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做最好的教師》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觀看《做最好的教師》有感
時光飛逝,從剛開始參加工作到現在也有幾年了,對於怎樣做一名好老師,受學生喜歡的老師仍有許多迷茫。這幾天看了李鎮西老師的教育視頻"做最好的老師"感觸良多。
所謂"最好的老師",不是與我敬仰的於漪,錢夢龍,魏書生等老師相比--他們的人格,學識,能力乃至天賦,我是永遠無法企及的,比也白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鎮西與昨天的李鎮西相比--我今天備課是不是比昨天更認真;我今天上課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學生談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誠懇;我今天處理突發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機智;今天我組織班集體活動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幫助"後進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細心;我今天所積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豐富;我今天所進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對學生的教育、教學建議或意見是不是比昨天更虛心;我今天聽到各種"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靜;……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遺憾,但每天都這樣自己和自己比,堅持不懈,我就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的境界靠近。我是為誰而工作;為同事的好評嗎;為獎金嗎;這些對我來說當然也重要(可見我也並未"脫俗"),但如果這些與學生的評價產生了衝突,我心靈的天平指針首先傾向於學生一邊!在我看來,一個教師是否"最好",第一應該看學生的評價。教師因學生而存在,我當然也是因我的學生而存在。培養學生開放的思想--一種海納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種高屋建瓴的文化視野,一種不畏權勢的民主意識,一種獨立思考的批判精神。我們生活的世界像一片森林,其中有的人是喬木,有的人是灌木,有的人是參天的白楊,有的人是婆娑的楊柳。你也許不是最美麗的,但你可以最可愛;你也許不是最聰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奮;你也許不會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實;你也許不會最順利,但你可以最樂觀……我不由地思考,老師和學生究竟應該保持一種怎樣的關係才最有益於學生的成長。
在看完"做最好的教師"后,我的收穫極大。李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隨者,他在講座中極力強調"沒有愛,便沒有教育","在教師素質的諸多因素中,對學生的奉獻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責任之心等教師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說我們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於發現並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讓它不斷壯大,最後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如果我們用成人的冷漠去對待孩子的真誠,那麼一切"語重心長"的教育都無濟於事。對於那些讓人頭疼的學生李老師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個難題,如班集體的管理呀,"能力比較弱的幼兒的教育呀"都當作科研課題來對待,把每一個"難教兒童"都當作研究對象,心態就平靜了,教育也從容了。當然,李老師也認為教育並不是有了愛就有了一切,教育之愛絕不是遷就縱容學生,絕不是放棄嚴格要求和嚴肅的紀律。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理解","尊重","平等"與"責任"在李老師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這正是教師的氣度,教師的魅力。我們有時也會指責學生不該如何如何,不許這樣不許那樣,正是因為我們束手無策,我們沒有達到境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真正好的老師會寬容平和地跟學生商量着把問題講透。這是一種從容不迫的氣度,這是一種謙抑的態度,其實正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
從教以來,我一直認為中專學校和大學的根本性質是一樣的,就是進入學校后,一隻腳已經踏入了社會,畢業后,就直接走上工作崗位。一旦家長把學生送進我們學校的時候,我們總會感覺到責任、信任。我想,我真的可以把老師這個職業當作一生的事業了。
相關範文
- ·《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 ·讀《做最好的老師》有感
- ·觀看《做一名有價值的教師》視頻報告的
- ·讀《做最幸福的教師》有感1000字
-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
-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 ·《做最好的老師》讀書心得
- ·《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 ·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讀後感
- ·《做最好的老師》培訓心得體會
- ·讀《做最好的員工》有感
- ·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1000字
- ·讀《做最好的自己》有感
- ·交最好的朋友,做最好的自己
- ·讀《做最好的護士》一書有感
- ·讀《做最棒的老師》有感
- ·讀《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有感
- ·《做一名有專業尊嚴的教師》有感
-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
- ·讀做最好的教師心得體會
- ·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
- ·《做最好的家長》讀後感
- ·觀《做最好的自己》觀后感:享受心靈陽
-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書心得
- ·《做最好的你自己》讀後感
- ·《做最好的自己》讀後感
- ·《做最好的執行者》讀後感
- ·《做最好的中層》讀後感
- ·《做最好的的執行者》讀書體會
- ·《做最好的村官》讀後感
- ·《做最好的家長》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