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搏擊俱樂部》觀后感

《搏擊俱樂部》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搏擊俱樂部》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每個人心中都藏着一個泰勒——《搏擊俱樂部》觀后感

  你得先放棄一切,你必須沒有恐懼,面對你總有一天會死的事實。只有拋棄一切,才能獲得自由。

  ---題記

  大衛芬奇的電影總是給我不一樣的啟發,每次走進他的電影王國,就好像自己就是生存在此間一樣,導演很少用自然光呈現他的電影,這樣做是為了讓看者能擁有和主角拍戲時一樣的體會和心情,一種不安的情愫或者說有些偏執狂的意味。正是這樣帶有偏執意味的電影,正如《搏擊俱樂部》裡面所宣揚的自由主義以及精神至上,讓我們現代人不禁質問:我到底是誰?

  電影有兩個主人公,但兩個主人公卻是一個人。在心理學上叫做人格分裂,這兩個主人公分別由諾頓和皮特飾演。傑克(諾頓飾)是一個大汽車公司的職員,追求物質上的享受,可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厭倦,他患上了嚴重的失眠症。失眠症讓他感到一切如同虛幻,每天都是做着拷貝的事情。為了治療他的失眠症,他不停地去參加絕症患者的聚會,再那裡他跟每一個絕症患者擁抱,淹沒在他們的懷抱當中,不顧一切,感到黑暗,沉默和完整。他找到了自由,拋開所有希望就是自由。每次參加完這種聚會,他都可以熟睡在任何地方,家裡、機場、辦公室,他都可以像新生嬰兒般睡着,直到他遇到瑪拉。瑪拉也和他一樣去參加這種聚會,當傑克發現瑪拉穿梭於不同的絕症聚會時就如同自己的謊言被揭穿,赤裸裸的站在世人面前一樣,他的失眠症又開始作祟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傑克在飛機上“遇到了”泰勒,並從此變成了好朋友,並且成立了搏擊俱樂部。如果看過這部電影第二次的人會知悉,其實泰勒是有傑克分裂出來的一個人格,可是傑克並不知道,其實在他熟睡的時候,正是傑克蘇醒的開始。

  為什麼傑克會人格分裂出一個跟他性格如此大相徑庭的泰勒?泰勒是一個不喜歡被任何環境亦或是人束縛着自由自在的人,這是傑克在現實生活中所不能做到的,他被上司束縛着,被金錢羈絆着,被物質驅使着,他或者並不是為了自己,他被物質奴役了。而泰勒則是他內心渴望自由的一面。 “工作不能代表你,銀行存款並不能代表你,你開的車也不能代表你,皮夾里的東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只是平凡眾生中的其中一個。。”我是誰?這個哲學問題在西方一直被爭論者,可在我們這個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當中強調的是集體主義思想,個人主義的領域很少觸碰,而這部電影正啟發了我們去關注自己。我把這部電影定義為人文主義電影也算是名副其實的。

  傑克映射的就是我們處於現代社會上的人,快節奏、追求物質的現代生活方式打造了一批又一批麻木而又無意義的人,每天都循環往複機械的做事。人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做着如同拷貝的事,跟機器有何不同!因此我們內心就產生了困惑,我們到底為了什麼這樣做?

  現在生活方式反而把我們的思想甚至靈魂都禁錮了起來,連思想都被制止了,談何自由?其實傑克很羨慕泰勒的果敢,不貪圖物質,追求自由的性格。不過泰勒的一切瘋狂行徑其實也是傑克內心所渴求的,只不過傑克不敢面對現實,因此“造”出了泰勒來幫他完成組織“搏擊俱樂部”、策劃“大破壞行動”,以尋求對身心和社會的摧殘和搗毀的念想。

  當事情發生到不可遏制的地步,傑克終於意識到其實泰勒就是他自己,一直夢寐以求的想要極力模仿的人是他自己!他利用近乎自殺的方式讓“泰勒”消失,他也終於意識到他之前一直所做的事情。直到最後,他拖着瑪拉的手在看12座大廈的崩塌。在理性與瘋狂不斷交錯的最後,我看到了所謂的自由。

您正在瀏覽: 《搏擊俱樂部》觀后感
網友評論
《搏擊俱樂部》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