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太平洋大逃殺》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觀《太平洋大逃殺》有感
"人們常常認為,罪犯與普通人是大不相同的。但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罪犯通常都是相當平庸的人,而且非常乏味,他們比我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遵紀守法的老百姓更無特色,更引不起人們的興趣。罪犯實際上是一些相當笨的人,他們的動機也常常很簡單、很俗氣。"
——懸疑大師 希區柯克
2000年12月16日,日本上映了一部電影《大逃殺》。電影講述了經濟危機的背景之下"一群中學生被迫送往行動範圍受限的、荒無人煙的地方自相殘殺直到只剩下一個為止,為了防止他們做出違犯規定的事情,他們必須帶上特製的項圈如若違反規定則會馬上爆炸。十年之後的12月一首名為"魯榮漁2682號"的漁船滿載33名船員出海,當8個月後,這艘船再回到港口時,船上僅剩下11名船員,其餘22名船員20人被殺害2人失蹤。他們在遠離大陸的"孤島"(漁船)上經歷了怎樣的殘酷,透過時尚先生《太平洋大逃殺》一文,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一斑。
《太平洋大逃殺》發表於2016年1月14日,《時尚先生》的記者採訪到當時該事件的一位親歷者"趙木成".這時的"趙木成"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文中說,他的眼神"猶疑,不是的望向背後",他的臉龐"黝黑"、眼角"聳拉"、身軀"矮壯","他不滿30歲",卻"像是從一百年前的照片里走出來的人".簡單的對比+白描,一個經歷殘酷而蒼老的形象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作者通過轉述"趙木成"的話語,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將我們引入到故事之中。我們透過"趙木成"的視角,好像站在漁船之上,看着那些普通人怎樣一步步的變成殺人的"惡魔".
記者也並不滿足於聽取,從文中我們會發現作者在聽的過程中深深的觀察着"趙木成",記者觀察到"他似乎時常感到焦躁,四下無人,仍不時回頭、站起,在身後的空地兜轉一圈,又坐回去,繼續獃獃地盯向水面。"這是一個時刻在恐懼之中,對周着時刻警惕着形象,即便周圍實際上什麼也沒有。
透過整篇文章,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別樣的殘酷,一種理性的殘酷。透過"趙木成"的敘述我們看到這整件事情的中最重要的頭目劉貴奪並不是一個"慾望壓倒理性的人",實際上他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個聰明人。他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做了個小筆記本,記錄航行坐標,說明他一開始就對可能的"危機"做着準備,然而也許並不知道"危機"是什麼。他釣到的魚是所有人中最多的,當另一個頭目"包得"可能反叛時,他也在很早的時候就預料到了,他在大學生失蹤后宣稱他是他的卧底,這樣就在整個漁船上製造出了恐怖氛圍—身邊的人變得不可相信且你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突然的消失。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直接或間接殺害了22個人,想想很不可思議。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理論—路西法效應,這個理論告訴我們個人的性情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般重要,善惡之間並非不可逾越——在環境的壓力之下好人也會幹出可怕的事情。在這整個事件初,船員上船希望通過兩年的努力能夠掙到足夠的錢,然而他們事後發現合同是假的,工作壓力巨大、管理層有巨大的權威且以暴力的方式管束着船員,最重要的是最後可能所得的工資其實很少,用"趙木成"轉述"劉貴奪"的話說:"連賒的煙錢都不夠".在這樣的狀況之下"劉貴奪"等人自然地不希望再繼續下去。也許,他們最初的時候真的只是想要奪船然後返回,並沒有想要殺人,但是當第一個犧牲者(老夏)出現后,整件事就想着另一個方向不可逆轉的前進了。
修昔底德陷阱——這本是運用在國際政治學上的理論,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以古希臘與斯巴達的關係為例,講述了這樣的一個事實:當希臘以一個強權的形式崛起時震驚了陸地強權斯巴達,雙方之間的威脅和反威脅引發了競爭,在長達30年的戰爭結束后,兩國均遭到毀滅。修昔底德指出:"使得戰爭無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壯大的力量,還有這種力量在斯巴達造成的恐懼".當以奪船成功后,船上就形成了三股勢力。以"劉貴奪"為首的大連、黑龍江籍船員,以"包德"為首的內蒙古籍船員,以船長李承權為首的管理層。雖然劉貴奪奪船成功,但是來自原管理層的威脅,來自另一位主要起事者巴德的威脅一直困擾着他,這是一種源自內心的恐懼,事實上這種恐懼困擾着船上的每一個人,這種恐懼的名字叫做:死亡。
於是,整個事件變成了接下來我們看到的樣子,為了保命先殺害管理層、再殺害包德等人,而最後由於逃跑斃命的大副等人則是巨大壓力的犧牲品。這就像多米諾骨牌,當第一個倒下后就再也停不下來了。
最後,再來讓我們審視船上一群人。這一群人文化水平不高,生活條件差。文章主人公"趙木成"初中畢業,送過牛奶。劉貴奪小學學歷,家中有一位老母親。他們在社會上打拚多年,卻大多處於需要錢而沒錢的狀態。生存對於他們來講頭等重要的事,而哪怕從全世界來看當海工可能是無法幫助他們生存的(參看"東南亞血汗工廠"),從這個意義上講,整件事也許在最初時就已經定下了最後的結局。
引述內容:
1.路西法效應:1971年,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監獄實驗",引發了全球心理學界重新審視以往對於人性的天真看法。實驗中,通過專門測試挑選了徵募來的受試者,即身心健康、情緒穩定的大學生,這些人被隨機分為獄卒和犯人兩組,接着被置身於模擬的監獄環境。原本單純的大學生已經變成殘暴不仁的獄卒和心理崩潰的犯人,一套制服一個身份,就輕易讓一個人性情大變,原定兩周的實驗不得不宣告終止。
2.《大逃殺》:日本電影,該片由深作欣二導演於2000年12月16日在日本上映。作為一部禁片他在豆瓣上的評分高達8.6.但是究其內涵來講與本文中的例子有着很大的區別,而原著小說則區別更大,但這都不在本問的探討範圍之內。
4."遠洋漁船11船員殺22同伴:所有人必須沾血"——南都周刊(許智博,2016-01-15)。客觀講述整個案發過程,透過這篇文章更能了解到事件的全貌。
5.東南亞血汗海鮮工廠:第100屆美國普利策獎於18日揭曉2016年度獲獎名單,美聯社對東南亞"血汗海鮮工廠"的系列報道獲得最有分量的公共服務獎。
6:"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個新崛起的大國必然要挑戰現存大國,而現存大國也必然會回應這種威脅,這樣戰爭變得不可避免。此說法源自古希臘著名歷史學家修昔底德,他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既有的統治霸主競爭時,雙方面臨的危險多數以戰爭告終。
相關範文
- ·日本電影《太平洋的奇迹》觀后感
- ·觀《南京大屠殺》有感800字
- ·環太平洋影評
- ·太平洋網絡入職培訓心得
- ·縣長在太平洋保險營銷部成立儀式上的講
- ·中國海軍的唯一選擇:挺進太平洋
- ·生命中,太平洋沒有寒流
- ·觀《太陽的後裔》有感
- ·觀《太行山上》有感
- ·《太平公主秘史》觀后感
- ·太平時期需提防太平官誤國誤民
- ·讀《海獅大逃亡》有感---動物也有情
- ·動物大逃亡讀後感
- ·《一級謀殺》觀后感
- ·第21號作品 外星大逃亡----
- ·《廝殺》
- ·《太陽的後裔》觀后感
- ·《太陽村》觀后感
- ·看《太空授課》觀后感500字,600
-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太行山上》觀
- ·《太原離別》
- ·由《太上感應篇》所想到的
- ·觀《小孩不笨》有感
- ·觀《小鞋子》有感
-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 ·觀《跑出一片天》有感
- ·觀《洛克王國聖龍騎士》有感
- ·觀《爸爸的三輪車》有感
- ·觀《紅色故事匯》有感
- ·觀《珍愛生命,預防溺水》有感
- ·觀《最美孝心少年》有感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