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教學反思 >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手機:M版  分類:教學反思  編輯:得得9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標籤:語文教學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一)

  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直奔主題,教會學生“點”“線”“面”。首先牽出文章的主線,以線貫穿全文,再抓住“點”與“面”中重點詞理解和體會,感受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因素,並通過朗讀傳達出來。

  一、一“線”貫穿全文

  在讀熟課文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這篇課文敘述了一件什麼事?”學生回答:“課文敘述了瑞士人民保護、救助燕子的事。”“這件事說明了什麼?表現了什麼?”我緊跟着問了一句,學生們都明白:“說明了人們喜歡、關心燕子,表現了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對,說得好!”我立即板書出“關愛”二字,並小結道:“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就是這篇文章的主線。課文圍繞這條線,敘述了事情的前因後果,請同學們看看作者採取了怎樣的敘述方式。”我要求學生用列小標題的方法寫出文章的敘述步驟。如:

  ①燕子專列準備啟程→②氣溫驟降燕子遇險→③政府居民齊心救助→④燕子專列快樂開動可以看出,作者採取了倒敘的方法,先將事件的結果呈現出來,然後講述整個事件的過程。全文圍繞主線講述的“政府呼籲,居民找尋,專列運送”幾個情節,字裡行間無不體現出人們對燕子的關愛之情。

  二、“點”“面”結合抒情

  在引導學生體會人們對燕子的關愛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去感受瑞士政府的關心——專列運送、電視廣播呼籲,作為一個政府下這樣的命令難能可貴。然後用心去感受每個人為保護燕子、關心燕子做出的努力。在講述這一內容時,我教給學生“點”與“面”的知識。

  文章在表現了人們關心、救護燕子時,所採取的方法是先敘述所有人的行為——“面”的描述,再選取“點”——一個代表性的人物的情節描寫。有“點”有“面”,“點”“面”結合,真實地抒發了人類對動物的關愛之情。

  我要求學生找出“面”和“點”的內容,細細品味語言文字,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如“紛紛”“冒着”“頂着”“踏着”“四處”等詞集體表現了居民們的真心關切。在對“點”——一個叫貝蒂的小姑娘的描寫中,用三句話來敘述:“在覆蓋著皚皚白雪的山間岩縫裡,尋找凍僵的燕子。一天下來,她一個人就救護了十幾隻燕子。她的臉凍得通紅,手凍得僵硬,但她一點也不在乎。”突出了貝蒂為拯救受傷的燕子而忘我的精神境界。以“面”引“點”,以“點”帶“面”,“點”“面”結合,文章因而簡潔、生動、感人。

  短短的四十分鐘時間裡,我教會學生“點”“線”“面”,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走彎路,一下子理清脈絡,抓住重點,進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品讀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情感,去體會表達方式,達到與作者共鳴。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二)

  《燕子專列》是三下年級的一篇課文,文本中帶着濃濃的人文關懷,傳遞着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和諧。由於文本與學生生活實際較遠,因此在教學中要通過拉近文本和學生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內容,才能促使他們更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三維目標和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我在教《燕子專列》時確定了如下的達成目標:知識能力目標:會流利、有感情讀課文,能聯繫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過程方法目標: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學會探究,在老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學會想象,在老師的鼓勵聲中,自己學會表達。情感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之間美好的情意,增強愛護鳥類的意識。從課堂的實施來看,這幾個目標還是基本能達到的。

  首先在課堂上聚焦“困難”。孩子們在第一次朗讀時,只能很表面地知道燕子遇到了麻煩,在能夠讀正確的基礎上,先從孩子的起點出發,讓他們從主觀上找找自己覺得最讓燕子感到困難的是什麼?在學生說的同時,以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加深“氣溫驟降”、“長途跋涉”、“饑寒交迫”這幾個重點詞語的意思。例如:“氣溫驟降”這個詞語以2幅圖片的對比讓學生感受到氣溫降得快,降得突然。“長途跋涉”這個詞語的理解是先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在“飛過了……飛過了……還飛過了……”這樣的句式練習中體會到燕子飛行路途的遙遠以及燕子的辛苦勞累。理解了這幾個重點詞語,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燕子遇到的困難,燕子的可憐,激發學生對燕子的同情心,學生邊理解邊讀,朗讀水平有層次地獲得了提高。

  在聚焦“救護”這個教學環節中,讓學生想象自己是播音員如何呼籲,體會瑞士人民的焦急心情。學習小姑娘的做法時,讓學生看圖想象她的動作、語言,體會她對小燕子的珍愛,學習居民們救助燕子時,讓學生思考有哪些人紛紛走出了家門,然後讓學生帶着這些角色反覆朗讀“冒着料峭的春寒,頂着漫天飛舞的大雪,踏着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燕子”一句,讓學生強烈的感受到居民們為了救燕子不辭辛苦,不怕困難。最後進行拓展,讓學生欣賞鳥類圖片,為保護小鳥設計宣傳語。

  感情朗讀是對理解課文、人與文本交流的一種情感上的升華。要想使學生讀好課文,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課文的意思,體會其思想感情。由此可見,字詞的理解的確是讀好課文的關鍵。

  比較遺憾的是:1、對孩子整體的情緒與表達把握不夠。特別是到了後面

  感覺提出的問題不夠明確,不夠到位。2、教師在范讀方面不夠。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應該更關注學生的情態發展,挖掘課堂的生成資源,讓自己的教學教態更從容,更淡定。更多把平台讓給學生,讓他們施展,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孩子們發展。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三)

  在授這節課的過程中,我利用學過的第一課《燕子》導入課文。先讓學生說說燕子的外形特點,燕子還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感受燕子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是多麼快樂,再讓學生進入課文,本課中的燕子遇到了什麼困難?讓他們的心一下子為燕子的遭遇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個環節導入語的設計,希望學生在充滿感情的導語的引領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

  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增強孩子們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在課堂設計中,我以愛作為主線來貫穿課文打動學生。

  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比較滿意的地方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深入研讀文本,走進語言深處。針對三年級教材特點,着重藉助對“氣溫驟降”、“紛紛”、“冒着”、“頂着”“踏着”等重點詞語的理解組織教學。通過多種理解詞語方法的滲透,真正體現了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結合。

  二、創設一個個情境使學生融入文中,把孩子們帶進文中。《課標》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訓練,也注重讀的形式多樣化。例如:在學生理解政府號召居民拯救燕子時,讓學生當電台主持人、記者,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呼籲居民救助燕子;對課文第三段——“人們不畏嚴寒四處尋找燕子”和第四自然段——“小貝蒂不在乎飢餓、寒冷、危險,只在乎燕子”的教學,就充分體現了這一教學思想。對這兩部分內容的教學採用了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師引讀、多次合作朗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達到了語言積累,升華情感的目的。在感受小貝蒂一心救燕子時,讓學生看圖說說貝蒂的動作、神情她好象在說些什麼?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讓學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車廂里的一隻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對送行的人說些什麼?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會對小燕子說些什麼?這些情境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文中,感受到人和動物間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課文。

  三、整節課圍繞“愛”之主題構建課堂,理解層層推進,情感步步升華。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不走彎路,一下子理清脈絡,抓住重點,進而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品讀語言文字,去感悟文章情感,去體會表達方式,達到與作者共鳴。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是,例如:在課堂上,我有時候考慮的只是自己的預設教案,沒有關注到課堂生成的精彩。引導學生感悟、朗讀不夠落實,我覺得上課是應關注是學生學習的狀況,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動教學的進程。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根據課堂上生成的情景,來推動教學的進程。我會認真鑽研教材,整合課程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

您正在瀏覽: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網友評論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