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小景

  四年的大學生活讓我學會了用概念來關照世界,有了思考問題的習慣,並習慣於用隻言片語把思考的問題記下來。現在面臨畢業,需要寫畢業論文,我一邊瀏覽讀書筆記一邊傾聽心中的焦慮。我從眾多的問題中選取了《甄賈寶玉對比》作為畢業論文題目,因為這個問題與我當下的心理狀態比較契合,我現在和出家前夕的賈寶玉一樣面臨著何去何從的人生問題。這是我寫這篇論文的內在驅動力。

  我選擇這個題目是比較謹慎的,因為畢業之後,面臨著生存的壓力,或許再也沒有足夠的圖書資源為我思考其它問題提供系統的思路和視角了。所以,我對這篇論文期許較高,因此剛開始我希望把這個問題放到大的紅學範疇內來探討。看了幾本關於紅學的書:應必成的《紅學何為》,胡適俞平伯等的《系說紅樓》,端木蕻良的《細說紅樓夢》等。看完之後,我感覺自己有點力不從心,紅學發展的線索在我大腦里並未清晰起來,滿腦子的概念讓我更加無所適從。正像應必成所說,研究紅學的書會讓一個古老的成語“汗牛充棟”失去誇張的意味。我本來想論證這樣一種觀點:賈寶玉和甄寶玉體現的是曹雪芹精神層面的兩個向度——遁世的和入世的。這就必須首先解決一個問題,即論證一百二十回《紅樓夢》(以下簡稱全本)均為曹公所寫,最起碼要論證后四十回中對甄賈寶玉的安排符合曹公的原意(后四十回是高鶚所續已成為紅學研究領域的共識)。儘管我也從克非的《紅學末路》中找到了全本均為曹公所寫的例證,看起來也言之鑿鑿,但由於是孤證材料,本文不採用。退一步而言,論證高公續書符合曹公的原意是否就容易些呢?並非如此,爭議很大,且多負面評價。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從創作主體的角度看,每個作家都有自己特有的文本結構技術、語言系統、人物塑造方法等,因此,論證高續完全符合曹公原意似乎比論證全本皆為曹公所寫更難。

  我意識到自己的出發點錯了,經過一番思索,我把要論證的觀點置換成另一個:賈寶玉和甄寶玉展示的是兩種可能的人生模式。同時我又把自己的身份從一個紅學愛好者調整到《紅樓夢》小說愛好者(按照周汝昌先生的觀點,《紅樓夢》研究屬小說學範疇不屬紅學範疇,他的觀點遭到包括應必成在內的幾位學者的批評。此不贅述。)這樣以來,問題簡單多了,把全本看作一個客觀存在,避開了學究式的考證,利於把自己讀書過程中的想法寫下來;而且搜索材料的方向感清楚了。我現在手頭上有一本專門研究賈寶玉的書《賈寶玉》(李正學編著,中華書局出版,2006年1月北京第一版,2006年1月北京第一次印刷),裡面也涉及到甄賈寶玉比較問題,這讓我縱覽了這一問題的研究過程,省去許多搜索材料的時間。

  接下來我摘錄《賈寶玉》中的一些觀點,展示這個問題的研究狀況:

  (1)二知道人:雪芹寫出一甄寶玉者,恐閱者誤以為賈寶玉為絕特也。筆下之假寶玉只此一人,世上之真寶玉正復不少,所以甄寶玉之模樣與賈寶玉同,甄寶玉之舉止議論皆與賈寶玉同。(77頁)

  [筆者按:二知道人在揣測《紅樓夢》作者設計甄寶玉形象的創作意圖,從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來論述,未涉及到賈寶玉和甄寶玉的不同點。]

  (2)瑞裕:是一是二,令人真假難辨,斯為妙文。偽續四十回家,不解其旨,嚼蠟無味,將雪芹含蓄雙關之意荼毒盡矣。[77頁]

  [按:該觀點從小說結構美學的角度論述,認為甄賈兩個形象意含雙關,真假不分,並以此來批評高續的不合曹公意。]

  (3)鄭光祖:此書立意高而奇,傳情而確,使天下不可無一,不能有二。惟既有假寶玉,何必復及真寶玉,是為瑕疵。[78頁]

  [按:該觀點直接否定了甄寶玉形象存在的必要性。]

  (4)芙萍:賈(假)寶玉是甄(真)寶玉的影子,換言之,甄寶玉才是一個真實的信託物,賈寶玉不過是一個宏大而“夢幻”的背景;進一步也可以說,賈寶玉是“夢中人”,甄寶玉才能老老實實地表達出作者的真態度,——真實的生活,而他的一切外化的思想感情已然盡量由賈寶玉代表出來了呢。[78頁]

  [按:該觀點標新立異,認為甄寶玉為真,賈寶玉為假,賈是甄的外化和補充。觀點可取。]

  (5)曹金鐘:甄寶玉熱衷於功名富貴,是現實中的寶玉,是“真”寶玉,賈寶玉厭棄仕途經濟之道,有着全新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是作者理想中的寶玉,是“假”寶玉。因此,甄寶玉和賈寶玉的對比塑造表現為理想和現實的衝突。(82頁)

  [按:該觀點與[4]基本相同,更加明確了甄賈二人的關係,但只點出甄寶玉熱衷功名富貴,並未指出原因何在。]

  (6)茅糜:細看曹雪芹原意似乎可以斷定,無論是甄寶玉、賈寶玉,其實就是一個寶玉。[79頁]

  (7)[美]陳炳良:甄寶玉是賈寶玉的外表重像,無可置疑的是賈寶玉的鏡子影像。[79頁]

  [按:兩個觀點認為兩人是“二而一”的關係。]

  (8)楊義:甄寶玉作為核心人物,當然比作為結構人物更為重要。續補的一百十五回讓甄賈寶玉見面。。。。。。如此安排不一定符合作者的意思。但他別具匠心地對比着兩種人生模式。(83-84頁)

  [按:從文本結構的角度提出兩種人生模式說,為高公的安排辯護。]

  綜上所述,各家對甄賈寶玉的論述可以概括為兩種意見,即“兩種人生論”和“一個寶玉”論,前者認為賈寶玉不過是“一個夢想的影子”,甄寶玉“是賈寶玉的反襯”,他們是兩個互相對立的人物;後者認為甄賈寶玉不是辨證對抗的兩個方面,而是“一個寶玉”,兩者是“二元取代”的關係。我們看到各家的觀點還沒有涉及到對二人不同結局的原因分析,忽視了九十三回包勇談甄寶玉轉變的細節。本文除了線條式地比較甄賈寶玉的形象,還會結合問本細節來分析他們性情的形成、不同結局的原因。

  本文的結構是:

  一、引子

  二、從四個方面比較甄賈寶玉

  三、甄賈寶玉另類關照和啟示意義

  賈寶玉和甄寶玉形象對比分析

  ——兩種可能的人生模式

  一引子

  《紅樓夢》第一回有這樣一段文字:

  曹雪芹於悼紅軒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篡成目錄,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並題一絕云: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曹公寫這首詩時是怎樣一種心情?陋室空堂的人生況味?感嘆知音難覓?擔心作者被誤讀?或是其它?這裡的“味”究竟指什麼,現在我們無論做怎樣的猜測,恐怕曹公地下有知的話也只會莞爾一笑。真可謂“平平常常一個字,難壞多少讀書人”,因為我們讀出的味已不屬於曹公,而屬於我們自己。王國維讀出了悲壯的人生哲學,毛澤東讀出了階級鬥爭。正像魯迅所說的“道學家讀出了淫,革命家看到排滿,流言家看到宮廷秘史,才子佳人則看到的是纏綿的愛情。”[注]寄託曹公之味的人物是賈寶玉和甄寶玉。以這兩個形象為線索通讀全書之後,我讀出的是如何對待人生選擇問題。在我看來,無論賈寶玉還是甄寶玉代表的都是一種可能的人生模式。

  首先,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米蘭-昆德拉曾說,小說家創造的任何人物形象都帶有作者的主觀印記,代表着作者未被實現的可能性。作為文學形象的甄賈二人,可能是作者以自己為原型創造出來的,胡適所謂“帶一點自敘傳性質”;也可能其原型是“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腳色”(魯迅語)。不管怎樣,甄賈二人都不可能是按照生活邏輯照搬的人物形象,而只能是可能存在的,即按照亞里士多德所說的“可然率”來塑造的。所以我們認為,賈寶玉是一個藝術真實的存在,他的人生軌跡是可能的人生模式,而未必是必然的。那麼甄寶玉的存在大概是向人們展示另一種與賈寶玉相比照的人生模式,告訴人們賈寶玉還有另一種可能的出路。兩者相比,賈是遁世的,甄是入世的。論者在評價這兩個形象時往往囿於褒賈貶甄的成見,並以此來批評后四十回的對人物結局的安排。更重要的是,就我視野範圍內,我還沒有看到論者對甄賈二人不同結局的原因作出合理的闡釋。這一點筆者將在後文中結合文本細節來具體分析。 [1] [2] [3] [4] 下一頁

您正在瀏覽: 開題報告
網友評論
開題報告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