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放牛班的故事》觀后感

《放牛班的故事》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小景

  《放牛班的故事》觀后感

  一、馬修走進了什麼樣的學校?面對的什麼樣的孩子?

  馬修走進的是一所針對“問題”學生和戰爭孤兒所開設的學校,學校名字叫“池塘之底”。而裡面的孩子大多數是被原學校拋棄的問題學生或是孤兒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二、馬修是如何面對學生對他的傷害的。舉例說明。你有過類似的例子嗎?

  當馬修自己創作的樂譜被幾個學生偷走時,先是驚訝,然後是憤怒。但他找到那幾個學生被學校體育老師看到時,又刻意為那幾個學生打掩護。因為馬修知道,一旦這件事情讓其他老師知道,那幾個學生必定會受到嚴格的處罰。但馬修並沒有揭發那幾個學生,而是在體育老師面前一再為他們掩蓋事情的真相。這恰恰說明馬修從根本上是愛學生的,即使學生犯了很嚴重的錯誤,也是可以原諒的,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我雖說沒有遇見過這樣的事情,但在和學生打交道時不免也有學生對我給予的批評不服,也出現過和我頂撞的現象。但我並沒有過大聲訓斥他們的現象,而是擺事實講道理,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自己的錯誤。以理服人,總比以暴力讓他們屈服更重要。

  三、合唱團的意義在哪裡?為什麼合唱團改變了孩子的心靈?

  馬修組織的合唱的團是讓學校里的每一個孩子真正體現到存在的價值。讓學生們那顆受傷的心得到安撫。

  四、改變孩子心靈的支點在哪裡?馬修的哪些做法符合現代的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改變孩子心靈的支點是馬修通過組織合唱團使孩子們的內心得到凈化。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是被別人拋棄的壞孩子,並且通過歌唱來證明自己。馬修對孩子們的寬容、大度、愛護是發自內心的,這也正是他能夠打動孩子們的原因。

  五、電影裡面有那些讓你感動的故事?

  最後馬修被校長解僱后,馬修無奈地離開學校時,孩子們從窗內把自己寫的信傳遞給外面將要離開的馬修是整個故事最為感動的一段。說明孩子們的內心徹底地被馬修征服了,並用他們自己獨特的送別方式來告別自己心愛的老師。同時也讓馬修內心得到徹底的安撫,不枉自己對孩子們所做的一切。

  六、馬修的那些教育方法於你的教育思想、行為很吻合?

  馬修對孩子們一遍一遍不厭其煩的說服教育是很符合我的教育理念的。因為我們作為教育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畢竟還不是成人。如果我們用成人的規範來約束他們和要求他們的話,會從根本上抹殺孩子們天真爛漫的天性的。

  七、你想象一下,當你送別學生的時候,最浪漫的情景是什麼?你有過這樣的浪漫體驗嗎?

  當我送別學生時,我最希望的是和每一個學生來一個擁抱。因為大愛無聲,大愛無疆。每年送別初三年級學生時總有這樣的場景歷歷在目。

  八、用一句話概括你對這個影片的感覺?

  對於整部影片最大感受就是馬修無微不至地用心去關心每一個學生。我讓為這才是作為一個合格的教育者應該做到的,看似平淡無奇,內在道理髮人深省。

  九、孩子們都愛唱歌,你關注過他們愛唱什麼樣的歌曲?你試圖利用文學、藝術的力量美化學生的心靈嗎?

  孩子們愛唱歌也是針對某一現實條件的。如現在的孩子都愛追星,唱流行歌曲。只要是健康的就可以讓孩子們去接觸。美化學生們的心靈不一定非得利用文學、藝術,最關鍵的是通過做事讓孩子們懂得如何做人,正確引導學生們的發展方向才是美化學生心靈的關鍵所在。

  十、電影的結尾時一個被暴力校長惹惱的‘壞’學生放火燒了學校。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只能說明這個學生對不滿的發泄只能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體現。當這個學生受到不公平的對待時,既不能讓其他人相信他,又無處宣洩他受到的不公平。他內心的無助和不滿只能用極端的方式來表達。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在處理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必須要用一種平等、民主的方式來對待。雖說有師生之別,但學生們更希望老師以平易近人的態度來對待他們,而不是老師們對他們實行“專制”來制約他們。一旦他們受到不公平時,老師如果處理的方式不得當必將會導致學生們用極端的方式做出過激的事情來。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才是教育學生的根本。

您正在瀏覽: 《放牛班的故事》觀后感
網友評論
《放牛班的故事》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