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

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雨中的樹

  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一):這是一棵不一樣的向日葵

  陽光中的向日葵

  芒克

  你看到了嗎

  你看到陽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嗎

  你看它,它沒有低下頭

  而是把頭轉向身後

  它把頭轉了過去

  就好像是為了一口咬斷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牽在太陽手中的繩索

  你看到了嗎

  你看到那棵昂着頭

  怒視着太陽的向日葵了嗎

  它的頭幾乎已把太陽遮住

  它的頭即使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

  也依然在閃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嗎

  你應該走近它

  你走近它便會發現

  它腳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會攥出血來

  1983年

  無意間發現了一首跟芒克《陽光中的向日葵》這首詩歌同名的歌曲,點進去試聽歌詞簡直一模一樣,是我不曾聽到過的一個搖滾創作型歌手,名字叫馬條,他特地為芒克的這首經典的詩歌譜曲並演唱,雖然以前沒聽過他的音樂,但是當我聽到這首歌他傾盡所有,拼出所有力量,聲嘶力歇的演唱時,我想應該再也沒有一個人能像他一樣賦予詩歌《陽光中的向日葵》這樣強烈的生命力了吧!這種極具爆發力的聲音,完美演繹了詩歌《陽光中的向日葵》詩人想表達的所有情感,嚮往自由,希望獨立,反抗到底,尋找希望。

  從詩歌的一開始,芒克就問讀者看到向日葵了嗎,而且特地強調這棵向日葵是陽光中的那棵向日葵,向日葵不就是生長在太陽下的嗎?這種語言表現把我們引向他所要抒寫的事物上,讓我們高度集中注意力,讓我們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全詩反覆問了三遍看到向日葵了沒有,既表現出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美,更表達出詩人強烈的情感。向日葵又名朝陽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陽而得名,本是一種喜陽的植物,而在芒克的詩里向日葵卻把頭轉了過去,背對太陽,這打破了大家對向日葵的傳統思維方式,超乎大家的想象。可見芒克這首詩里的這棵向日葵的與眾不同,它和其他所有的向日葵不一樣,它不像其它向日葵一樣飽含追日的激情,反而與太陽抗爭。它被詩人賦予了一種特定的生命力,詩人為它披上了一件美麗又疼痛的面紗,這件面紗是詩人給向日葵加上的某些意象。這首詩芒克寫於1983年,是剛好掙脫了"左傾"錯誤思想束縛的時代。這棵向日葵則可代表飽受歷史慘重摺磨的被束縛的人們。這棵向日葵把頭轉過去是為了咬斷套在它脖子上的被太陽手裡所牽着的繩索,可見太陽是多麼的霸道和殘忍,硬要向日葵朝向它。而向日葵並沒有聽從太陽的命令,它掙扎,它反抗,它要狠狠的咬斷那根套在它脖子上的使它疼痛難受的繩索,它不願向惡勢力屈服,它要爆發,它要以自身的力量重獲自由。

  在第二節詩歌中,向日葵已經擺脫太陽的牽絆,高昂起頭,怒視着太陽,它的頭把太陽遮住,閃耀出自己的光芒。這裡的向日葵不再是人們心中的溫順形象,它強烈表現出對太陽的憤怒與憎恨,它不再對太陽膜拜,反而表現出一種像是贏了一場戰鬥,孤傲的樣子。它不願再做太陽的附屬品,而是以一種全心的姿態面對太陽。就算離開了太陽,它也還是擁有自己的光芒。

  芒克在最後一節詩中,呼籲我們走近那棵向日葵。結果當我們走進近那棵向日葵,卻沒有看到任何溫暖的東西,看到的竟然是向日葵腳下能攥出血的那片泥土,我們可以想象出一個全身布滿傷痕的血淋淋的悲慘向日葵形象。可見詩人想告訴我們的是,一場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要想爭取自我價值的實現,獲得獨立自由的人格,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是一棵不一樣的向日葵,它有它的思想,它有它的倔強,它有它的力量,它傾盡所有的力量,拚命的生長着。

  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二):向上·活着

  生於上世紀80年代末長於90年代,成熟於本世紀初的我們,偶爾會從父輩的口中了解到文革時期的種種荒謬。在這種荒謬的背後,則是一代人無法言語的傷痛。《陽光中的向日葵》的作者芒克在歷經文革的無知瘋狂時,仍能堅持那份忠實於自己的信仰,永遠向上。

  "你看到了嗎/你看到陽光中的向日葵了嗎/你看它,它沒有低下頭/而是把頭轉向身後/就好象是為了一口咬斷/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牽再太陽手中的繩索",這是詩的第一節,沒有美感的音節,但真誠樸實的述出了芒克對自己當時境況的叛逆意識和自主意識。"你看到陽光中的向日葵了嗎",這是芒克對自己的反思和追問。"向日葵"這三個文字符號所蘊含的不僅僅是一株植物,它早已在後印象派畫家梵高的畫筆下類化成對生活熱烈渴望和頑強追求的抽象符號。芒克愛上了向日葵,可他卻只能愛恨交織的撫摩着陽光下的向日葵。簡言之,芒克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他頑強的存活並以之為生命應"為"的方向,可是外圍難以更換的環境一次次的壓抑着、打擊着他為之奮鬥的靶。兩種力量的芒克的身上抗衡着,難以抽離。向日葵在正常環境下是逐日存活的,在陽光的親潤下才能放射出飽滿熾熱的光亮,可芒克的向日葵卻把頭轉向了太陽的反方向,用背迎日,其中對太陽的不舍不忍和絕望這兩種對立的情感相互擊打,使"血"沁滿了向日葵耐以生存的"泥土".儘管前行艱難,但芒克一步步執着的走着,只因他"愛"."你看到它了嗎/你看到那顆昂着頭/怒視着太陽的向日葵了嗎/它的頭幾乎已把太陽遮住/他的頭即使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也依然閃耀着光芒",這是詩的第二節,是芒克自主意識表述後進一步的叛逆,情感傾向了"沒有太陽的向日葵",萬分決絕的將"向日葵"與"太陽"置於全然對立的位置。在我讀來,"向日葵"就是芒克的自喻,而"太陽"則是芒克文革時期的生存境況。"你看到那顆向日葵了嗎/你應該走近它/你走近它便會發現/它腳下的那片泥土/每抓出一把/就一定會攥出血來",這是詩的第三節,述出了芒克希望自己能有傾聽者,但願自己周圍存在能夠理解自己並與自己有着相同價值觀的人,也再一次的鄭重申明自己對信仰的忠誠,不惜"血"的代價。

  詩的每一節都以"你看到… 嗎"開頭,反覆強調"看"這一視覺動詞,使得讀者不斷的尋找作者要表述的想法,並留給讀者自己思考的時間。人總是要遇到然後才會意識到某種事物的存在,進而思考該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然後預測其未來的運行軌跡。於是芒克須先讓讀者意識到他這種想法的存在,然後道出這種想法存在的緣由,進而表述自己的行為軌跡。芒克這一系列的努力,是為了尋求及培養一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其思想的存活更有依據。那麼芒克所表述的這種思想是什麼呢?在我認為,它就是"永遠向上".

  在這個世上行走的人是艱難與幸福同時獲取的事物,我們因為活着艱難而倍感活着的快樂,兩種元素交和一體。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活着艱難而放棄活着的樂趣,進而放棄自己的生命。我們需要樂觀積極的活着。在這個世上行走的人是擁有社會和個體雙重身份的事物,我們不能為了活着而活着。人云亦云的生存和行屍走肉有何異處?雖然我不主張人云亦云,但我亦不支持標新立異。沒有自主意識的人是難以感受到自得的樂趣,反潮流而活的人是難以幸福如意的,進而我主張帶着一個清醒的腦袋順水漂流而行。

  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三):只有他的向日葵才敢如此熱烈

  思緒突然被這首詩歌擊中。我潛意識中燦爛可愛的向日葵瞬間變成熱烈叛逆的勇士。

  想起梵高的那幅向日葵,濃烈的色彩,飽滿奔放的情緒,那定格在畫布上的向日葵猶如僵死的影像,卻只能在花盆裡,只能在畫里,安靜地接受人們的目光。

  而芒克的這首詩中的向日葵卻是鮮活熱烈的。你能從詩句中感受到一股充滿野性的呼喊:不要向著太陽,不要低下頭,一定要扯斷束縛,奔向真正的理想。但叛逆者同時也是需要付出重大代價的:

  它腳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會攥出血來

  這不是獃獃跟着太陽走的向日葵,不是依靠觀賞者活着的向日葵。這是真正的向日葵,是聽從自己渴望的向日葵。也只有充滿詩人氣息的芒克才能這樣率性地寫下關於它的讚歌。

  那是深重難以回首的時代。無數的青年人將青春熱血奉獻給了無知的歲月。所有該有的思考都埋葬在日復一日的虛無中。像極了獃滯的向日葵,在一天天圍着太陽轉的歲月里迷失了自我。只會抬頭,只會低頭。本該屬於向日葵的熱情幻化成為盲目服從。而芒克看到這樣的悲哀,他筆下的血是失去理想的向日葵的魂魄,他要將他們重新塑造成為充滿自我的夢想。

  時間飛逝,但仍有那麼多向日葵在迷失。青年人失去了熱情與朝氣,在本該熱烈的年紀卻套上了成熟的面具。大家跟隨大流不敢落伍,沒有勇氣擺脫現實束縛。

  也許只有這樣一首詩歌,才能體會到熱烈野性的呼喚,才能喚起心中的向日葵熱情。可是這樣的呼喊與熱情又能維持多久呢?

您正在瀏覽: 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
網友評論
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