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下鄉養兒讀後感

下鄉養兒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下鄉養兒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下鄉養兒讀後感

  之前在三川玲的微信上看到這本書的介紹,內心嚮往無比,心想估計是一對極懂教育的父母帶着孩子去鄉下過“採菊東籬下”式的田園生活的風情記錄書,書到手后迫不及待就開始看,書很好讀,一中午看了大半,從第一章開始越看心越涼,天哪,與我想象差距太大了點吧!

  如三川玲在序言中所描述“《下鄉育兒》里的角色是軟弱無力的。孩子天天換了幾個小學都無法適應,最後輟學在家,一直延續到九歲,最後變得連睡覺都害怕,因為總是噩夢連連,一家人只能在深夜裡玩倦了才躺下,以至於很久沒有見過太陽。”,即便看到這段我還心存幻想,不至於吧,能有多“軟弱無力”!

  那天中午我剛經歷過與桃子就不睡午覺的問題展開的大戰,最後小丫頭戰敗流着小眼淚抽抽嗒嗒的睡了,我翻開了第一章。天天因為種種原因以至於噩夢連連到害怕睡覺,“就這樣,整整一個冬天,我們每天晚上陪天天玩到她困才睡。她睡得越來越晚,醒得也越來越晚。到最後,天天整個晚上玩,早上睡,晚上天黑了才醒。”,對比之下天天比桃子的睡眠問題嚴重一百倍都不止,戎爸馮媽不急不躁就這麼陪着,這是多愛孩子呀!可越看越覺得有些不對勁兒的地方,一個九歲的孩子,光幼兒園換了五個,原因皆是孩子不適應,夫妻倆就給換;孩子不願一個人玩夫妻倆就會有一個人放下手中事陪玩;孩子與同伴發生衝突不知如何解決,他們立馬張開雙臂護在身後;還有,戎爸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小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一邊看一邊感嘆,竟然真有這麼沒有力量的父母,而且這麼一個失敗的案例竟然能寫出來。然而就是這樣的勇氣與真實支撐我看完它,因為我太想知道他們後來會怎麼樣。

  每個家庭是不同的,每個孩子也是不同的。在我看來馮媽戎爸都是很普通的人,就和我們一樣,打心底里愛孩子,卻常常方向不對頭。通過他們的故事我也隱約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反思自己這三年的養育生活。

  對於天天的考驗隨着時間越來越多,從幫廚到獨自承擔做飯、洗碗收拾灶台,再到自己照顧“寵物”。就連生病拉了一晚上肚子,第二天去醫院看了病吃過葯仍要繼續準備午飯,沒有哪個家長能不心疼,馮媽內心一樣難過,自己暗自垂淚但仍堅持。因為她知道孩子需要的不是照顧,而是別的!看到這裡我暗想如果是我,我是否還能堅持呢?真不一定!

  馮媽戎爸覺得孩子更需要和夥伴一起玩,主動承擔了原本屬於天天的”放羊“工作。“你們現在急於為孩子着想,提前掃除孩子的障礙,這種思路還是一種‘你不必負責’的思路,這樣天天會無力承擔任務。……我知道做父母的很難做到放手,但是為了孩子,有些事必須做。”。生活中的父母替子女”包辦“的情況實在太常見了,我們擁有放手的勇氣么?

  天天被熱粥燙了腳,找媽媽撒嬌讓媽媽幫她倒水盛粥,馮媽心疼女兒替她都做了。“父母的責任是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照顧她的身體。”,我們總是會覺得因為孩子還小,所以需要我們照顧,然而需要幫助的是成長,孩子自己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學會如何照顧自己。給予愛不代表代替她成長。

  對天天的教育起了很大作用的喬老師,因為之前的一個學生因考試失利而精神分裂,便毅然考了教育研究生,想弄清楚這個問題。但是上完研究生還是不知道答案。她選擇去幼兒園當老師,從孩子最小的時候開始,觀察,思考。“最後我明白了,這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是不健康的,把智力,也就是學習知識,放在了首位,而忽視了身體、意志、情感這些最重要的東西,其實這些才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智力就是建在沙丘上的大廈,是很脆弱的。”

  關於教育我也讀過幾本書,也了解一些理論,當我帶着我的價值觀及認知看待這對父母時,我從有些輕視看不上到由衷的敬佩。很少有人能如此直面自己的不足,並滿懷巨大的勇氣去面對成長。當我從老六的附錄中看到戎爸因為坐班制而放棄了被雜誌社正式聘用的機會,我是真的被感動了。“按照常理,我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努力掙錢,孩子可以過得更好;還是努力爭取屬於自己的時間,讓孩子過得更好?只存在一種抉擇嗎?”。

  作為父母,我們要相信自己,不要怕錯,就憑着我們的心去養育孩子吧!

您正在瀏覽: 下鄉養兒讀後感
網友評論
下鄉養兒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