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誡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第一誡影評(一)
看了不少恐怖片了,日本的氛圍,韓國的唯美,歐美的血腥,都有了自己一定的風格,而感覺最親切的應該是港產的恐怖片,畢竟裡面流淌着自己最熟悉的文化元素。
看了新港合拍的《第一誡》,這是一部最近讓我最興奮的電影,首先是影片的開頭,竟是如此的精彩!伏筆埋得是如此巧妙,一下子便牢牢的把我抓住了,尤其是那句在“在一個分不清黑與白的世界里,千萬不要靠猜”,提高影片的深度。
其實我很討厭恐怖片裡面出現鬼,因為感覺這樣的話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遠了,缺乏真實的恐懼感,但《誡》中對"鬼"這個元素的處理很好,沒有把它當作恐怖片的主體來展現,而只是一個象徵,看完后真正讓人後怕的不是鬼本身,而是那種深邃不見底的恐懼感。
除了本身恐怖片的技巧應用的很到位,我覺得港片的一大特色便是人物關係刻畫的很細膩,不是那種很白痴的你殺我我索命的模式,片子裡面的人是活的,就像《三更》里的《回家》,我們能夠活生生體驗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他的悲傷與快樂,就像黎明的妻子最後復生流下的淚,鄭伊健聽到小雯這個名字時剎那爆發的悲傷,是那樣真切,讓我為之惋惜,哀傷。
《誡》中還有一大特色,便是有歐亨利式的twist end的味道,例如一上來余文樂開槍爆頭,他的妻子的一句“屋子裡不只是我們兩個人”,以及最後的一個讓人恍然的結局,和那句“哦,原來是水”等等,給人一種在愕然之後的會心一笑的感覺,我很喜歡並且享受這種感覺,因為我感覺那是在和導演編劇進行一場對奕,即使我輸了,仍舊會很開心。
電影是有時代性的,我覺得《誡》中的矛盾的設計也很不錯,例如故事的大背景就是雜物科的任務是掩蓋真相,這和《恐怖大師》一集講食人族的故事中一個歷史學家的話有相同的效果,“所謂歷史學家 其實對所謂的真相不感興趣 他們不關心事實 他們也不想告訴人們事實上發生了些什麼他們更關心如何守住那些他們發誓要保守的永恆的謊言”。矛盾的現實中矛盾的人做着矛盾的事情,可笑還是可悲?這可能是對人類本身的一種嘲弄。
沒有絕對的真相,眼見不一定為實我還記憶猶新這樣一個畫面,余文樂本有機會結束這一切時,“真”警察出現了,鬼上身的女警瀟洒的揚長而去,我驚嘆與這個情節設計的巧妙,到底警察是在執法還是在犯法?當然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這個場景,但它的確映射了我們社會中的某些現實,寫到着,我想到某些傻*的城管,不得不鄙視他們一下。
《誡》是一部成功的影片,無論從商業還是藝術角度,給了我很多思考的空間,話說回來,我真的很想看看那個食慾很好的警官到底長什麼樣子?
第一誡影評(二)
其實我個人還蠻喜歡這部片子的情節。特別是結尾,鄭伊健坐在船尾看着未等到心愛的人來會合的老婆哭的那段,更是有一種愁思。似乎有些電影里,似乎很喜歡當老夥計就要退休的前一天便安排他突然的死亡,似乎這樣對命運不公的抨擊才更來得強烈。
人生總是不能靠猜,也不能從來,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其實片子充滿了佛家的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的思想。前生之因造就今日之果,每個人一個細小的舉動都可以改變整個人生軌跡。小警察不過是竭盡職能的開了張罰單,就落得最後被鬼附身,殺死上司,虐妻嗜血的下場。
如果仔細想想,此片又不無荒謬之處。連環殺人犯死了之後,居然因為自己是鬼魂,反而更囂張,更為所欲為。如果變成鬼都可以為所欲為,被他殺死的那些無辜的女孩呢?他們的怨氣應該更加大才對啊!如果鬼都可以為所欲為,那大家不如不要當人了,當人這麼累,還要為肉體所困,不如都去當鬼,法力又高強又不受限制。這麼說起來大家一定覺得荒謬,但是仔細去分析,這是必然矛盾的推論。
好好的活着,比什麼都重要!
從無間道開始,余文樂似乎演了很多這種穿警員衣服的小警察了。個人覺得他穿這身行頭還是挺帥的^^~
說到鄭伊健,我覺得他的形象和某部看過的靈異片破案的神探挺像的。長風衣,洋酒瓶,老式的皮鞋,黑膠唱片,紅裙的舞者,總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最後被自己信賴的朋友殺死,是慰藉也是遺憾。
從《無間道》到《神探》再到《第一誡》,個人覺得,香港的編劇,越來越上檔次了。好的電影的基礎,就是要有一個好劇本,我覺得,《第一誡》做到了。
第一誡影評(三)
大家好,看了很多影評發現大家對這部片子觀點很多且不同,在這裡本人發表一下個人觀點,本人自認為是一位電影發燒友,並且基本上看過的電影都能正確理解,不同觀點大家在探討。
進入正題:首先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對大家說這是一部靈異恐怖片,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不能給影片一個正確的定位你將很難正確理解電影的本意;
再有講一下影片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余在一次案件中受傷,醒來後上司對自己將見鬼的事實作為口供不滿,要其改口供,余不同意被調到雜物科和鄭一起工作,其實鄭也是和余有同樣經歷的人,二人一起與傷害余的色鬼對抗,直至最後失敗。內容講的有些簡單,但看過片子的人會明白。
講一些細節吧,這是大家關心的“
1、先說影片的結局,很多人對結局的意義觀點不同,甚至有些人認為是雙結局,很可笑的觀點,雙結局是該是一部片子兩個不同版本的結局怎麼科能在整篇中順序播放呢?
正確的結局(不安影片播放順序)應該從余在學校那點說起,余發現鬼附了女警的身,知道鬼要害自己的老婆並馬上回家,哪知這時鬼已經先他一步附在他老婆的身上,並將女警屍體藏於浴室,等余回家鬼(老婆)指責他最近不正常疏遠家庭和她,使余放鬆警惕,待二人親熱時上了余的身(這裡電影交代余把煙頭捻在老婆背上,且老婆流下眼淚),后鬼(余)將雜物科眼鏡殺害,並留下線索,邀鄭和余(鬼)一同前往,途中余(鬼)不斷提醒鄭這是他最後一天(注意這是鬼對鄭的一整遊戲方式),到達目的地后將其殺害,后余(鬼)編出謊言(也就是鄭和妻跳舞那點)欺騙上司,最後鄭妻得知鄭死傷心離去,鄭卻化成鬼隨妻一同離去。這就是影片的一個順序結局。
2、為什麼余的謊言可以騙得了上司?這裡大家需要注意了,如果弄懂這點大家就很容易明白電影了,很多影迷認為片子的漏洞再此,也就是如果余的謊言成立,那麼現場應該有鄭妻的屍體,對吧?如果沒有那一定是謊言。其實沒錯,但這不是影片的漏洞,恰恰是影評的一個精華,如果該片獲獎全靠這裡(熟悉歐美懸疑片的朋友應該知道片中很多元素要靠整體情節分析得出,整篇中不會交代,不言的話就不叫懸疑片了)
為什麼上司會信余的話,應該說上司和余是同類(鬼),整部片子上司沒有露一次全臉,而且在不停的吃,大家可以想一想這正常嗎,再有影片最後上司有間接提示鄭走了余就是雜物科的一把了,這也說明鬼想統治整個警局,這也是為什麼余要殺鄭的原因(雖然鄭已辭職,但鄭很可能是知道了上司的身份才辭職的),結合這些我推斷上司也是鬼,而且上司極力將有鬼的事實掩蓋,而且所謂第一戒實際上是鬼為警察所制定的一條紀律(這裡鄭早已看透並且極力讓余相信就是不想讓余受害)。
3、很多人認為本片是精神分裂的片子,這樣想就太錯了,整部電影可以說是香港懸疑鬼片的一個經典,如果余精神分裂那麼鄭呢,片中明確交代鄭之所以到雜物科也是因為在執行任務中將一名被鬼附身的小孩槍殺,而且片中交代的很多線索都是圍繞警察和鬼展開,片子首尾呼應都是講鬼在找警察復仇,請大家注意分裂片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結局要將片中的一些關鍵連接處全部推翻是觀眾恍然大悟,而本本片沒有,雖然結局也推翻了後面一點的情節,但那恰恰證明那些是余被上身後的謊言(前面已經說過)。
4、片子的一個不足,鄭與小女孩的情節不太重要(可能是為了交代鄭死年老婆,懷念和老婆跳舞找的替身或為了後面的集體跳樓找一個過度人物)其他都還何以。
只是本人觀點,寫的有點亂,想起來再補充,哪位有不同意見或問題可以提出,本人會解答。
第一誡影評(四)
開始看這部電影只是想看點刺激的混點,並沒有抱有什麼希望的,余文樂的鬼片之前看過《童眼》,覺得是非常一般的片子。看完《第一誡》卻覺得有驚喜到。
影片拍攝角度和剪輯都很用心和精細,導演用攝像機讓觀眾看到很多細節,比如變態殺手對油條的喜好,余文樂攔下開車的他時座位旁邊放着油條,後來被他附身的余文樂回家路上買油條吃。而剪輯方面,導演從頭到尾都沒有露出警司的臉,通過他臉上局部的特寫和他手上不停變換的食物來展現這位警司,引起觀眾的很多遐想和好奇,看到有的人說這個警司也是鬼,而且是個餓死鬼,這樣他們的對話就有了詭異的影射性,不過看相關花絮新聞,說警司這樣的設置是導演唐永健小小的惡作劇,不管是有意為之或是無意,電影都因此生髮的新的生命延伸力。
當中鄭伊健和余文樂的雙主角的設置也別有用心,鄭伊健因為警局雜物科的工作(實際上是和鬼打交道)多年前就與心愛的女人離了婚,余文樂剛開始去到鄭伊健手下工作,心理壓力很大無暇顧及懷孕的女友may,這裡導演用交叉蒙太奇展現ywl心情複雜的流連徘徊於街頭和may一個人在家發燒出現妊娠反應嘔吐的情境,暗示了余文樂要接鄭伊健的班也會犧牲掉家庭。
當然,片子要細究還是會有很多紕漏。情節上,惡人死了還是惡鬼的設定有點牽強附會的感覺,不過還好只是連貫情節發展的線索,在影片後半段處才告知出來不會給觀眾帶來很大的干擾感;邏輯上,被鬼附身了的人要用手槍打頭才能死掉以及被鬼附過身的人三魂掉了七魄成了無意識的活植物人,這樣積累出來的龐大的群體在社會上不可能不被注意到,那第一誡世上沒有鬼的訓誡就很難站得住腳,現代人有了科學的武器是不會熟視無睹的,就算好奇害死貓也在所不辭,不過也還好情節的張度導演把握的很好,不會留時間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胡思亂想。當然過於細究也並無必要。
我比較推崇的除了導演技巧設置的用心外,對於影片中流露的溫情的沉思和結局的敘述也很喜歡。
“這個世界有很多種鬼,大多數都是幽靈,個個都被鎖在一個傷心的地方”。這裡也和最後死掉的鄭伊健變成幽靈在輪渡上坐在自己老婆後面,憂傷地看着自己的老婆因為自己失信缺席坐在輪渡上哭卻無可奈何的情景相對照,最終鄭伊健也變成了一個被鎖在傷心地方的幽靈。
而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結局也是很讓我驚喜的,導演巧妙地將謊言接續在現實後面,渾然天成,然後在最後揭示出現實所在,有讓人會下意識地“誒”一聲的意外感覺,要提及的是這裡也用到了交叉蒙太奇,將真相的揭示和余文樂與女友的親熱相互貫穿,真正的現實便緩緩舒展開來。
“以前,有人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天有一個男人拿着一支槍走進森林想去捉熊,他一直以為熊不是黑色就是白色,但是到了最後那個男人被一隻大灰熊吃掉了”。
相關範文
- ·《叫我第一名》影評觀后感
- ·《第一次親密接觸》影評
- ·《第一書記》觀后感:有感於第一書記的
- ·皇族i第一章第一節
- ·難以釋懷!第一天!第一回!之(這是為
- ·官場現形記第一章局長局第一節:去考察
- ·我的第一個網友,我的第一萬名訪客
- ·那年,那月,那些人(第一章 第一節)
- ·第一次發表作品,第一次拿到稿費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評
- ·《蒂凡尼的早餐》觀后感影評
- ·影評:《金剛歸來》觀后感
- ·電影1942影評
- ·《白鹿原》觀后感影評
-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影評
- ·銅雀台影評
- ·《來自星星的你》影評觀后感
- ·布拉格之戀影評
- ·斷背山影評
- ·色戒影評
- ·出軌的女人影評
- ·《偷書賊》影評觀后感
- ·風語者影評
- ·小鞋子影評
- ·人類清除計劃影評
- ·南京南京影評
-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影評
- ·《美麗心靈--獻給老師的歌》影評觀后
- ·天使愛美麗影評
- ·超時空接觸影評
- ·《了不起的蓋茨比》影評觀后感--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