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內能教學反思

內能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內能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篇一:內能教學反思

  物體的內能是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微觀世界的知識,不像機械能那樣直觀。內能是指物體內部的能量,是和物體內部的分子有關的能量。物體的內能是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動能和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具有勢能的總和。物體內部的分子的能量越大,它的內能就越大,即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教科書上沒有提出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只說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能,其實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的時候就同時具備了動能與勢能,故在教學中提出內能實際是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採用類比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物理概念。在引入物體內能的時候,我是採用宏觀物體的機械運動中具有的機械能為背景,提出:“那麼微粒的運動也具有能量嗎?”從而引出物體的分子的運動而具有的能量稱之為內能。但是,內能與機械能是不同的,內能是分子在物體內部自身不停的“分子運動”而不是隨物體整體一起運動所具有的能。機械能則是物體作為整體運動所具有的能。物體的機械能包括動能和勢能,物體的內能當然也就包括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兩個方面,動能跟微粒的運動的激烈程度有關這點學生很容易從機械能中的動能進行遷移;勢能是指微粒間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能就跟機械能中物體由於被舉高或是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就有點難以遷移了,這與學生在7年級學過的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有關係,到了9年級學生慢慢的淡忘了。

  但接下來內能和溫度的之間的辨證關係,學生理解起來存在相當大的難度,有些雲里霧裡的感覺。為了幫助學生理順溫度和內能之間的辨證關係,我們還是帶着類比的思想,再用宏觀表現推渡物體內部的微觀表現。微粒的動能與溫度的關係學生能很快的直觀的理解,因為溫度越高,微粒的熱運動就越激烈,學生的感覺就是微粒的運動就越快,那麼自然就是動能在增加;但是微粒的勢能怎麼跟溫度有關,那是因為物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溫度越高,物體的體積在增大,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就是微粒間的距離在增大,也就是微粒間的吸引力在增大,那麼微粒的勢能自然也在增大。隨着溫度的升高,微粒的動能和勢能都相應增大,自然物體的內能與溫度有關,對同一個物體,溫度越高,物體的內能越大。

  物體的內能是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動能和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具有勢能的總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內能,那麼物體的內能再多也毫無意義。要充分利用內能,就必須設法改變內能,將內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功和熱量是內能改變的量度。對於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或是外界對物體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或是物體對外界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對於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物體吸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者物體放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不通過定量計算是不能確定物體內能的增減的。對物體做了多少功,同時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則物體內能的增加就是它們的總和,做功和熱傳遞將其它形式的能與內能相互轉化。在轉化過程中總的能量是保持不變的,這就是能量守恆定律。

  篇二:內能教學反思

  內能是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內能是指物體內部的能量,是和物體內部的分子有關的能量。物體內部的分子的能量越大,它的內能就越大,即內能是物體內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分子相互作用的勢能的總和。書上沒有提出分子的動能和勢能,只說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的能,其實分子在做無規則運動的時候就同時具備了動能與勢能,故在教學中提出內能實際是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採用類比的方法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這個物理概念。

  物體的內能是所有分子無規則運動具有動能和分子之間相互作用具有勢能的總和。如果不能充分利用內能,那麼物體的內能再多也毫無意義。要充分利用內能,就必須設法改變內能,將內能轉化為其它形式的能。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內能的兩種方式,功和熱量是內能改變的量度。對於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或是外界對物體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或是物體對外界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對於一定質量的物體,物體吸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增大;物體放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不做功),則物體內能減少;物體吸熱同時物體對外界做功或者物體放熱同時外界對物體做功,不通過定量計算是不能確定物體內能的增減的。對物體做了多少功,同時物體吸收了多少熱量,則物體內能的增加就是它們的總和,做功和熱傳遞將其它形式的能與內能相互轉化。

  篇三:內能教學反思

  通過對這節課不斷地琢磨、仔細地推敲,反覆地修改,認識越來越深,教學設計的 思路也越來越清晰。我結合自己的教學過程和其他老師對這節課的點評,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1、明確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教學思路層次清晰,各個教學環節的過渡很自然、到位。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始終發揮着課堂組織者和學習引導者的作用,使學生通過活動、觀察、思考、討論、歸納、交流等行為自然地掌握所學知識,這一點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的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理念。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注意從學生探究與交流的角度突破難點、突出重點。

  2、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技術的作用。這節課應用了多媒體教學,選擇了許多圖片和視頻,使許多實例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眼前,比如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增加中的打磨機圖片、砂輪機視頻,在做功還可以使物體的內能減小中的爆竹升空、炸彈爆炸、開水將壺蓋頂起、火箭發射等,這樣是學生對知識的應用不僅僅限制的文字的理解上,而是直接將知識與實際聯繫起來,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3、注意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每個重要的知識點的得出都能先根據學生的一些已有經驗總結 ,學完以後讓學生列舉相關的生活實例。這樣既能達到練習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同時又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理念。 當然,本課設計的不足也還是有不少的。比如:

  1、問題設置 “過度”開放,比如在空氣壓縮引火儀的演示實驗中,提問“什麼會出現棉花着火現象?”就導致學生無從入手,摸不着頭腦,出現了漫無邊際的現象說出“空氣與空氣摩擦”這樣讓我無從回答的答案。如果變“過度”開放為“適度”開放,在每個大問題下面設置幾個小問題,用問題串的形式將它們緊湊的聯繫在一起。比如在這兒可以設置(1)棉花着火說明棉花的溫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棉花的內能如何變化?(3)是用怎樣的方式使其內能變化的?(4)變化的內能從何而來?(5)能量如何轉化?這樣學生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從而大大增加了提問的有效性。

  2、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不足,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相互的評價作用。比如流星形成過程,最後拿出來作為對本節課學習的一個總結應用,只選了一位同學起來說了一下,如果讓大家先討論一下,多請幾位同學說一說,並讓學生進行相互評價,然後教師再總結一下,效果應該更好一點。

  3、細節不夠完美。比如在設計氣體對外做功可以使物體的內能減小的實驗中,氣體對外做功使的哪個物體的溫度下降,溫度計顯示的是哪個物體的溫度下降,這個地方沒注意說清楚;另外我自己的語速過快,還有提出問題沒有提供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思考交流。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同時我也要感謝兄弟學校的評議,讓我對自己有了更充分的認識。在今後物理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反思,在反思中不斷進步。

您正在瀏覽: 內能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內能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