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老炮兒》觀后感

《老炮兒》觀后感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pp958

《老炮兒》觀后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老炮兒》觀后感

  --《老炮兒》就是一部中老年版的《致青春》

  今年真是國產電影的豐收年,年底以來上映的多部電影都獲得了很高的口碑,《老炮兒》因為濃郁的"北京味道"和一堆老戲骨的精彩演出,再加上對當下社會"沒有規矩"的批判,口碑爆棚。

  在這個前提下,我預感這篇觀后感又要遭遇謾罵了,因為接下來我要說的話,應該是很多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不愛聽的。

  口碑這事兒呢,跟電影的受眾群體有關。目前有影響力的影評人都是70后和80后,這幫人正好是《老炮兒》的核心受眾。再加上衝著吳亦凡和李易峰甚至僅露臉三秒的TFBOYS去的90后甚至00后觀眾對偶像的溺愛,口碑不爆棚才怪。

  先從故事說起吧。《老炮兒》說白了就是一個衚衕里的老流氓為了救不爭氣的兒子,和一幫新時代的小流氓約架的故事。只不過管虎在故事裡融入了"提升作品逼格的萬能良藥"——情懷,看的大夥熱血沸騰。

  如果以5分為滿分,我給這部電影4分。說實話,我也喜愛六爺這樣的人物,也希望有悶三兒這樣的兄弟和話匣子這樣的女人。

  但看完之後我沒有感動,更多的是心酸:時代不同了,不要再自以為是了。我希望六爺身上那些好的品質被繼承下來,但千萬別活的像六爺一樣,否則你會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六爺是個講規矩的人,但他講的是"老規矩",是過去的人會自發遵守的行為。但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規矩,你拿過去的規矩來約束現在的人們,就好比《九品芝麻官》里包龍星的老媽拿着前朝皇帝的尚方寶劍來砍當前朝代的官員,這是不合適的。

  六爺一直活在自己的價值觀里,他覺得事情要一碼歸一碼,老哥們的車被城管沒收了,還挨了打,他主動墊錢,非要給老哥們討一個公道。這是在他的一畝三分地上發生的事,他憑藉老規矩,勉強做了主,但這個主也是建立在"先賠錢"的基礎上的。

  六爺最大的問題,就是一把歲數了沒錢又沒權。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六爺自己的價值觀,他根本不想要財富和權利。

  真的嗎?六爺生活里遇到的所有困難,可都是因為財富和權利的極度缺失導致的。如果他擁有其一,兒子也不會被綁,自己也不用挨阿彪那一巴掌,也不用上門求助兄弟還開不了口,也不用為了還錢把房子都抵押給話匣子,更不用面對癌症連醫院都住不起。

  六爺是一個偶像包袱很重的人,他當慣了"衚衕話事人"的角色,即便蹬三輪"一天賺一噸"他也不去做,為了生計干這事,容易掉價。所以他背着這個偶像包袱,那邊樂善好施裝大哥,回頭又找話匣子借錢過日子。

  所以我說《老炮兒》是一部中老年人的《致青春》,是一群始終沉浸在過去、沒長大孩子想死死地拽住往昔"崢嶸歲月"的尾巴,卻一直力不從心。他們不肯接受新的時代,把活在過去當做一種榮耀的象徵。

  人一上歲數,就容易得一種"對下一輩指手畫腳"的毛病。六爺年輕時風光過,當年也應該是很多人的男神,他習慣了當權威,見不得別人不聽話不講規矩。

  可問題是,每一代的年輕人都不講老規矩,六爺當年自己就是規矩的破壞者。我的上一輩也指責我不懂規矩,看我不順眼,現在我看比我小的一輩,有時候也覺得他們不懂規矩,胡亂來,可是結果呢?

  社會還是一代又一代的往前發展,沒有因為那些不懂規矩的年輕人而發生倒退。

  我們所強調的"規矩",只是一套對自己有利的遊戲規則,但這世界不應該只有一種遊戲規則,哪怕它再好,也不應該。

  對你有利,或者對多數人有利,並不能成為其它人必須遵守的原因,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規矩,老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指使別人也不合適。

  要想讓別人遵守你的規矩,最好的辦法就是你有本事制定規矩,讓別人不得不遵守。為什麼那麼囂張狂妄的阿彪會乖乖的聽小飛的話?因為在那個圈子裡,小飛是規矩的制定者。

  其實不光是北京有六爺這種人,全國每個城市每個鄉鎮都有自己的"六爺":他在一個小範圍里是絕對的權威,因為多年以來憑藉"做人"做出來的影響力,他的話比法律更管用。

  六爺做人的方式,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個"刀"有時候是錢,有時候是暴力,在這兩個前提下,他再跟你講道理。

  請注意,這個順序是不能顛倒的,如果你先講理,沒人會聽你的,只有用錢或暴力砸的對方願意靜下來聽你嘮叨,你才有機會講理。一動一靜,營造出了"六爺是個公道人"的形象。可是在新時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幾乎是"多管閑事"的代名詞。

  《教父2》里,年輕的維托·柯里昂也是通過這樣的手段,成了那條街上的教父。後來父老鄉親有什麼事都來找他幫忙,一般的小事情,他可以直接和對方講理來解決,因為大家知道,如果自己不聽,柯里昂會用另一種方法讓自己接受他的條件。

  六爺和維托·柯里昂之間的區別在於,後者一直奮發向上,而六爺不求上進。柯里昂很清楚,要想一直做"話事人",就得一直具備讓人聽話的能力,所以他開公司,通過各種手段賺錢,他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其他人也一直按照他的規矩辦事。

  六爺是個典型的普通人思維,不求大富大貴,只想過平凡的生活,可是矛盾在於:他在平凡的生活里,又想成為主持公道的"話事人",這是他一切痛苦的根源。

  衚衕里的六爺是個"人物",人人都認識你這號人物,都敬你三分。走出衚衕,六爺只是北京這座城市裡的兩千萬分之一,沒人在乎你是平頭百姓還是天皇老子,你進地鐵一樣被擠成罐頭裡的沙丁魚,沒人因為你是六爺就給你讓座。

  我外公年輕的時候,也是村裡的一把手,誰家有問題都找他去解決。當然了,我外公靠的不是錢和暴力,而是講道理,他確實能給出一個最合理最公正的解決方案。後來他離開了村子,村裡再也沒人能夠單純憑藉講道理讓眾人服氣了。

  外公講道理能讓人聽進去,是因為他平時為人行事做出了表率,但後輩的人知道的道理比他還多,可是大家言行不一,沒有公信力。

  道理誰都會講,可是誰願意無條件遵守呢?除非藉助外部因素,法制時代,你總不能靠暴力豎立權威,到最後,村裡最有錢的那個人成了話事人,大家願意聽他的話,是因為知道他有能力解決很多問題,這個現象在其他地方應該也一樣普遍。

  六爺如果想做整座城市的話事人,就應該在財富和權利兩者之間選擇其一併登上金字塔頂端。可是六爺選擇了蝸居在衚衕里,那他同樣就應該接受自己對外面的世界無能為力的現實。用衚衕里的規矩去解決城市裡的問題,顯然是要吃虧的。

  時代不一樣,城市也不再是不當年的城市。經濟的飛速發展讓城市裡魚龍混雜,農民工來了,大學生來了,白領來了,小偷來了,過江龍也來了,財富和權力階層取代了六爺,成為這座城市的話事人,他們不講老規矩,因為他們帶來了自己的規矩。

  新舊兩種規矩發生衝突時,被淘汰的必然是舊規矩。雖然這一點很讓人感傷,但感傷阻擋不了時代的車輪從你身上碾壓過去。所以鐵骨錚錚的悶三兒在修理廠對着六爺痛哭:我操他媽的,咱什麼時候受過這個呀。

  導演管虎說"他媽的"不算髒話,但加了一個"操"字,必然就是髒話了。一個人憤怒的說髒話,無非是遇到了特別大的問題而自己又沒能力痛快解決。悶三兒能打,但有勇無謀,如果不是六爺攔着他,早晚會出事。

  以前沒受過這個,不代表一輩子都不會受這個。好漢不提當年勇,那些現在活的風生水起的人,談起往事通常都笑話自己當年幼稚不懂事,只有當下的活的不如意的人,才會沉浸在過去牛逼時光里無法自拔。

  老一輩的人說:現在的年輕人都怕事。其實不是現在的年輕人怕事,是沒本事的人都怕事。燈罩兒和那一幫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哥們,哪個不怕事?

  怕事是一種求生本能,因為你知道攤上大事之後,自己沒能力解決,你要是敢不計後果瞎橫,吃不了的都得兜着走,吃過幾次教訓,人就怕事了。

  小飛敬重六爺,也信任他,還說服自己人"只要按照六爺的規矩來,他就不會報警".可結果六爺還是通過一封檢舉信撂倒了小飛他爹。

  誠然,小飛家裡的財富有原罪,但小偷偷來的錢有沒有原罪?也有。在六爺的老規矩里,只要小偷還回錢包里的證件就算盜亦有道。用他自己的話說:"誰都不容易".

  可到了小飛這裡,"誰都不容易"變成了"有些事,老百姓該管還得管",舉報貪官污吏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讓觀眾看的爽,也容易過審,多麼正確的政治觀啊。但這件事對於口口聲聲盜亦有道、凡事都要按照規矩來的六爺來說,是重重的一巴掌打在自己臉上。

  影片的最後,六爺跟小飛約在頤和園后的一個野湖干架,那種感覺是"又回到最初的起點,獃獃地站在鏡子前,笨拙繫上軍大衣的結,將頭髮梳成大人模樣,再穿一身帥氣軍裝",那一天,六爺要赴小飛最後的約。

  不知道六爺舉着軍刀在湖面上小步快跑的時候,有沒有想起當年夕陽下的奔跑,那可是他逝去的青春啊。可惜六爺還沒跑到小飛他們面前就倒下了。

  其實六爺心裡很清楚,自己的老規矩從他寄出檢舉信的那一刻起已經被打破了,他去赴約,就是赴死,只有死亡才能讓自己心安。六爺的死,是道義的淪落。

  不知不覺已經絮絮叨叨了三千多字,關於這部電影就聊到這裡吧,有不同意見隨便噴,我兜得住,但是希望你要噴在點子上,不要亂噴鬧笑話。

您正在瀏覽: 《老炮兒》觀后感
網友評論
《老炮兒》觀后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