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學生思維》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教會學生思維》讀後感
這個暑假裡,我抽空拜讀了《教會學生思維》這本書。該書提供了許多能夠幫助教師培養學生思考技能的方法和建議。目的是為了給教師提供一些真正可以直接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去的技巧和方法,在為教師提出大量練習和活動的相關建議的同時,本書還討論了如何在課堂教學環境中組織思考教學活動的諸多問題。
結合第三屆全國思維教學研修班的內容我深深地體會到,通往教育的思維技巧之本質在於,它提高了學習者的注意力、理解力以及更有效地利用頭腦內部思維過程的能力。當學生熟悉並能自如地運用他們自己奇妙的“思維工具箱”時,就能夠提高思維的多樣性、豐富性以及思維的力量並享受思維所帶來的快樂。學習是學生終身的事,他們是否學會了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是否養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這就要求教師應為學生的思維提供空間和時間,注重教育新理念,把知識作為過程而不是結果教給學生,為學生的思維創造良好的思維環境。
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利用知識這個載體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教師,有責任通過教學造就一代有創新精神的人。思維的創新是思維品質的最高層次,只有多種品質協調一致發生作用才能有助於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會思維的學生,才有前途。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從已有的知識入手,讓學生消化理解並整理學習過的知識和研究方法,使學生把新知識和方法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方法結構中去,接着進行應用研究、練習。最後引導學生對本課的學習和研究進行小結。儘管每個學生的收穫、體會不完全相同,但通過討論和交流總可以受到相互啟發。由於學生親自參加於知識的產生過程,由此對知識產生有一種親近感,基本態度和思維能力也長久地保持,並對變化的情況有廣泛的適應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問題”是創新思維的載體,教師要精心設計,切忌簡單重複。要有故事性,趣味性,曲折性,能通過作業的完成,讓學生步入創造性台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開放型”題目,常常會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帶領學生開展討論是個好方法,對開發學生智力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分層次教學中,對於促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行之有效。“問題”要面向每一個學生,因人而問,因人而提,講究策略,需要誰回答就叫誰。問題出來后,要調動每一個學生的思維,對於好學生,要提醒他們注意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對於差學生,要給他們思考的時間,給他們鼓勵,如:“別著急,想一想再說!”“我相信你能回答好!”等循循善誘,而不能逼問或批評,以免適得其反。
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貫穿在教育教學全過程。特別對那些數學厭學者,更要千方百計地幫助他們點燃數學之火。只要學生有了強烈的興趣,隨之而來的就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因此,作為教師要用高師德、無私奉獻精神和淵博知識去影響和感染學生,從而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這樣,也就使我們的課堂成為真正的生命課堂。

相關範文
- ·《羅輯思維》讀後感
- ·矛盾與和諧——讀張憶博老師的《贏家思
- ·讀《逆向思維》有感
- ·“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反思
- ·全教會學習心得體會
- ·大學生思想教育主題活動實施方案
- ·大學生思修課心得體會
-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會上的講話
- ·學生思想教育大會發言稿
- ·班主任教育學生思想工作的演講發言
-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發言稿
- ·《教給學生觀察》讀後感
- ·《拆掉思維里的牆》讀後感
- ·《創新思維訓練》讀後感
- ·《經濟學的思維方式》讀後感
- ·《拆掉思維的牆》讀後感
- ·人生思考:人生致命的八個經典問題
- ·心生思
- ·煲一鍋文字的清湯,書一生思念。
- ·夜靜生思情
-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
- ·《教育新理念》讀後感
- ·《教海漫記》讀後感
- ·《教學勇氣》讀後感
-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範文
- ·《教人幸福地生活》讀後感
-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後感
- ·《教育心理學》讀後感
- ·《教育漫話》讀後感
-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讀後感
- ·《教師的幸福資本》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