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校史館觀后感

校史館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校史館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校史館觀后感(一)

  上午第三節課後,我們年級四個班級的同學有條不紊地隨着老師去南校區參觀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們便進入了這個不大但明亮乾淨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圖文並茂的校史歷史。大略瀏覽一遍后,戈老師為我們做了精彩的講解,他為我們介紹了儲能中學的建校、師資、獲獎情況等許多豐富的內容。儲能中學的前身是寧波效實中學上海分校,由上海錢業領袖秦潤卿創建於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壘,愛國志士搖籃"享譽上海,培養了一批革命烈士和愛國人士。1946年6月,儲能與新建中學合併,1956年又與新民、新聯兩校合併,易名為成都中學,1983年恢復"儲能"校名,儲能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當年著名思想家嚴復把達爾文著作《天演論》翻譯為中文。其中有一句話叫"物競天擇,效實儲能",儲能中學由此而來。此外還有許多名人在儲能教書,段力佩是儲能的第一任校長,周建人——魯迅的弟弟和葉聖陶先生也曾在儲能當教師。1997年,龍門中學併入直至今日。1989年學校被市政府首批命名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短短1節課的時間,讓我們了解了許多關於儲能的歷史信息,儲能是一所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學校,真是受益匪淺啊!作為儲能學子,我們要繼承光榮傳統,努力學習,為學校爭光!

  校史館觀后感(二)

  今天是個不同尋常的日子,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我們學校最神聖的地方——校史館!

  雖然之前對學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於學校發展中的一些細節還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參觀給了我們重新系統地認識我們自己的學校一個良好的機會。

  剛進入館內,映入眼帘的是學校新校區的規劃設計圖(由同濟大學設計),雖然後來建設的有些出入,但看起來還是那麼熟悉,這是信園,對面是敏園,還有那是圖書館,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紹,想一張氣勢恢宏的國寶級的長畫,上面書寫着我們學校的歷史,最經典的要數那首長詩,她概括了我們學校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婉轉而又雄偉,接着就是學校各個時期的發展狀態,包括三次變革,尤其是第一次,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學校發展舉步維艱,條件艱苦,可想我們今天這麼好的條件和環境來之不易,宜當憶苦思甜,發奮圖強!第二階段學校仍然面對很多棘手的問題和一系列苦難,但在學校領導以及師生的努力下,我們都一一克服了,我們堅強地走過了那段艱難而又輝煌的歲月。到了第三階段,我們學校喜訊連連,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被定為211工程,本科教學質量逐步提升,聲譽響徹神州,為祖國培養了一批有一批的經管人才,為祖國的大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觀完校史館,我內心洶湧澎湃,我為自己能在這樣的一個學校學習而感到自豪!同時,我暗暗發誓:我要為校爭光,要成為校史館名人錄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財大為榮,明天財大以我為榮!加油,財大學子,加油,財大——我的母校!

  校史館觀后感(三)

  今天下午,黨支部組織我們參觀了我校的校史館。校史館讓我們對杭電滄桑的足跡、五十年的歷史、白髮的教授充滿了無限的遐想。在那記錄歲月雕痕的迴廊里遊走,看着歷史不斷的上演和謝幕,昨天就在眼前翻開每一張泛黃的書頁。

  校史館將杭電在風雨里成長的歷程一一呈現,每一個成就,每一次獲得,都包含着歷史的意義。走近那一張張老照片,彷彿又走進了杭電那段輝煌絢爛、令人迴腸盪氣的歷史。一幕幕歷史的見證很是振奮人心,看到這些,我們的心中是感嘆,更是自豪。

  據悉校史館是母校五十歲生日的禮物,它佔地近千平方米,由"發展歷程"、"領導關懷"、"師資隊伍"、"學科科研"、"人才培養"等十個板塊組成。進入校史館,幾副大圖片格外醒目,杭電的三個校區都出現在圖片上,下沙、東嶽和文一,隱隱中散發著杭電獨特的氣息,現代與古典結合、科技與人文並進。誰能想到這被現代都市所掩埋的擁擠校園,這已沒有昨日模樣的紅果園,竟曾上演過那麼多的故事。

  一張張的照片按時間的順序排列着。那些泛黃的照片彷彿在告訴我們:這裡,人才輩出;這裡,教學成果豐碩;這裡,走出過名仕大家…… 當照片的顏色愈發鮮活起來,一個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杭電邁着與時俱進的步伐,向我們走來。老校新姿,催人奮進。不論是德育工作,還是教學工作,都是碩果累累。在先輩殷切的注視下,杭電前進的步伐日加堅定沉穩。50年,對人的一生是漫長的,而對一個學校,則是彈指一揮間。杭電,擺脫了蹣跚學步的稚嫩,走過了少不更事的澀澀青春,成熟穩重中,不失銳氣,意氣風發中,添幾多睿智。

  50年來所有的科研成果,榮譽獎項,名師教授,對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容在這千平方米的空間里,感謝他們,正是他們構成了杭電的精神基座,讓半個世紀的我們底氣與汗顏同在。通過參觀,我了解到到杭電的創建人以創設一所現代大學為標杆,銳意進取、大膽創新的觀念無疑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歲月如歌,征程漫漫。

  歷史被濃縮為驚鴻一瞥,在母校未來漫長的歲月里,相信每個瞬間都會更加精彩。"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歷史我們要緬懷,未來我們要創造。作為杭電的莘莘學子,我們要不懈努力,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校史館觀后感(三)

  下午,陽光明媚,萬里無雲,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裡,07級管理科學一班的同學們前往參觀位於上海理工大學校本部的校史館。

  在班長朱旭F,團支書丁藝辰的帶領下,全班同學懷着無比激動的心情聚集在校圖書館前,一同前往位於圖書館正後面的校史館。由組織委員郭法慶擔任此次活動的講解員。

  跨入校史館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塊匾額,上面刻有"上海理工大學校史館".

  參觀校史館進入大廳,其中一面牆上鑲嵌一段金燦燦的文字,是當年滬江大學的創始人魏馥蘭博士的一段話:"每一艘開往上海的輪船都必須在這所大學的視線內經過,在這樣一個校園,任何有思想的學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大的世界里……" 可見,在當時滬江大學的創辦之初,他們就意識到了我們現代大學要培養的是面向國際化的,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知識和技術的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觀校史館再進去,看到的一扇很有當代西方文明特色的拱門,據說現在在第四宿舍仍留有。 在一幅描繪學校過去規模的宏圖上,可以看到眾多如今仍留有的古老建築,像第五舍,第二餐廳,第一辦公樓、第二辦公樓以及校辦思晏堂等等。學校的很大部分建築被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列為保護建築群。一位原住第五舍的同學笑着說:"原來我還住過這麼老的建築啊。"這不得不讓我們再次感慨,學校走過百年歷史,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一路走來,充滿艱辛,確實不容易,那是多少代人,多少校友,多少社會各界人士,和我們在校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

  接下來的時間裡,同學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陸陸續續的參觀了其他的展廳。整個過程中,同學們不時的發出不同的感慨,有的情不自禁的說;"我們學校的歷史好悠久啊,"有的充滿了作為上海理工學生的榮譽感跟自豪感,有的心中暗暗定下決心要努力學習,將來回報母校……從同學們的臉上,我們讀到的一個共同的表情就是對學校由衷的熱愛。

  參觀校史館在陳設有學校模型圖的大廳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學校的發展規劃,從先前的一個校區, 先後在向南北拓寬,去年又收購了原水產大學作為如今的南校區,在未來的日子裡,將不斷的擴大發展規模。學校的發展目標一目了然,定位高遠。百年滄桑,華夏巨變;興衰存之,與國同運;歷盡滄桑,百折不撓;愛國敬業,培育英才。

  最後,就在結束整個活動之前,全班同學在大廳里合影留念這次意義深遠的校史館之旅。

  校史館觀后感(四)

  xx月xx日,哈爾濱陽光明媚。東北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在張欣老師的組織下,在學生幹部的帶領下,步行來到了圖書館旁邊的東北林業大學校史館。在學生解說員的帶領下,我們開始了對校史館的參觀。

  校史館的參觀活動令我們很有感觸。原來我們的學校有着這麼悠久的歷史淵源,東北林業大學是當時十分有聲望的著名學府,畢業生學識豐富,在社會上倍受重用。學校的愛國主義精神被發揚光大,積極抵抗日本的侵略。在之後的幾十年中東北林學院革命委員會經多次更名組建,發展為如今的東北林業大學,並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人才,為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建設做出巨大貢獻。參觀東北林業大學校史館有感踏進校史館,一股古素純樸,端莊厚重的氣流向我迎面襲來,那瞬間,我的心靈被它震住了。因為即將展現在我面前的將是一所名牌大學誕生的全程記錄。校史館里,一頁頁的文字,一幅幅的圖片,一張張的獎狀,一具具的模型,生動而形象地為我們展示了東北林業大學誕生的全過程;是它們見證了東林的歷史和過去,也是它們造就了今天東林的輝煌與不凡!參觀東北林業大學校史館有感東北林業大學創建於1952年,是在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基礎上建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重點高等學校,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

  學校地處我國最大國有林區的中心——哈爾濱市,校園佔地136公頃,並擁有帽兒山實驗林場(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和涼水實驗林場(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二個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總面積達3.3萬公頃。

  學校是一所以林科為優勢,以林業工程為特色,農、理、工、經、管、文、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現設有16個學院和2個教學部,有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2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0個一級學科碩士點、7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種類8個領域的專業學位碩士點和57個本科專業。擁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和19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批准的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和教育部批准的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學校已在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聘任"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學校的職業技術學院被列為國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示範基地。

  現有各類在校學生26760人,自1952年建校以來,學校已向國家輸送畢業生6萬多人,成為我國最大的林業高級人才培養基地。學校現有教職員工2714人,其中專任教師127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受聘兩院院士7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省級模範教師1人。

  擁有優良的教學科研基地和實踐教學基地,有森林植物生態學等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木材科學與工程等4個國家林業局重點實驗室;東北林業大學大慶生物技術研究院、植物資源生態與分子工程研究院等42個研究機構;帽兒山實驗林場、涼水實驗林場等9個校內實習基地和175個校外實習基地。

  2001年以來,獲各級科研成果獎勵85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項,中國林學會梁希獎3項,省部級獎勵41項,獲國家專利69項。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國外58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十五"期間,聘請了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瑞典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位外國專家、學者到校講學、合作研究、訪問和考察。

  學校連續13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稱號,連續7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稱號,1999年和2003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先後被評為全國"三育人"先進集體、"全國模範職工之家"和全國師德建設先進集體。2004年被評為"省高校校園綠化先進單位".

  學校將繼續發揚"團結拼搏、自我激勵、發揮優勢、爭創一流"的東林精神,繼續堅持和豐富辦學特色,到2032年(建校80周年)把東北林業大學建成綜合實力達到國內同類院校一流、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研究型大學。

  同時,從館里的許多圖片和文字里可以看出,東林十分注重學生與師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無論是學術的交流,還是生活的溝通,無不體現了科大人無私奉獻的精神,純樸高尚的氣質,豐富博大的內涵。

  並且,東林是一所十分重視科研的大學,那一項項的科技成果無不讓我心潮澎湃。頓時,一種儼然的自豪油然而生,這是我們東林人的驕傲,是東林人的榮耀。是他們給東林帶來了輝煌,也是他們給東林戴上了美麗的光環。與此同時,東林也注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鼓勵同學們參加一些科技製作活動,培養動手動腦能力,全面發展,為社會和國家培養創新人才。

  校史館觀后感(五)

  我從館里的一些材料還可以看出,東林十分注重學術論文的發表以及與外國一些大學的交流。數字顯示,東林每年都會發表不少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和自己的科研成果。並且,東林注重與國外大學的交流,促進了科大的進步與發展,使東林成為一所真正名牌大學。我們作為新一代的東林人,站在新的起點,面向新的未來,我們要牢記"學參天地德合自然"的校訓,用我們的熱血與智慧,譜寫科大新的篇章。參觀東北林業大學校史館有感四十分鐘的參觀讓我受益匪淺,認識到了先輩們創建重大的艱辛歷程,感受到了做一個東林人的自豪與驕傲,感到了肩膀上擔子的沉重。

  21世紀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世紀,尤其是東北林業大學的佼佼者們,要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和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擔負起"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歷史使命。為構建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新體系,為把東林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具有自身特色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而奮鬥終生。

  作為傳承上東北林業大學百年精神文明的我們,對學校的過去倍感自豪,對學校的現狀感到欣喜,對學校的未來更是充滿了信心。我們將以先輩為榜樣,把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作為首要目標,以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方向,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我們共同的未來,為東北林業大學的歷史之牆添上我們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們將為此而努力!

您正在瀏覽: 校史館觀后感
網友評論
校史館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