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銅雀台影評

銅雀台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銅雀台影評(一)

  之所以寫這篇影評,是實在氣不過那麼多爛評。明明是非常優秀的一部電影,卻被人說得一無是處。許多評價,一看就知道根本就沒去看過這部電影,或者看了也沒看懂。只是按照從小被洗腦後對曹操的印象來瞎說一通。還有甚者,估計是衝著YY中的激情戲去的。充了血卻沒得到發泄,陽萎之餘便罵此片不爽,實在是混蛋得不行。

  先從技術層面上來看,這部片子無論從色彩、音樂、服飾,甚至是道具,都堪稱絕對的上乘。對於一個剛出道的導演,能夠駕馭這麼多優秀的元素,使整部片子幾近完美地呈現,不得不欣喜中國電影的未來希望。

  再說劇本。這是一部讓人拍案叫絕的劇本。眾所周知,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稱曹操是一奸雄。在此之前,絕大部分的影視作品都將曹操的奸險一面表達的淋漓盡至。哪怕是央視所拍的三國連續劇,大家公認的曹操扮演者演技高超,但仍然沒有脫離原着的描述,即曹操本質上是一個壞蛋,只是這個壞蛋水平太高了,所謂的好人們拿不住他。

  但是,這是歷史真實的情況嗎?事實上,我們現在大部分人對曹操的印象實際上是來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之後,大量的戲劇作品都按照這個路子來對曹操進行描繪。久而久知,我們所得到的對曹操的印象,實際上是來源於一部小說(演義)。

  但是,如果我們關注幾個要點,或者說設身處地把自己放在那個蠻荒時代想一想,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即使是三國演義,作者也沒有忽略了一個故事,就是曹操刺殺董卓。要知道,曹操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連個屁都不算。一個太監的養子,其社會地位是非常低下的。而權傾一時的董卓卻是高不可攀的人物。如果曹操依附董,則榮華富貴不成問題。但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獨自挺身而出刺殺之。成功說白了也沒他什麼事兒,不成功就得亡命天涯。這個時候的曹操,可以說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用電影里的話講,是有着天真情懷的不懂事的正直年輕人。希望通過刺殺一個人達到天下大治的目的。

  結果可想而知,平日里天天喊着維護皇權的士大夫們,關鍵時刻全沒了影。亡命天涯的經歷才使得曹操轉變成了一個真正的英雄。他應該意識到,這些整天想着刺誰的大臣們,根本不是真正為了皇上的安危。他們要的,只是希望皇上成功后,能夠爭着當功臣,爭着能更加富貴。這樣的人物關係,在這部電影里同樣展現了出來。當曹操成為了大臣們口中的“董卓”時,這些大臣們又在幹什麼?

  其實,電影在這裡就揭示了中國官場上一個非常邪惡的邏輯。這些當權者們在位子上並沒有為統一國家或治理百姓做出任何貢獻。卻整天打着保護皇權的旗幟,希望把政敵搞垮,然後獲得更大的利益。

  作為曹操而言,事實上已經承擔了整個國家的管理責任。生活在曹操治理下的老百姓是幸福的,所以人人擁戴曹操。然而,作為皇帝的漢獻帝和一班老臣們不滿意。他們寧可國家給別人搶了去,也不願意被曹操奪走。人性的自私在這裡展現得非常透徹。電影里,曹操對皇帝的一句話,講得非常好。如果皇帝是如漢高祖般英明,曹操倒也可以當個如張良般的賢臣。然而,漢獻帝連個屁都不是,除了有所謂正統的血統,沒有任何的能力和品質。這點在自己妻子被殺時表現得非常清晰,這是個只會保住自己性命的小人。其它這些大臣呢,更是一班能力也不行,品德更加低下的爛人。你要真是想保護皇權,學曹操當年一樣,自己去殺了他便是,為什麼一定要逼着皇帝下詔書呢?有份皇帝的血詔,無非是為了出事了可以有人給頂一下子罷了。所以,這些天天喊着為皇帝出力的小人們,真正的意圖是眼紅曹操的權勢,希望取而代之。這些人物,才是真正導致朝代更替的原因。

  曹操的願望是平定天下。這不管是出於對百姓的愛護,還是摻雜了自己一統天下的雄心。但客觀事實是,在那個年代,也只有曹操才能有足夠的能力和實力來統一天下。試想,如果漢獻帝落在了劉備那個真小人手裡,後果和下場只怕也一樣。更何況,漢獻帝這顆棋子在劉備那裡也發揮不了作用。真正發現其政治意義的是曹操。等他挾天下以令諸侯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個被人拋棄的皇帝還可以這麼用的。如果漢獻帝落在了孫權手裡,恐怕下場更糟。

  所以,在一個戰亂的年代,想要不使計謀,象一個書獃子一樣去平定天下是不可能的。只有比對手更狠更奸,才能把這些小人們一一擺平。分辨一個人的忠與奸,不能只憑是否對皇權忠與奸,而要看其最終的目標對百姓是好是壞,還是只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私心。

  曹操所治下的領土,其實力要超過劉備與孫權之和。然而,即使到其死去,也沒有廢漢稱帝。要說實力和眾望所歸,稱個帝根本不算什麼。但是他沒有。我的理解是他根本就不屑。眾人不是說他是奸雄嗎 他就偏偏不稱帝。但是,作為他的兒子,曹丕是想死了當皇帝。作為父親,曹操心裡很清楚,也知道阻擋不了兒子的想法。電影中,作為父親的曹操,明知道兒子也希望自己死,但是在布局給了他一個恐怖的教訓后,並沒有殺了他,而是選擇了將其身邊人誅殺,給了他一個嚴重的警告。當然,他知道死後,曹丕必須要廢漢。但是,這也是他無法去控制的。總不能為了自己的名聲,將兒子殺了吧。從這點看,曹操際上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兒子的。電影同樣把這點表達了出來。

  曹操就是這樣一個到老仍然充滿了理想主義,想拯救天下,但在嚴酷的現實面前,卻不願意當一個迂腐的人。他的權謀、奸詐、實力讓對手聞風喪膽,卻拿他一點辦法沒有。長年潛伏的太醫在最後大喊,曹操也是人,不是神,也會流血等等這些戲份的安排就是在說明曹操的對手實際上對他已經沒有了任何辦法。打又打不過,玩陰謀還玩不過,只剩下最後一招:詆毀他。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真正的強者只有曹操一人。所有玩政治的人對他都是又怕又恨,曹操成為了眾矢之的。尤其是三百多年的漢朝洗腦教育下,大量的迂腐之士以其奸為名罵之。羅貫中就是洗腦教育下的犧牲品。該生極其所能杜撰了劉備的仁義和諸葛亮的神奇,但是卻無法掩飾一個邏輯上的巨大漏洞,劉備諸葛亮這麼牛,屢戰屢勝的怎麼還被打得縮在川中呢?

  那麼,為什麼在日後這麼長的時間,包括現如今,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把曹操描繪成是一個超級壞蛋呢?很簡單,這是統治者維穩的需要!由於歷史的原因,曹丕這皇帝沒當幾年就被司馬家族給弄了去。因此,曹氏家族的史官們還來不及為曹操樹立正面形象就倒台了。而司馬一族當然樂於將曹操說成是奸臣,而他們自然就成了解救百姓的英雄。

  後面的統治者們,誰也不願意去樹立曹操。因為一旦說曹操是英雄,就意味着告訴全天下老百姓,如果皇帝不稱職,大家可以取而代之。這不得不說是一種現代民選政府思想的萌芽。然而,統治者們要的就是順民,就是哪怕皇帝再昏庸,也要讓大家死守着忠於皇帝,而對所謂的亂臣咬牙切齒。就是這一順民和維穩的要求,使得中國歷史上不會對任何具有反叛精神的人大書特書。曹操的觀點是只要百姓滿意,是可以改朝換代的。而這種危險的思想一旦生了根,皇帝們就該坐立不安了。封建的朝代是不會允許這類民主思想的萌芽產生的。正好,羅貫中這一被長期洗腦了的順民寫了這麼一部書,皇帝們還不高興死了。因此,在中國後面長期的封建社會中,大家不約而同地對讓打倒曹操歌頌劉備(因為他好歹是皇族)的故事大行其道。即使有個別作者為曹操翻案,也會迅速被撲滅。就拿這部電影來講,剛剛試着從另一種可能來演繹曹操,就讓一大群順民們感到不舒服了,更何況在古代。

  所以,從這部電影中,其實是展現了中國歷史上一段無奈。歷史是勝利者寫書的,勝利者是會為了它的利益來書寫歷史的。中國漫長的發展中,事實上沒有一個真正的歷史學家。這是這個民族的悲劇。缺乏反叛精神,爭當順民,是我們民族性格的弱點。歷史上,我們也有英雄,但這些英雄死後也鬥不過這種民族性格,而成為了犧牲品。於百姓有利的人,在死後卻成為了一代代老百姓競相謾罵的反面人物,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愚民,就因為一個順字。

  正是因為對曹操有了這樣不同的看法,電影的編劇和導演才完美地演繹了這樣一個不同於過去的曹操。當然,歷史已經過去了,我們沒有真正的史實,所以誰也不知道當年的曹操內心是怎麼去想的。但是,在所有講述奸雄的故事當中,編劇和導演們以完全不同角度來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和人物(而且這種可能性還極大的),我覺得真的是一種極大的進步。

  這處進步意味着中國的電影人開始有了思想,不再以翻拍或者靠特技來奪人眼球了。這些新生代的電影人開始以一種獨立的反叛的精神(這就是被稱為科學精神)來看待歷史,看待貌似約定俗成的東西,我認為是中國未來啟發民智的希望所在。

  在這麼一個角度下,再來看看主演們的演出,實在是擊節叫好。發哥演的曹操將私下的曹操和公開的曹操演得非常到位。手段的奸詐和內心的理想,外面的強大和內心的糾結,公開的冰冷和私下的感情都處理非常非常漂亮。這部電影既然是為了展現另一個曹操,那麼,角度就非常重要。編劇又非常好的找到了一個並不存在的角色,即靈雎。一個唯美善良卻又身世凄涼的女孩。她的真正身份是刺客,但是從她的眼睛去看曹操,去講述真正的曹操,這個視角不得不說是非常合理和有效的。劇中,安排的所有人物的利益衝突,皇帝,皇后,兒子,太醫,大臣,喜歡的女人,刺客等等,都是圍繞着曹操展開。這裡所有的人都要他的命,雖然各自的理由並不同。但是,站在曹操來看,如何對這些人分而擊之,一個個把他們打敗,本身就是場巨大的戰爭。事實上,晚年的曹操已經被身邊這些人弄得沒有精力再去一統天下。對付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方法。在這部電影里,會看到精彩叫絕的政治手腕。

  只是,曹操仍然是一個人,不是神。他即使知道靈雎是刺客,但也仍然希望能夠換回她的真心。最後,靈雎隨着他的愛人自盡一幕,可以看出曹操內心的蒼涼和無奈。

  自己拚命扶也扶不起來的天子,身邊一群不干事卻天天想把自己弄死的大臣(還不能輕易殺了他們),一個想着自己最好趕快死掉好繼位的兒子,一群貼身服侍也可能是要刺殺的宮人、太醫們,一個明知道想要奪了自己性命但卻能讓自己得到最大慰藉的女人,再想想南方還有兩大片沒有收復的國土和大批蠢蠢欲動的對手。試想,生活在這樣一個圈子裡,曹操該是怎樣的英雄!影片似乎也給曹操一生的頭痛症找到了原因。這樣的壓力,這樣的環境,也確實鑄造了曹操這樣一個桀驁不訓的性格。

  看完電影,大讚曹操!

  銅雀台影評(二)

  看着時光網上《銅雀台》還沒有上映的時候的得分少得可憐,剛剛看完,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次《銅雀台》的確是叫人給黑了。心裡不免對這些毫無客觀觀點的黑子們產生了憤懣!於是感覺有必要以我個人的觀影體驗給它正正身。其實我認為,總體看,《銅雀台》應該算是用了心的國產片了。雖然情節不複雜,但是卻不顯幼稚。讓我們有時間和精力去感受整個影片中所反映的細節,能夠在看的過程中回味各個角色。

  對於曹阿瞞這個人物,真是歷史上一大爭議人物。有各種各樣的評論,其中有批評也有肯定,最後擺弄文字的人可能也是實在是沒有辦法給他定位了,於是就用了“梟雄”這樣一個色彩豐富的詞語給他做了總結。好一個梟雄,我們無法辨別歷史和傳說的真偽,但是從成王敗寇的經典理論中,我們或許應該知道他算得上是個真正的政治家、思想家了。從他流傳下來的詩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他內心思想的豐富,但是話又說回來了,誰知道這些詩詞是不是他親自所為。

  說得有些遠,回到電影。這次周潤髮飾演曹操,我給他一個肯定的高分!他將曹操的那種霸氣完整地表現出來的同時,特別是對漢獻帝的那種蠻橫和無視,雖然沒有飛揚跋扈般的過分,但是卻比漢獻帝還有帝王氣質。另外我們在他對曹丕、靈雎那種複雜而真摯的父愛、情愛的感情中看到了一個完整的人。應該說,周潤髮飾演這樣的角色真是駕熟就輕地拿捏到了好處,讓曹操飽滿起來。說實話,此次周潤髮飾演的曹操比《關雲長》中姜文飾演的曹操要高出不少的層次。

  而且他幾個演員也是很不錯的。蘇有朋飾演的漢獻帝,軟弱、無奈卻又對曹操的篡權心有不甘,特別是那曲《蒹葭》,不知道是配音還是他親自唱的,挺有味道。姚櫓飾演的吉太醫,的確如台詞中說的“貧嘴”,印象中好像太醫都是很有道行的高人,不應該是這般嘴臉,當然為了掩蓋刺曹主謀的身份,這樣的貧嘴又顯得太過張揚了。劉亦菲,是我比較喜歡的一個演員,我始終感覺她挺純的,這次她的純幻化為安靜,挺有味道的。伊能靜這次真是有些“老來騷”了,歲月已經在她的臉上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而我認為淫蕩也是需要本錢的,並不是厚厚的脂粉所能掩蓋和遮擋的。

  應該說《銅雀台》對得起大片的范,精緻,從服裝到道具都是精緻的影子。所以這樣的片子不應該被黑!

  銅雀台影評(三)

  周潤發、劉亦菲、邱心志、蘇有朋等主演的電影《銅雀台》已在近日上映。在三國題材充斥泛濫的當下,該片並不算瞄準了很好的時機。很多人在還沒看過的前提下,就認定又是浮華擺噱頭的商業大片,但仔細欣賞過該片后,會發現這是一部劇情較為生動飽滿的誠意之作,算得上近年來質量較為不錯的國產影片。

  總的來說,《銅雀台》可謂在為曹操“正名”,將人們以往印象中那個野心勃勃的奸雄“轉變”成對國家、對女性、對孩子都很有感情的政治家,更突出了一代梟雄在夜晚時分的孤獨與凄涼。片中演員亦可圈可點,發哥表現中規中矩,邱心志一改斯文儒雅形象,出演陰險風流的曹丕;蘇有朋繼《風聲》之後再次給觀眾驚喜,將外表懦弱至極、實則陰暗的漢獻帝演繹得惟妙惟肖。

  除卻男人間的較量,但凡三國題材,總少不了美女出現。《銅雀台》里,劉亦菲就擔當了這一重要角色。整部影片通過由她飾演的靈雎內心旁白展開,最大的看點就是着重描繪了靈雎與穆順這一段“死士之戀”——-兩個自小青梅竹馬的人,一出生就被囚禁在山洞接受各種非人的訓練,目的就是殺死曹操,兩人生存的意義就是因為有對方的陪伴。而當命運一轉身,他們卻不知曉相愛最好的時機已經錯過。造化弄人,靈雎因美色被人派去送到曹操身邊,當她再遇見穆順時,他卻已淪為宦官。日日相見的兩人,卻早已物是人非,相愛而不能愛。這是一段非常令人揪心的感情,夾雜着絕望、畸形與無奈。不難看出導演對於劉亦菲的倚重,影片中大段的特寫、華麗的服飾和艷麗的舞蹈,劉亦菲在努力地突破,用力地表達角色內心,全片高潮在於靈雎在錯殺心愛的男人穆順后,不聽從曹操的竭力勸阻,騎着駿馬抱着穆順一同毅然跳下懸崖……那一瞬的決絕與凄美,劉亦菲抱着心愛之人嘶吼痛苦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只有這一刻他們才是自由的,才能去他們想去的地方。這一段隱藏在“情色權謀”背後的深情,卻被不少影迷認為是《銅雀台》在三國題材里最脫穎而出的地方,也讓人想到拜倫的那句詩:若我會見到你,事隔經年。我如何和你招呼,以沉默,以眼淚。

您正在瀏覽: 銅雀台影評
網友評論
銅雀台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