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讀蛙有感

讀蛙有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讀蛙有感(一)

  人生的幸福有多種,對於我來說,閱讀算得是我最大的幸福。書中文字會帶給人們無限想象的空間,讀別人的文字,找自己的影子,在閱讀中學會了思考,在思考中慢慢地成長。

  利用暑假時間讀了莫言的《蛙》,莫言作為中國當代作家,其筆下的《蛙》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筆觸細膩,文字樸實,以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也反映了中國計劃生育的艱難歷程。

  之前也讀過莫言的其他作品,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莫言的小說題材特別新穎,作者喜歡用第一人稱敘述,卻總能在書中感受到第三人稱的影子。與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採用書信、小說、話劇三位一體的獨特方式,講述了鄉村醫生"姑姑"的一生。書中的"姑姑"是一個悲劇的濃縮:人生最好的的時光莫過於"姑姑"在一開始的華美出場,年輕時的"姑姑"敢愛敢恨,中年時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堅決及"橫行霸道",晚年時凄涼處境下的虔心救贖。

  書中的"姑姑"即是接生的醫生,又是計劃生育的堅定執行者;她一面行醫,一面帶領着自己的徒弟們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一生中,她迎接了無數的新生命,又毀滅了無數的生命。這種矛盾的人物形象使姑姑這個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立體、厚重。小說最後荒誕式話劇的懺悔看得讓人驚心動魄,感悟到"姑姑"在有生余年之時的自我贖罪,也在痛苦的自我拯救。

  讀完《蛙》之後,我認為《蛙》這部小說表現了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意義,就是繁育下一代。蛙與娃同音,蛙產卵時往往產下幾千枚卵,我覺得這也是莫言作為鄉土文學的代表,在暗示着中國人對多子多福、兒孫滿堂的美好嚮往,體現了中國人民的一種生命力。同時,與計劃生育政策的抗爭過程表現了人對自己本性的追求,表現了人類最原始、最本能的一面與社會巨大變革之間的深刻矛盾。

  總之,看完《蛙》之後,腦海里會不自覺地閃現書中的情節,印象最深的就是"姑姑"的形象,她內心的矛盾與無奈在作者筆下展現的淋漓盡致,引人深思,在那個不正常的時代,每個人都是罪惡的執行者,每個人也都是時代變革的受害者,這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反思。

  讀蛙有感(二)

  歷史之痛

  高宇

  一個有罪的人不能也沒有權利去死,他必須活着,經受折磨、煎熬,像煎魚一樣翻來覆去地煎,像熬藥一樣咕嘟咕嘟地熬,用這樣的方式來贖自己的罪,罪贖完了,才能一身輕鬆地去死。——莫言

  2012年的一條消息驚訝了整個中國,莫言先生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件事情的轟動程度讓無數未曾了解過這位文學巨匠的年輕人霎時對莫言先生的作品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靜立在書架前,指尖撫過一本本冠以莫言二字的書籍,最終強忍心中的暗潮起伏,翻開了《蛙》,只因書背的一段文字"本書獻給經歷過計劃生育和在計劃生育年代出生的千千萬萬讀者",書頁翻動的輕微摩擦聲中,一副含括了血污、骯髒、苦痛、掙扎的歷史長卷悄然展開,無聲卻震撼。

  莫言先生說,他的小說就是講故事。《蛙》就是圍繞姑姑萬心這個角色展現了新中國六十餘載來波瀾起伏的"生育史".小說的語言樸實,用獨特的書信方式把那個遙遠的年代娓娓道來。莫言先生筆下的人物、故事彷彿真真切切地存在,確確實實發生過,我相信他一定都經歷過那些,親眼看到過小說中敘述的種種,否則那些平淡無奇的方塊字又怎會真實得給我帶來如此大的震撼?身為21出生的孩子,小說中描寫的那些令人觸目驚心的畫面——生產隊不願做"結紮術"的適齡已婚婦女被健壯的"基幹民兵"連拉帶扯弄上馬車,曾經接生無數孩子受人尊敬的姑姑萬心嚴抓計劃生育后受到大家的羞辱甚至打罵

  都離我太遙遠!那是歷史,歷史是只看結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們只看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等許多偉大建築,而看不到這些建築下面的累累白骨。中國用這種極其殘酷的方式控制了人口。歷史這幅畫卷彷彿浸透了那些沒能來到這世上的胎兒的血,干透了,堅硬鋒利如刀,讓我,讓千千萬萬讀者痛得無語凝噎。那是一個如何混亂殘酷又真實的時代!

  在一個男權的社會,生一個兒子繼承香火似乎是一件必完成不可的任務,那彷彿是一種命定的責任。宗法觀念在中國人心中依然根深蒂固,女性在那個年代可能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她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精神的和物質的、生命的和心靈的。

  《蛙》對人性和歷史的剖析與批判比我讀過的任何一本小說都要深刻,偶爾幽默的平淡文字將一個時代,一個社會展開鋪平於我們面前。莫言先生不僅向我們展示了生命的脆弱與無力,也讓我們了解了社會的晦澀與陰暗。計劃生育是國策,但真正的踐行者或者說是被迫踐行此國策的往往是平民百姓,農民們超生只能無奈被逼迫胎死腹中,有權有勢的人超生、包二奶,甚至找人代孕。那是貧富的差距,是地位的區別,是時代的烙印,是歷史之痛。我十分欽佩莫言先生,他是如此勇敢,用一本描寫自己家鄉的小說對那些拿着育齡婦女撈金的計生委幹部表示譴責,對計劃生育中無數人的悲慘命運表示嘆息,用平實而尖銳的語言指出真實的人性。

  經歷過苦痛才知安逸的珍貴,了解過歷史才懂如今的生活來之不易。雖未曾歷經,但歷史之痛我們都應有所了解,有所思考,如莫言所說,他人有罪,我也有罪,反省歷史之痛,呈現對生命的敬重與悲憫。

  【評論1】

  歷史之痛即便不能深切感受,也應了解,鑒往知來。0607陳昱彤

  【評論2】

  認識深刻。0604吳妮潞

  【評論3】

  原來《蛙》,講了這樣一個複雜的人性,這樣一個混亂而現實的時代。

  0636吳雪涵

  【評論4】

  想起術根那個關於計劃生育的口號的ppt(笑)莫言的書一直沒讀過,看到這篇文章有些心動啦。0632葉盈盈

  讀《蛙》有感(三)

  李韋輝 賀州所

  閑暇之餘,閱讀了莫言的作品《蛙》,讀完之後思緒萬千。我覺得,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心中都有一道傷痕,或深或淺,永遠揮之不去,莫言也是如此。他用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中國幾十年來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

  小說主要以"我"的姑姑為線索,講述了從事婦產科和計劃生育工作幾十年的姑姑的人生經歷。很多人都會有美好的童年,但"我"的童年印象最深的,卻是吃煤的經歷。或許你們都聽說過吃樹皮吃樹根,但是吃煤應該是第一次吧,不然為什麼說印象最深刻呢。

  在那個科技不發達醫療設施落後的年代,會有很多讓人覺得荒唐卻又真實的事。比如接生嬰兒,因為村民不懂文化,對當時剛剛傳進來的新法接生比較抗拒,還是採用傳統的接生方法,請"老娘婆"接生,她們會用擀麵杖擠壓產婦的肚子,並用破布堵住產婦的嘴巴,生怕孩子會從嘴巴里鑽出來,更有甚者,碰上難產的婦女,她們會把手伸進產道,死拉硬拽,甚至把胎兒和子宮一起從產道里拖出來。這種野蠻、愚昧的"老娘婆"不知害死了多少人。當然"我"寫這些是想引出"我"的姑姑。

  姑姑的父親是八路軍的軍醫,她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成了一名專職接生員,開始在鄉村推行新法接生,並用新法接生了一個又一個嬰兒,"我們"這批人都是她親手接生的。她漸漸取代了"老娘婆"們的地位,成了當地的名醫,被大家尊稱為"送子娘娘".可惜好景不長,當急劇增長的人口成為國家的負擔,國家要實施計劃生育后,她又被迫成為計劃生育工作的排頭兵,角色的轉變讓她一下從一個人人的尊敬的"送子娘娘"變成了人人叫罵的殺人魔。姑姑應該很痛苦吧,從接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到讓一個個未出生的生命流產,她是有多不忍,但上級的命令急於星火,她也沒有辦法。當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於人們的心中,人們對計劃生育不理解乃至抗拒,誤以為她不會生孩子就不讓人家生,要讓人家斷後,便污衊她,讓她在文革中遭到批鬥,她是有多委屈。她也曾以割腕、撞頭的方式以死表示自己對黨的忠心,最後都被救活了,她確實是個神奇的人物。

  可能書中描寫的那些為逃避計劃生育而四處躲藏,挖地道,藏深井的的事有點誇張,但出生於計劃生育年代的我們,有多少人沒經歷過類似的事呢。大半夜的時候,計劃生育工作者們已在超生的人家門口守候。為了躲避,將小孩藏在米缸里,翻牆逃跑,躲進深山,計劃生育工作者抓不到人,就將家裡值錢的東西全部拿走,連家禽也不放過,有點當年鬼子掃蕩的感覺。

  當然,誰都不願意扮黑臉,只是時代要求不同,大家都有自己的無奈罷。像"我"的姑姑,在開展計劃生育工作中少不了吃苦頭,輕則被臭罵,重則被打,她也因此受了不少傷。但她是明事理的人,如果你不超生,她會以最好的醫術幫你接生,如果你超生,她會六親不認,就算是自己的親女兒她也會把你送上手術台流產掉。也正因為有像她這樣果敢執行力的人,計劃生育工作才得以有效實行。

  雖然小說只寫了東北高密的計劃生育工作,卻也能體現了我國各地幾十年來計劃生育工作開展的艱難。時代在改變,我們的思想也在跟着轉變,或許現在你再讓有一個小孩的家庭多要一個小孩很多人都不願意吧。放寬二孩政策正適應了當時國家的政策口號"一個不少,兩個剛好".

  我們無法評判幾十年來實施計劃生育工作者的對與錯,因為這是時代造成的,不是我們個人行為,就像"我"和姑姑到了晚年都在為自己當年所做的事情贖罪,姑姑嫁給了民間工藝大師郝大手,並讓他製作那些當年被姑姑流產掉的孩子。兩千八百個個孩子,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名字,做完之後她會每一個泥娃娃放進一個格子里,並燃香祈禱,以為這樣孩子就能投胎轉世到好的人家,以此減輕心中的罪孽。而"我"知道當年如果不是因為自己的所謂的"前途",也不會逼自己的妻子王仁美去打胎,最後卻把她們娘兒倆送進了地獄,"我"也一直在寫作,以為這可以成為一種贖罪的方式,沒想到當"我"的作品完成後,心中的罪虐感非但沒有減弱,反而變得更加沉重。

  "寫作時要觸及心中最痛的地方,要寫人生中最不堪回首的記憶".當"我"寫出自己的這些回憶的時候,心中的痛楚沒人會懂,但"我"還是寫出來,讓自己能夠深刻反省,也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反思,如果"我"的文字能夠觸動讀者朋友們的心,那就算是成功的了。

您正在瀏覽: 讀蛙有感
網友評論
讀蛙有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