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讀《石開題古》有感

讀《石開題古》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pp958

  石開先生的藝術創新

  ——讀《石開題古》有感

  黃偉文

  《石開題古》一書已收閱多時。雖然已經過了剛收到時欲罷不能的閱讀衝動,但置之案頭,不時翻閱品讀,依舊是我這一段時間來最好的休閑方式。此書的裝幀設計、排版印刷等皆屬上乘,不少同好都親撰長文加以褒揚,在此筆者不再贅述。下面想就石開先生的藝術創新談談自己的體會。

  喜歡石開先生的書法,大概緣起大學三年級的時候。當時我因參與校園書法活動,與華南師大小曉齋顏碧輝老師日漸熟悉。顏老師是篆刻高手,又好客,我們幾個熱愛書法篆刻的學生,便常到小曉齋做客,通宵達旦地喝茶聊天,看書寫字。顏老師家藏許多書法篆刻書籍,其中就有石開先生的幾本印譜。我當時已經知道石開先生大名,也看過先生的印作,不過看不懂,不知妙在何處。於是在一天晚上,我請教顏老師如何看石開先生。顏老師一談到石開先生,立刻表現出非常恭敬的神色,說:"石開,厲害啊!"於是,顏老師便拿過石開先生的印譜,細緻地給我講石開印作。顏老師大概的意思,是說石開先生的印作很大膽,很有想象力,但這種大膽是有根據的,不是信手胡來,石開的印章那些披麻狀的線條、還有那些好想印面不幹凈留下的斑點,皆是作者一絲不苟地做出來的,沒有一處多餘和隨便,總的來說,石開的印看似隨意,實際上是極其工穩嚴肅的。按照顏老師的引導,我再細看石開先生的印作,此時頓覺豁然開朗,彷彿一下子領會到石開篆刻藝術的密碼,當時那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我終生不會忘記。

  正是從那天起,我就成為石開先生的粉絲了。從他的印作入手,我又順着他的藝術足跡喜歡上他的書法、國畫、詩文。可以說,現在的我就是石開先生一個徹底的粉絲,十多年來一直關心留意着石開先生的藝術之路變化發展軌跡。每逢石開書法專賣店有新作登出,便立即下載圖片收藏。在各大書法網站、網絡商城見到先生的作品,必行注目禮並保存圖片。   早期的石開書法,以野逸為主要基調,極盡抖動、盤繞的線條,不主故常的結字,使之與古人、與同時代的人,都拉開相當大的距離。雖然可以看出其中明清調子甚濃,但要說哪家哪派,估計沒人能說出來。我只能約莫看出他的行草書,有一些傅山的影子,而篆書則有漢印入書的感覺。到了2001年前後,石開的書法開始有一個變化,多了不少傳統的結體和筆法,尤其是到了2004年(甲申年)以後,這一傾向更加明顯。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大概是想使自己的書法在傳統的共性上稍稍增加一點,個性的一面淡化一點,通過從傳統中重新吸取養分,來提升作品的境界,不再過於野逸。石開此舉無疑是十分正確並且成功的。通過不斷融合傳統的養分,他的書法越發拿人尋味,線條、結字越來越體現冷峻孤高的藝術特色,也越來越受各界收藏家的歡迎,隱隱然已具備一名書法大家的氣象和格局。

  及至六七年前,一直求新求變的石開先生,並不滿足於已經達到的藝術高度,他下一個謀求突破的目標,是在書法章法。2011年年中,其專賣店掛出一件篆書斗方,我初看就感覺一驚,那種動感起伏的章法是我前所未見,讓我想起摩崖書法的樣式。後來我在當年11月到京城看望石開先生,還跟他說起那件書法,我問他是不是模仿摩崖書法的章法,他說正是,他是在平面上模擬一個寫在凹凸不平表面的字跡那樣一種完全異於既定書法章法的樣式,以此表現一種整體的動感。他這個嘗試可以說開創了書法章法新的圖式,既不失傳統的根本,又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也為當代人在書法章法的創新領域提供了借鑒。正因為這個突破,受到圈內外不少評論家的肯定,邱振中先生主持的2012年的第七屆AAC藝術中國年度書法藝術家評審就將年度書法藝術家這一殊榮頒給了石開先生,以肯定他對傳統書法藝術的積極探索和所取得的成就。

  自嘗試了較長一段時間摩崖式章法之後,石開先生並沒有停下探索的步伐。接下來在行書上又借鑒了唐人寫經的章法,橫豎均對齊,如布算子狀。本來,寫行書講求活,一般不打格,也不會左右上下對齊來寫,此實乃犯兵家之大忌。然而石開先生就是石開先生,藝高人膽大,敢為別人所不敢,他通過三個手段來避免這類寫經體章法容易導致的整體布局上的獃滯,一個是突出字的大小對比,他尤其喜歡將筆畫少的字寫大,筆畫多的字寫小,這樣造成的效果是,字形大的字留白多,字形小的字留白少,形成強烈的黑白對比。這個處理方法,《石開題古》一書也可以常見到,譬如第47頁《發菩提心》的行書題跋,裡面"之""千""平""上""入"等筆畫少的字寫得寬博舒展,而"嘆""餘""歸"等筆畫多的字,就寫的緊湊很多,字形也相對小一些。另一個方法是在字距上做文章,上下、左右字與字之間,不是嚴格的均等的距離,而是有着微小差別,這樣一來,常造成的效果是咋一看一行、一列的許多字貌似對齊,然而並不是很齊,而是有一些左右、上下的擺動,形成律動的視覺效果,這或許也是摩崖式章法在行書里的變通運用吧。此類例子也很多,《石開題古》第35頁《節錄金剛經》的硃砂題跋,正是此類章法樣式的成功範例,作者這樣的處理,既保留了唐人寫經體的莊嚴靜穆,又增添了生氣,彷彿讀者面前的題跋文字,個個都是廟裡的羅漢,看似排列整飭,實則表情各異、性格迥然,十分耐人尋味。

  《石開題古》裡頭,我最喜歡的一類作品,是他一半篆書、一半行書題佛像、佛經拓片的,如第41頁《光明無量》、第48頁《求自然慧》,等等。這類作品無論篆書、行書都寫得莊嚴法度,線條沉穩又不失靈動,力透紙背,具大氣象,更具藝術之美,是石開先生難得的精品力作。

  我一直慶幸和感恩,能與石開先生生活在同一時代,並有機緣曾經得到過先生的親炙,使我獲益甚多。祝願先生今後藝術之路長青。

  2016年3月31日

您正在瀏覽: 讀《石開題古》有感
網友評論
讀《石開題古》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