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多元智能》讀後感

《多元智能》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得得9

《多元智能》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多元智能》讀後感

  《多元智能》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教授加德納提出的。這是一本心靈洗滌的書籍。《多元智能》吸引我的,並不是其文學價值,而在於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出來的人人都是天才的說法!

  通過讀《多元智能》這本書我知道了智能包括:語言文字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旋律智能、人際關係智能。長期以來,家長和老師都把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了提高學生的成績上了,只拿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壞來衡量優劣的唯一標準,主要相信紙筆測試的結果,事實上,這很難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尤其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至於出現了差生,美其名日:後進生或落後生。任課老師對他們“另眼相看”。但我認為“是金子總會發光,東方不亮西方亮的”。從多元智能理論來看,我們老師和家長認為的“差生”只是在語言智能和數理邏輯智能方面表現不夠好,但其他方面並不代表也不出色。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學生都是優秀的,不存在差學生和好學生,不存在智能水平高低問題,只存在智能類型或學習類型差異的問題。

  另一方面學生也早已習慣用成績好壞來給自己定位,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就像做什麼都行的能手,而成績差就幹什麼都不行,這樣便形成了兩極分化的現象,成績好的,自信,全面發展,成績差的,自卑,全面落後。原本有些成績不好的學生本身有一些特長,譬如唱歌很動聽,但因為成績不好,所以不敢在很多人的場合展現自己,因此埋沒了自己的優點。

  作為教師,不能用學生的成績來衡量他們的程度,更不用能教棍打他,小學教育不僅要完成為學生今後各方面發展打基礎的任務,而且應該着重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因此,教師應該對每個學生都平等相待。而我們看待學生,也應由以關注“你的智商有多高”,轉為關注“你的智能類型是什麼”。一個學生的智商可以測試,但一個學生的智能是不能通過筆來做文章的。

  多元智能理論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是有潛力的,天生不存在“差生”。學生中不是缺少天才,而是缺少發現。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學生有“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的差異。因此,教學目標的設計,就要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而不是每個人都達到一樣的目標。只有了解學生,了解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的差異,才能制定“存異”的教學目標。

  傳統上了解學生,主要相信紙筆測試的結果,事實上,這很難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尤其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者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了解學生智能狀況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觀察,要觀察學生真實的表現,要注意學生在課堂中的“非常表現”,要注意學生在課外做什麼。多元智能理論給我們認識這個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小學教育不僅要完成為學生今後各方面發展打基礎的任務,而且也應該尊重同學的智能。

  在每個小學里,不分差學生和好學生,好學生有智能,差學生也有。看一個人的好壞,不能看成績而是看每個學生的專長

您正在瀏覽: 《多元智能》讀後感
網友評論
《多元智能》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