抄、罰站等粗暴地處理,而不去考慮這樣的獎懲是否能起到相應的作用。鄭老師在這方面發掘出了新活有趣、驅動內在、真情感人、得體適度的獎勵藝術和依"法"施罰、語言責罰、引導擔責、心靈責罰的懲戒藝術,讓獎勵平中見奇,使懲戒令人信服,達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與家長合作時,令我感觸最深的是多管齊下,形成立體。與家長溝通的方式有很多,除了我們常用的家訪、電話聯繫、家長會等以外,我最感興趣的是"聯繫本"的形式。通過聯繫本,教師、家長、學生之間隨時進行無聲的交流,十分便捷。每一種交流方式,鄭老師都能從細節考慮,在家校之間構築一架暢通的橋樑,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教育合力。

  其次,敢於創新,不走尋常路。

  除了以上的日常班級管理外,鄭老師還善於創新,她和同學們一起為班級設計的"狄德羅睡袍"——班徽,換一種方式制定的班規,因勢利導整頓的儀錶,公平有效的衛生安排等方面,獨闢蹊徑,開啟了班級文化的建設,為我們展示了諸多班級管理的妙招,也讓我們分享了過程的甘甜與幸福。

  令我最受啟發的有兩個地方,第一是"收作業講究技術含量".每天早上,當我踏進教室門口時,總有一種無力感:教室里要麼亂糟糟的,大家都在串馬燈似的交各種作業,邊交邊大聲說話,不是組長喊"交作業了!"就是組員叫"組長,作業本!"要麼就是低着頭在書包里翻來翻去找本子,還有的乾脆站着看着大家發獃。本來應是書聲琅琅的晨讀,卻變得像茶館似的。不說吧,這大好的時光浪費,太可惜了;說吧,大家都似乎有事干——交家庭作業啊!每每這時,我就在想,這種現象必須得改變了。可是除了苦口婆心地進行"一日之計在於晨"的說服教育外,始終沒找到或者應該說根本沒有認真思考如何找出根源所在,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因此,這種現象已存在較長一段時間了。看了鄭英老師如何阻止這一"破窗現象"的論述后,為她採取的解決辦法而由衷地佩服,也為自己遇到問題,只知嘆息而不求"解"的懶散慚愧和自責。

  另一個就是關於"班隊課怎樣上才有效".說實話,我的班隊課,正如鄭老師所說,已走形變樣,甚至淪為擺設。隨着國家對德育工作及班主任管理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班會課應成為常態化,讓它真正發揮作用。如何上好班隊課,鄭老師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範,趟出了一條可行的路。"凡事預則立",讓班會主題提前亮相,每月四周,主題分為四大版塊:生日、節日、愛國、機動,同時制定德育日曆,將每月主題統籌安排,然後從"目標的唯實、環節的節約、活動的自然、立意的本真"等幾個方面具體設計班會課。告訴我們如何從宏觀和微觀上把握好班會課,也為我們即將開展的班主任工作的實踐研究指引了方向。

  第三,善於總結與反思,從熟悉的地方看風景。

  這也是讀了這本書之後感受最深的地方,其實鄭老師的這本書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理論,只是從平時經歷或看到過的教育案例中,立足於班主任的常規工作,通過具體的教育言行承載厚重的師愛,反覆思考、總結,將實踐與思考對接,給我們展示了有滋有味的管理過程。

  面對繁瑣的班主任工作,我們常常疲於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處理一件又一件事情,都很少能停下腳步、靜下心來好好地思考,還常常感嘆"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真的如此嗎?鄭老師回答得好:不是!是我們失去了一顆善感的心,故而對周圍的事物熟視無睹。如果我們能培養起對教育細節的敏感性,就能即使面對家長里短、常規瑣事,也能怡然自得。

  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常常遭遇一個個問題和困難,但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個契機呢?只有我們有心,那些所謂的問題也許根本不是問題,所謂的困難也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難。熟悉的地方不缺風景,缺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鄭英老師就有着這樣一雙敏銳的眼睛和一顆善感的心。她看到了其他教育者未曾留意的風景,感受到其他班主任未曾體會過的幸福。作為班主任的我也希望能"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執着如一地守望着這片教育的農田,澆灌出豐碩甘美的果實!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三)

  記得最初對鄭英老師印象深刻的是她的那個自喻――"教育農人",在教育的一方田地上辛勤耕耘,執着前行,給"作物"一個和諧的生長環境,用心享受教育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讓自己的教育生活成為一座稻香裊裊、小蟲啾啾的農夫樂園。這是一種做教師,尤其是做班主任的小確幸。

  而時今,鄭英老師更把它的班主任點點滴滴生活匯成經驗,把班主任的智慧集聚於《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這本書中,用自己的細緻到位和大家分享着。

  起初讀着這本書的時候,就帶着十分的興趣。當看完鄭老師的自序,不禁感嘆這是一位小細緻、大智慧的班主任。

  一、"名字"一個不起眼的細節的精緻處理

  剛接班的時候可能給班主任最大的挑戰就是在短時期記下那麼多同學的名字,尤其是要再接任其他班級任課老師的班主任,更有更大的挑戰。很多時候,我們會進行提前的家訪,卻會因為叫不出那些有生僻字學生的名字而使得氣氛尷尬。正如鄭老師所給的建議:名字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尊重,是一種平等。同時也提出了幾個十分有效的做法: 1 、講述故事。讓孩子講講自己名字的特殊由來和寓意,這樣能特別容易記住。 2 、串聯成文。有心的班主任也可以把和孩子們發生的事情用班級學生的名字串聯起來,寫成文章,不僅具有一種紀念價值,更融入了對孩子們的愛。 3 、引導表現。這種方法我最喜歡了。告訴孩子老師最容易記住有愛心和責任感的學生,看看哪些同學最容易讓老師記住他們。在這樣的鼓勵之下,孩子們勢必會搶着表現自己的愛心和責任心,也讓老師在記住孩子們名字的同時收穫一片孩子們的愛心和責任心。 4 、遊戲記憶。不防開堂有趣的班隊課, 6 人一小組,站成圈。"我是 xx 後面的 xx ."或者是為自己設計一張個人名片的 ppt ,讓老師和同學都能非常容易的記住。當然鄭老師還例舉了一些非常實用的方法:作詩、猜謎、編題、命名、專利、桌簽、暖色、虛構等等,我在閱讀她的書籍時特別想試一試,原來簡單的一個不起眼的細節的精緻處理竟能發揮如此大的效應。

  二、"語言"大智慧的展示

  鄭英老師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很少用指責、訓斥、也很少嘮嘮叨叨、不着邊際,更不會來嘲笑譏諷。更多的時候她是用簡短富有寓意的小故事或者小案例來打動孩子們的,留給孩子們的是思考和沉靜,更是收穫感悟。比如喲個孩子課堂上表現欲很強,發言很積極,每次老師提問剛一說出,就搶着舉手,若是老師沒叫道,他就很不高興。鄭老師問他你知道嗎?田間里留到最後的玉米往往是最好的。這個孩子很疑惑:為什麼?"因為他們要被用來做種子。"是呀,因為要被做種子所以留在最後,最精彩的答案亦是如此。鄭老師運用了簡單的小故事"留到最後的才是最好的玉米"讓孩子體會到的是一個大道理。在體會感悟之後,誒孩子會更加投入到做那最後的玉米中去的。

  有時候,就是那靈機一閃,某一句話,某一點提醒了當局的我們,找到合適的方法,把握班主任的全局工作,從細微處着手,將班主任工作生活化,用生活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大家庭里的所有故事,相信誰都會不願離開,誰都會學着體諒,學着和諧,如此,都會有滋有味!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四)

  在這個假期,我讀了鄭英老師的《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這本書。說實話,選擇這本書來讀,是它的書名吸引了我,因為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把班主任做得這麼有滋味的。坦率地說,小學班主任是工作壓力比較大的一個群體。既有學科教學的任務,還有繁重的班級管理事務和各種活動。不知道從什麼時刻開始,上班有時變成了一件糾結的事情。在一段筋疲力盡的時段,它會變得恐怖,折磨人的心智。在管理班級的時候,總有間歇性的情緒在阻礙自己班主任的工作,解決的方式只能是:誰都會如此,熬一熬就過去了。但當頻率不斷重複的時候,是不是意味着工作瓶頸在出現,只是我能做什麼呢?當生活變得無滋味,摧毀的將是一個人的精神世界,而這是多麼可怕。在這樣狀態下讀了鄭英老師這本《班主任,可以做的這麼有滋味》。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說教,不想滿書生動的故事,案例讓人不自覺都通讀了一遍,頓時發現,原來班主任工作真的可以做的這麼有滋味。

  書中敘述的故事真如書名這般,有滋有味。下面是我節選書中的一個小故事,有一次班隊課,她和那個差班的學生探討自信心的問題。她說:"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本來是很正常的交流,這時候有一個很天真的孩子舉手發問了,她心裡就在暗自轉了一百個圈,估計要問什麼意想不到的問題了。果然,那孩子問:" 那我們學習不好,不是金子,是沙子,是不是就沒有前途了?" 誰知,鄭老師這個人,思維快得不是一點點,她直接接到,沙子也可以用來蓋樓房啊,再好一些的話,你可以鑽進貝殼,成為珍珠,不也是在發光嗎?" 這時,又有一個孩子問:" 那假如我們連沙子都不是,是爛泥咧?" 這時候,鄭老師發現,這些孩子的自信心嚴重不足,就問了他們一個問題:" 你們知道劉春霖是誰嗎?" 孩子們搖頭。她又問:" 那你們知道崇綺是誰嗎?" 孩子們又搖頭。她說到:" 他們都是清朝的狀元。" 緊接着,她又問:" 那你們知道王維是誰嘛?" 孩子們高喊:" 知道!" 她接著說:" 那你們知道杜甫又是誰嗎?" 孩子們又興奮地高喊:" 知道。"" 他們都是在考試中落第的人。所以,成績好不代表一定的成功。反之亦然,成績不好,不一定代表你一無是處。哪怕是爛泥,只要你肯花苦功夫,肯經受烈火的炙烤,你一樣可以成為一件名貴的瓷器,流芳百世。" 鄭老師就是這樣去鼓勵孩子的。在細微處用心,着眼於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她將班主任工作變得生活化,而生活不是戰場,沒有冷漠的硝煙,沒有無謂的犧牲,沒有一開始就決定好的結果。生活是順其自然,充滿着神奇的。她講到,用你對生活的態度去對待你的學生,你會發現另一片場景。學生也許會不盡人意,就像生活,但你努力多少,就會回報多少。我們也許要的不是回報,但那種酸甜苦辣之後滿滿成長的喜悅,這將是一種過程中最幸福的事。作為班主任體味的就是這樣一種有着涅槃的成長幸福,你和學生一起,不會孤獨。這給我很大的啟示。工作中的煩與累,往往很多時候是自己添加進去的。

  用譏諷的語言來代替所謂的"黑色幽默",效果究竟有多好?很多時候我們將學生看成是階級里的另外一部分,他們的不良習慣和錯誤,會用放大鏡放大很多倍之後呈現出來,若干次之後,即便是再有耐心的老師也會煩躁而生氣,結果只能是兩者都受傷,這樣的一個心結橫構在師生之間,不改變方式,只能越行越遠。然而,作為班主任的疑問又會接而來之,換種溫柔的,於學生而言,效果卻無法立竿見影,或者失去威信,在學生眼裡只是一隻"紙老虎" 這樣想的老師肯定不在少數,這裡鄭老師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方法,簡單而有效的道理故事。不多言,卻能在無形中給學生很多空間去理解和體會。在今天做教師,不再是簡單的孤獨的教學,與學生更加有效的交流是教育成敗的關鍵,唯有交流才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他們看到世界的另一面,帶着好奇,帶着激情的心,走近。有時候語言就是釀一滴神奇的蜜,學生會聞香而來。

  當交流變得不再是障礙,學生可以懂得你的想法,班主任的工作將不再只剩下煩躁,更多的是彼此間建立的信任,師生之間的對立面也將瓦然崩解,站在一條線的我們,還有什麼不能解決呢?看到這裡我不禁也問自己,都在自己人氛圍下的工作,還會沒有滋味嗎?有時候,就是那靈機一閃,某一句話,某一點提醒了當局的我們,找到合適的方法,把握班主任的全局工作,從細微處着手,將班主任工作生活化,用生活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大家庭里的所有故事,相信誰都會不願離開,誰都會學着體諒,學着和諧,如此,都會有滋有味!如果,更多的班主任有滋味了,相信更多的學生自然也就過得更加有滋味了。面對班主任工作,是"太煩惱"還是"有滋味" 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班主任自身。所以讓我們班主任工作有滋有味起來吧!

您正在瀏覽: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7篇
網友評論
班主任,可以做得這麼有滋味讀後感7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