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

  蘇童的《妻妾成群》讀了好幾遍,也一次又一次地聽說《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名字,但是始終沒有看,擔心會失望。一個故事,凡是在文字和影像兩種形式上進行轉換,一向很容易叫人失望。

  電影與小說存在較大差別,故事背景從江南水鄉遷至西北內陸,少了濡濕的氣息,多了北方的乾冷,情感表達更為直白激烈,戲劇效果也更為明顯。

  點燈,吹燈,錘腳,泛着冷光的藍瓦,層層疊疊的屋檐,不露天空的高牆,即使是沒有對白,甚至沒有人物,卻一遍又一遍重複着的鏡頭,也能令人感受到其背後的情感。

  【色】

  影片沒有選擇原着陳佐千老爺的大花園,於是沒有綿綿的潮濕的雨,沒有花和樹,沒有知更鳥,隨着頌蓮的腳步,我們一起走進的是青磚灰瓦的山西大院,四周都是高牆,鏡頭裡始終見不到大片的天空,只在高牆之上,鏡頭的最邊緣露出陰暗的一段來。影片也有更多的鏡頭展現院子的全貌,四方的,合攏的,是一座囚籠,有形無形中給人以逼咎和壓迫之感。影片中大院全景鏡頭下,女人瘦弱的身影化作一點,竟是如此渺小與無力,於是,給人不可抗拒的宿命感。

  踏過了封建家族高高的門檻,觀眾就和頌蓮一樣,再也出不去了,囚禁在冷色的磚瓦夾縫裡,被鎖在這陰森的深宅大院,即使踏上這座院子的最高處,也始終越不過那道院牆。

  與冷色的院子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電影最典型的意象之一,紅燈籠。屋檐下,桌旁,床上的天花板,紅燈籠把屋子裡照得亮堂堂的,那麼喜慶。一盞盞的紅燈籠,在大院的屋檐下堂堂正正地照耀着,散發著一團團熱烈的光,增強了儀式感。這座大院需要紅燈籠,夜晚才看上去沒有那麼可怕,然而,紅燈籠高高掛起的時候,在全景的鏡頭中,深藍的院落背景襯着正統的紅色,卻顯得更加鬼魅了。

  實在很難想象,一個封建家族的老爺採用皇帝對後宮三千佳麗的類似“翻牌子”的規則。甚至,這套規則還包含了點燈,錘腳,點菜等一系列具體規則。可以說,影片以一種藝術化的表達手法,將封建社會的風貌投射在陳家大院上。

  紅燈籠是這座封建大院的制度的象徵之一。

  頌蓮在第一天入陳府的時候,為“點燈”的規矩而深感不習慣,窩在被子里說,“把燈關了”。後來,卻也成為這深宅大院中為“大紅燈籠”的明爭暗鬥的女人們之中的一個。想要在這座深鎖的大院立足,就需要那盞明亮的火,那是束縛,也是渴望,是在這種被他人所操控的規則下的一種生存法則。

  作為大院最底層的女人,雁兒的屋子裡的紅燈籠就是她赤裸的渴望。滿屋子都被映得通紅,紅光照在人臉上,卻更顯現人臉色的蒼白。與太太們被點燈的權利相比,她根本沒有權利將渴望曝露。

  可以被點燈,也就可以被封燈。作為太太,大院里的女人們也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燈籠的命運就是她們的命運,被點亮,就成為陳家老爺床上的工具,生活的附庸;被熄滅,就沉寂,就千方百計又小心翼翼地去爭取一點立足的希望;被封燈,就永久地死寂在陰森的大院里了。

  頌蓮被封燈之後,整間屋子都蕭索了。那些青黑的袋子,像是一座座紅燈籠的墓碑,在它們本來的位置,代替了它們,像是陳家大院里壓抑的靈魂。

  被封燈之後,頌蓮的衣服顏色也發生了變化,多為青黑。影片中,頌蓮的衣服顏色共發生兩次變化。未入陳府時,白衣黑裙,是讀過一年書的女學生裝扮,入陳家之後換下了學生裝束,穿上的依舊是一襲白衣。在得寵之後換上的皆是紅色的華服,頗為濃麗。待到失寵后,則換上了青黑色的長衫裙,在封燈的四院里格外死氣沉沉。

  頌蓮也曾一度從箱子里拿出那套學生時代的衣服,但是,它永遠地屬於過去,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和倔強的靈魂一樣,鎖進行李箱里,總好過,那隻一把火燒了的笛子。

  不過,在這院子里,沒有靈魂,無力掌控命運的人,到底算什麼呢。

  人,到底,算什麼呢。

  【聲】

  大院里的任何聲音都在四壁之中回蕩。

  每天響起的捶腳聲,在這深宅大院里日復一日地響,不過是今日在這個別院,明日在那個別院。

  錘腳和點菜一樣代表着特權。這特權,是由陳家大院唯一擁有至高無上的主宰權的陳佐千決定的。擁有這特權,就能在陳家大院立足得更好。那一陣又一陣緊實而富有節奏的捶腳聲,是勝利者的宣揚,是敲得失敗者心亂如麻的鼓點。女人們被迫或是主動捲入這場特權的爭鬥,看似有贏家,實際上,都是要陪葬這座大院的犧牲品。因為規矩都是老祖宗定的,而真正的特權從來不在她們手裡。

  除了影片中對聲音細緻入微的記錄與表達。在影片配樂的選擇上,多為西皮流水,和大紅燈籠一樣傳統。聲音配合畫面,將矛盾的高潮展現的更加淋漓。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三太太梅珊在故事的不同情節中所唱的幾個選段。舉一處來說,頌蓮被封燈,她為懲罰泄密的雁兒,揭發她在屋中私自點燈籠的事,雁兒被罰跪,二院點燈,梅珊在樓頂上唱,“鼓打二更準時往,桃花村口莫彷徨。 你不要高聲也不要嚷,你必須眼觀四路耳聽八方。“類似還有幾處,所選唱詞都值得玩味。

  敏感而細膩的聽覺傳達配合畫面色彩,整部影片將傳統色彩下壓抑的氣氛與反叛、激烈都推至了頂峰。

  【人】

  前文我談到雁兒代表的渴望,在這一部分,我不想談她,也不談頌蓮。只想談兩個人,老爺和梅珊。

  老爺的形象在影片中從頭到尾都是模糊的,但聲音卻總是帶有命令色彩,不容置疑的。從太太,管家和下人對待陳老爺的態度,我們能夠深切體會到,他就是這座大院的主宰者,淡化了面容形象,深化了象徵隱喻的意味。他是女人們命運的操控者。面對頌蓮那句,這裡的人算什麼。他大概是唯一有資格算作人的人。但由於故意隱去的人物形象,他不再是一個人,而是封建家庭里古老的規則和權力的代表了。

  梅珊是我在這個故事,這部影片里最喜歡的角色。角色定位是我所喜愛的,演員的演繹更是無從挑剔。

  從頌蓮入門的那個晚上把老爺叫走,到一個人大清早唱戲的橋段,梅珊一開始就用自己的行動直接地表達情緒。

  而和人一樣的,是她的屋子,人是戲子,屋子也是像極了戲檯子,在這大院里特立獨行。

  她是女人們中的第一個犧牲生命的人,是因為她的行為挑戰里規則與權力。她選擇了和高醫生相好,甚至對知情的頌蓮甩下一句,“我才不怕你說,我一會兒就去找他。“這就是挑戰,是反叛,是陳家大院無法容忍的一切。

  我欣賞梅珊強烈的自我意識,無論是鏡頭裡她唱戲時的身段步法,紅衣水袖,吃飯時橫豎甩下的那句,“我話說在前頭,下次老爺點我的燈,我也端回去吃“,還是她得知頌蓮假孕遷怒於雁兒時,臉上淡淡的憂慮,輕輕甩下一句,”四妹,何必與一個下人一般見識呢“。

  梅珊的反叛與其強烈的自我意識,是對陳佐千的背叛,是對陳家大院束縛的掙脫的嘗試,但是她失敗了,在壓迫之下,香消玉殞。這是不可抗拒的宿命,是唯一的歸宿。

  【原着】

  電影雖然典型意象都並非源於原着,但是卻基本保留了故事內核,展現出原着絕大部分樣貌。但作為一個讀者,覺得電影有兩個地方屬於情節上處理的不妥當之處。

  一是關於大太太的兒子飛浦與頌蓮的情感關係。小說里對飛浦和頌蓮相處的場景有連貫的深入描繪,可以說飛浦是大院外新鮮氣息的象徵,寄託着頌蓮朦朧的希望。但是在影片中飛浦與頌蓮僅有兩次交集,一次為頌蓮見到飛浦夕陽下吹笛,第二次即已到兩人喝酒,說話已頗為熟絡,且頌蓮的表現顯得突兀,很不妥當。

  二是,關於梅珊事發的情節,原着中與頌蓮無關。頌蓮與梅珊在原着中有些惺惺相惜之意,尤其是頌蓮曾提示梅珊“你要小心“。在電影當中,頌蓮酒後揭露梅珊的秘密,減淡了兩人之間的情感,且為頌蓮性格抹上負面色彩,令人難以接受。

  至於頌蓮形象的變化等諸多改變,我則皆理解為影片集中展現矛盾,開展故事情節的需要,在可接受範圍之內。

  大紅燈籠高高掛,無論是掛在江南水鄉的大花園裡還是山西青磚灰瓦的四合院里,高掛的是什麼,我們總看得清。

您正在瀏覽: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
網友評論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