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 標籤:讀書思廉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

  《半生緣》主要講述的是曼楨和世鈞從認識到分手的十四年間所發生的一切故事。最初世鈞和許叔惠是好朋友,曼楨和叔惠同事,他們三人經常在一起談笑,吃午飯。交往了一段時間后,曼楨將自己的情況說給了世鈞聽:為了照顧家裡的祖母、母親和弟弟妹妹們,姐姐曼璐出去做了舞女。這些不願意讓人知道的家庭隱私卻對世鈞講了,後來他們成了戀人。曼楨是一個表面上比較柔弱可是內心卻又是非常堅強的女人。貧困的生活環境把她磨練得有些倔強,又有些執着。當姐姐曼璐出嫁后,她主動擔起了照顧一家老老小小的重任,這時讓我們對曼楨肅然起敬,為她的堅強和無私!每天忙忙碌碌,但曼楨又是充實的,因為有世鈞的陪伴。她與世鈞平淡而又真實的愛着。說她們平淡,我感覺她們雖然沒有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但通過幾件小事卻足以證明他們的愛情。例如:世鈞冒雨去野外找曼楨的紅手套;世鈞為曼楨買的不是非常昂貴的戒指,但卻是世鈞用自己的錢給曼楨買的。還有每周末不長時間的相聚。當出嫁的曼璐在祝鴻才跟前漸漸地失寵,為了死死地將祝鴻才拉在自己的身連,她竟然起了私心,採取了卑鄙的手段設下了陷阱,促成了祝鴻才對自己親生妹妹曼楨實施了強暴。(我認為張豫謹對她妹妹曼楨欽佩,而對於她的冷淡,她遷怒於妹妹身上,這些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她想要拴住祝鴻才這個人。想法實在是荒唐可笑)隨後曼璐成為主謀對曼楨實施長達9個多月的囚禁,直至曼楨的這次遭強暴竟懷孕生下孩子后,曼楨在病房在病友的幫助下逃離出祝家這個火坑,但這一段悲慘遭遇卻永久地留在了她的記憶深處。她一直在心裡呼喚世鈞,她從醫院出來后的每一件事情是給世鈞寫信,派人去叔惠家送信。陰錯陽差,世鈞這次住在舅舅家,不在叔惠家;而她的信被世鈞母親給私自扣留。當時如果沒有這些插曲,她們有可能見面的,如果世鈞不計較太多,他依然愛曼楨的話,她們也許會走到一起的,因為那時侯世鈞還沒有和那個他不愛,對方也不愛他的人------翠芝結婚。但是,世鈞的性格會衝破重重阻力,包括曼璐曾經是舞女,這時候曼楨已經和祝鴻才生了一個小孩,世鈞和曼楨結合嗎?)她逃離出來后四處工作,居無定所。當她從叔惠的口中得知,世鈞已經和石小姐結婚的消息時,簡直覺得天地變色,她最想見到的人,當初深愛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已經結婚了。她遠離了一切,她簡單地生活着。母親來找她回去嫁給祝鴻才,姐姐也來找她看在孩子的面上,讓她回去。都被她冷淡地拒絕了。她後來想到弟弟剛工作,照顧不上母親,將母親對她的種種不好(曼楨在祝家被囚禁,母親被姐姐收買住,舉家搬走,音信皆無)都不計較,仍然從自己微薄收入中拿出錢不留姓名地寄給母親。足見曼楨的大度和對親人的責任感。本以為曼楨靜靜地生活下去,但作為母親的他,為了自己的親骨肉,為了孩子,她毅然選擇了回到自己的仇人,自己深惡痛疾的祝鴻才身邊,過上並不幸福的生活。(當時也許是她做了惡夢,招弟的死,自己兒子的病,都給了她相當大的觸動,為了留下兒子的生命,為了讓兒子少受委屈,她做出了具大的犧牲。究竟是不是世鈞結婚的消息對於她此次的選擇也是一很重要的原因呢?以前在她的心目中,對世鈞有一份寄託,有一份希望,但一切都成幻想,她對什麼都沒有信心,但她對自己的孩子卻實在放不下,她選擇了犧牲自己。)她的內心除了兒子,什麼都不再有。

  而世鈞則是兩次到祝找曼楨,都無準確結果,受了曼璐的誤導,單純地以為曼楨真的變心和張豫瑾結婚後就走了。也難怪世鈞相信這樣的說法,誰又能想得到一個親生的姐姐對妹妹施了惡毒的手段,而後又編謊言讓世鈞相信是曼楨變心。這其中比較曲折,比較有說服力的就是傭人阿寶為了討好曼璐,將曼楨托她給曼楨家人送信,曼楨實在拿不出什麼,將世鈞送給她的戒指作為抵押給了阿寶。這個戒指轉手阿寶送給了曼璐,曼璐給了阿寶一大筆錢。曼璐將戒指給了世鈞,又說了一些話,把過錯都歸在曼楨的“變心”上。

  叔惠與翠芝之間,也本是感情極深的。但當初由於翠芝是富人家的闊小姐,而叔惠又有了自卑,識趣地沒有和翠芝戀愛。初次去南京,他們玩到很晚,翠芝給叔惠寫信,寫到與一鵬辭婚,還有翠芝婚禮上,叔惠喝多了酒拉着翠芝的手不放,后叔惠賭氣出國(算不算是叔惠由於沒有和翠芝戀愛,結合,而賭氣出國的?)出國多年後回國,偏巧世鈞身體不適,由翠芝單獨陪叔惠出去吃飯,翠芝在叔惠面前落淚;後來在世鈞見到曼楨的那天晚上,叔惠向翠芝講了他的結婚和離婚;他結婚晚,以前當然也有過艷遇,不過生來也還是對翠芝最有知己之感,也憧憬得最久。翠芝對叔惠詳的:“我想你不久就什再結婚的。”叔惠的:“我給你害的,彷彿這輩子只好吃這碗飯了,除非真是老得沒人要。”在一片笑聲中,翠芝卻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說翠芝感到一絲凄涼的勝利與滿足,是不是因為叔惠對她說叔惠是讓翠芝給害的?

  張豫瑾與曼璐的戀愛。豫瑾與曼璐進行了幾年純真的戀愛,當時為了家庭的原因,她為了照顧家裡的老老小小,曼璐這個人由單純的少女淪落為紅塵女子,而又成為了惡毒的婦人,上演了一場家庭悲劇,她是幕後導演,她的自私和狹隘毒害了曼楨的一生,一生終不得輕鬆。其實曼楨被困在祝家,時間也不是很短,在那個封閉的房間,曼楨一個人孤孤零零,曼璐卻派傭人們嚴加看視,生怕曼楨逃跑,曼楨為了出去能夠見到世鈞,有這個堅強的信念在支持着她,她在祝家慘淡地生活着,曼璐終將不得好下場,過早離開了人世。曼璐的變化,也是當時社會原因所造成的,用曼楨和世鈞爭執時的話說:“她沒有錯,是這個不合理的社會逼得她這樣的。”

  小說寫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曼楨周圍的同事不僅僅是叔惠和世鈞,性格有些懦弱的世鈞雖然喜歡曼楨,如果不是曼楨對他表示主動熱情,他能夠鼓足勇氣,去大膽地追求曼楨嗎?我感覺世鈞性格中有些唯唯諾諾,比如他家裡父母不想讓他與曼楨交往,他對曼璐就是曼楨的姐姐,卻有意思隱瞞,並且讓曼楨家搬家,暫不與姐姐來往,說明他還是比較在意家裡人的看法;當世鈞父親去世后,家裡和姨太太那邊分家產的時候,他也不強爭。這些性格特點,我認為與他的家庭出身有極大的關係,他的父親和母親感情那麼不好,父親長年在姨太太那邊,他母親孤獨、壓抑的性格也在影響着他,形成了他後來的性格。

  雖然叔惠能說會道,人很活潑,但他也有自己的自卑之處。如果翠芝不是出身優越,叔惠也許不會有什麼顧慮,會和翠芝走到一起。

  故事的巧妙在於曼楨遭遇不幸,恰巧懷孕的事情。憑她的剛烈的性格,她寧願死在祝家,也不會屈從於祝鴻才的。如果沒有懷孕這件事情,還不知道曼楨要等多久才能見到、聽到外面所發生的一切。(包括世鈞的結婚、叔惠的出國、母親攜帶一家搬走)。

  曼楨不幸發生時間恰是豫瑾結婚的頭天夜裡,所以後來世鈞聽說張豫瑾結婚,太太是上海人,結婚後就回了六安,恰巧世鈞聽了曼璐和顧太太也是這樣說的,他就對曼楨對他的“變心”也就沒有了懷疑,這些都很巧妙,這些事情連起來,又非常符合事實。所以說張愛玲的這篇長篇小說構思很好,為讀者設下懸念。

  祝鴻才的性格:與曼璐結婚前,雖然在鄉下有老婆,冒着犯重婚罪的危險與曼璐結婚。起初曼璐還能拿得住他的脾氣,後來隨着生意做得好,發了財,便不把曼璐放在眼裡。不經常回家,即使回家,說起話來也是惡言惡語,連他的孩子叫了曼璐:“媽,媽媽”時他都要插上難聽的話來侮辱曼璐:“他媽的什麼東西,你管她叫媽!她也配?”在與曼璐結婚前以至結婚後一直對曼楨欽佩不已,只是曼楨沒有過多理會他,使得他非常失望。當曼璐受了母親的話的影響,以及她聽到了豫瑾對妹妹熱情,對自己卻是那麼冷漠的時候,嫉妒和自私心理表現出來,用生病假意把曼楨騙來晚上陪她,夜半讓祝鴻才的魔爪伸向了曼楨,當時祝鴻才面對曼楨的抵抗,簡直用了好大的力氣,要置曼楨於死地一樣,真是殘忍至極!當他對自己“犯的錯”感到后怕的時候,曼璐給他出了好主意的時候,他那笑容,彷彿讓讀者看到了他那奸笑,令人作嘔的笑容。而當曼楨在醫院住院,他和曼璐去醫院看曼楨的時候,手裡拿着一把花,露出很局促的樣子。一會兒又是嫌房間不好,看到孩子又是喜歡得不得了;曼楨去看望生病的孩子時候,正好是招弟死了埋葬的當天,首先從外表上就看到他貧困潦倒的樣子,他所表現出來的局促不安的態度,以及他對曼璐在世時候沒有好好對待曼璐而深感歉疚的樣子。當曼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為了照顧自己的孩子,他選擇與祝鴻才結婚,婚後,祝鴻才對她的態度,以及拿孩子出氣的種種表現;當他帶何太太及何太太的孩子去看病恰巧與曼楨相遇,所表現出來的心虛的樣子。讓我們不能不痛恨祝鴻才的狠毒、自私冷漠、勢利、虛偽。

  曼楨媽顧太太的性格:前半部分寫顧太太與老太太相依為命,寫得比較細緻,也比較貼近生活。但當曼璐結婚後,曼璐總是要偷摸給媽媽錢,這時候顧太太接,但回去卻不敢告訴曼楨,這些曼楨心裡都是清楚的,反覆叮囑顧太太不要接曼璐的錢,說明曼楨非常有志氣的。當曼楨慘遭遇強暴后,曼璐想出一大堆理由來說服顧太太,給了顧太太一大筆錢,還說等大弟弟畢業,也別忙着叫他去找事,讓他多念兩年書,趕明兒讓鴻才送他出洋留學還說今後讓顧太太和她一起過,享享福,也為弟弟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前景。顧太太接了曼璐的錢回去的時候恰巧世鈞來找曼楨,如果顧太太這時候把實際情況告訴給世鈞,曼楨就不會在那裡受那許多苦和罪。顧太太半天也開不開門,她觸到了曼璐給的一大疊鈔票,厚墩墩的一大疊,錢這東西,的確是有一種微妙的力量,她這時候就覺得如果告訴世鈞真-相,又對不起曼璐。後來還是世鈞幫助她把門打開。她這時候沒有說出真話,卻說謊稱曼楨病了,並且也沒有告訴世鈞祝家的地址。(當世鈞尋着找到祝家的時候,卻被告知:“顧小姐不在此。”當世鈞要見曼璐,男僕卻以:“太太不舒服,躺着呢。”回絕了世鈞。)耽誤了世鈞對曼楨的救助。給世鈞徒增誤導。在後來的日子裡,她一家老小舉家搬出上海。她的二女兒被困在祝家,她的良心會得安寧嗎?她會如何對自己的行為作解釋呢?曼楨在曼璐出嫁后不辭辛苦地為撐起這個家而到處奔波,難道顧太太忘記了嗎?難道她這樣做僅僅是因為家庭貧窮、孩子們上學需要錢嗎?或許在她那個年代的老人心目當中受“家醜不可外揚”思想束縛嚴重,生怕會驚動其他人的原因嗎?我感覺顧太太的良知似乎泯滅,做母親的明知曼楨的處境不好,如在火坑之中,卻坐視不管,讓人讀了深感憤慨和不平!

  讀過張愛玲的《半生緣》最大的感覺就是小說中曼楨和世鈞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但寫得細膩,往往也比當代那些迅速發展的愛情要清新醇樸許多,世鈞的“我只要你幸福。”還有曼楨在給世鈞的信中:“世鈞!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着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他們最熱情的表白也就這些稱是“經典”了。符合當時那個年代所發生的一切。我想也許這就是張愛玲作品深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吧。

您正在瀏覽: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
網友評論
張愛玲半生緣讀書筆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