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培訓心得 > 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手機:M版  分類:培訓心得  編輯:pp958

  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一、初一新生心理健康狀態分析及家長調適對策

  (一)造成初一新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產生不良心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1、面對較為陌生的師生關係、同學關係,少了依賴感。

  從一個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新學校、新同學、新老師,大部分初一新生都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質差的、新環境適應能力弱的、過去在小學經常受老師批評的、部分過分追求完美的優秀生,往往是“開學恐懼症”的易發群體。這些學生會表現出“戀舊”、“對抗”、“消極”等不良情緒。比如,我們會聽到這類話:“還是我們小學的老師好。”“我們小學比這漂亮多了。”“中學老師太凶,他(她)看我不順眼,我就偏不理他(她)。” “這個班級,沒人理我,小學同學多好啊。”“算了,進了這所學校,我算是沒指望了,就瞎混吧。”

  2、面對陡然增多的課程,感到束手無策,產生畏難心理。

  小學多為以語文、數學為主課,學習內容淺顯,篇幅短,容量小,難度低。課堂教學注重直觀形象思維模式的訓練,課堂氣氛活躍,作業量小,學生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後就能輕鬆容易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或許能輕而易舉地得到理想的考試成績。

  而進入中學后,課程一下子猛增到語、數、英、政、史、地、生七門學課,加上音、體、美、微機等多達十幾門功課。開學領到的新書就要一大摞。書多,課多,老師多,教學方式方法多。就是過了一個暑假,學習內容激增,學習難度也快速提高,教學速度大大加快。不只注重課本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綜合能力的培養,導致一些學生產生手忙腳亂之感,容易失去協調與自控能力。例如,小學晚上7、8點就可完成作業,而中學要常常寫到9、10點,甚至更遲;小學一篇作文通常要求寫300-400字,而到了初中,同樣時間裡,卻要求提高到500-600字。許多小學生抱着新鮮感進入初中新學校,對這些撲面而來的問題都沒有預見和思想準備,置身此中,就會感到困惑不解、手足無措。圍繞學習活動而產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心理壓抑、精神不舒暢、疲倦睏乏、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走神”頻率高、焦慮作業、學校恐怖症、厭學等成了大問題。

  3、缺乏正確的自我認識,存在盲目的自信與自卑。

  剛上初中的孩子,處於“半幼稚、半成熟”時期,既想獨立自主,又離不開大人的關照;既渴望別人的理解,但又矇著層層面紗,不願完全暴露自己;理想遠大,好勝心強,但又意志薄弱,承受不了相應的壓力,因而導致心靈格外脆弱,心理承受能力降低。小學採取的教育方式以鼓勵和表揚為主,看重的是孩子的個性發展,這就導致很多學生自以為很了不起,對自己認識不清,總愛誇自己在小學如何如何。而新集體里高手如林,人才濟濟,以前出色的可能不再拔尖,曾經的班長還可能連小組長也當不上,學習成績也不盡如人意。不少學生經受挫折的能力較差,遇到困難,便立刻心灰意冷,不知如何應付,加上對新的學習生活、學習任務、規範要求了解較少,自身的學習習慣、學習品質有問題,使大部分同學在心理、學習、交往等各方面往往處於被動狀態,不能很快適應新初中,導致一部分同學落伍掉隊,走了彎路,出現滑坡,一下子受到大打擊。

  (二)家長應配合孩子實現“小升初”的順利轉變。初一孩子由小學到初中的過渡階段,它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要順利渡過這個時期,縮短這個過程,還需要家長配合老師從心理和學習方法上給予及時的指導。

  1、引導孩子熱愛新學校、新班級、新同學。

  家長要處理好與老師的關係,家長要尊師重教,鼓勵孩子與老師做朋友,要加深孩子對個人與集體關係的理解,讓孩子明確自己與集體的利害關係,自己是班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己的行為直接關係的班級的榮譽,應該以大集體的利益為重。

  培養孩子團結友愛的精神,孩子將要在一個大集體中與同學一起生活三年,同學之間的關係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進步。家長應該教導孩子,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共同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同時告訴孩子,新的學習生活,新的起點,你與所有同學一樣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讓孩子放下思想包袱,放下過去的榮光成敗,開始新一段精彩的人生。

  2、引導孩子樹立學習目標。

  孩子進入一個新的學習環境,要對自己重新定位,弄清楚在新環境中的起點和通過努力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這個過程是需要家長幫助孩子來完成的。假期里,可以請親戚朋友中上中學的哥哥姐姐給孩子介紹經驗,說說剛上初一要注意的東西,會遇到的情況,讓孩子有個心理準備。

  在中學孩子每天面臨高強度的考試、作業、課外班,一定會感到疲憊、厭煩、甚至厭惡,覺得為什麼只有自己這麼苦累倒霉。其實到了這個年齡,家長們應該給孩子樹立起一個學習、努力、奮鬥的人生觀,不要讓孩子認為現在的努力是家長的一種懲罰,或者是一種靠壓制才能必須完成的任務,因而感到無奈和不情願,甚至增加了逆反心理。要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應該有一個主題,念書學習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是學生性格塑造、學習習慣養成、向成人學習模式靠近的時期。這個時候,讓孩子自己探索學習方式方法,學會生活上、學習上、思想上的獨立是最重要的。家長要使孩子明白“強中自有強中手”的道理,要幫助孩子客觀分析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給予正確評價,並激勵孩子不斷向目標努力。

  3、加強和老師的交流、溝通。

  家長要提前預見到孩子進入初中后可能會出現的心理落差。比如共同學習生活六年的同學玩伴可能分開去了不同學校,現在身邊出現的同學都是陌生的面孔;本來在小學是班級幹部的孩子,到了初中沒能當上班委;初中老師可能不像小學老師那樣時時刻刻關注到每個孩子的學習生活細節等等,諸如此類問題,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心中都是大事,很容易造成他們的心理落差和孤獨感。

  孩子的心靈是很脆弱的,如果家長能夠預見到這些問題,提前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告訴他們出現這些情況都是正常的,讓孩子在問題出現之前就有了心理準備,比出現了心理問題再去反覆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家長要幫助樹立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要配合學校教育,就要積極主動地去訪問學校、訪問老師。溝通時不僅問分數,還要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心理狀況,使家庭教育更有的放矢。

  4、相信孩子的潛力都很大。

  實際上,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十二三歲的孩子,無論是從反應能力、精力、記憶力上,都是成人難以企及的,大部分孩子不存在學不會,記不住的問題,只有不想學,懶得記的問題。

  因此,作為家長,一方面不要認為自己的孩子太笨,腦子慢而氣餒,不尊重孩子,挖苦諷刺或懲罰;另一方面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在同事和親友面前說孩子多麼多麼辛苦,多麼多麼不容易,這樣的話孩子肯定會“就坡下驢”,產生一種“我很累”的暗示,這是非常不好的。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表揚典型的人和事,可以對孩子實現教育目的。心理暗示法也是表揚的一種形式。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可以這樣批評他:“這種行為是好孩子該有的嗎?”家長對孩子的口頭語應是:“這才像乖孩子”當孩子預知自己的行動將會達到某個預期的目標時,就會被激勵起來。

  二、家長如何培養初一新生的學習習慣

  初一新生已經開始中學生活,眾所周知小學與初中的學習差異是比較大的,從內容、方法以及思維方式都有所改變;因此,初一的新生要逐漸養成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1、按時完成老師部署的各種作業。要在每天及時將作業完成,效率很重要!不能一邊做一邊玩,要高效率學習高效率的玩!

  2、做題書寫整潔、清晰。開始要重點要求步驟,對題目解答交待清楚,不能出現跳步現象。在步驟清楚時再要求板書(尤其男孩板書可能會馬虎些)

  3、讓孩子逐漸養成自學習慣,自己學會整理和查找資料。開始你可以操作讓他(她)看,逐漸讓他(她)自己整理你給予指導,到最後讓他(她)自己整理。比如:老師經常會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開始我上網幫助她,後來就是她自己查自己整理。開班會的資料也是自己查自己整理,其中有些圖象是她自己用相機拍完電腦上我教她圖象處理。

  4、家長裝傻讓孩子把題目講給你聽。有時候家長要傻點,題目的解答你看懂裝沒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說你看不懂,讓孩子把過程講給你聽,把你講明白,過程還裝傻提些問題。既提高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又能讓他(她)對題目理解更深一層!(題目解答能看懂和能講清楚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還有就是讓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媽媽都不明白的題,是我講給他們講明白的。

  三、給家長的十條建議

  1.家長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話

  進入初一這個陌生的環境,又面臨身理、心理上的變化,孩子可能有很多想法,不管是學習上的壓力,還是對新老師新同學的看法,家長都要耐心聽孩子講述,千萬要避免因為工作繁忙的緣故,對孩子講的事心不在焉或是不屑一顧,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不被重視,孩子由於年齡和閱歷的緣故,有時對人和事的看法難免會有些幼稚及片面,家長不要一味站在大人的角度對孩子講的事情加以批判或指責。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的想法,和孩子探討,給孩子一個民主的環境,然後給予一些恰當的指導。

  2.家長要學會交流

  這裡的交流包括家長和孩子間的交流,家長和老師間的交流,以及家長和家長間的交流。不管是那一種交流,前提都是家長要抱着平等和信任的心態。家長要傾聽孩子,更要經常與孩子交流。要在一個公開、民主的環境里,跟孩子交流他的學習,交流他的交際。在孩子的學習方面,適時關注他的學習內容和實際進步程度,發現問題要共同討論,而不是訓斥。切忌一味的訓斥,那隻能讓孩子放棄交流的機會。

  家長和老師的交流也很重要。孩子有相當一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與老師的接觸也遠遠多於家長,在與老師的交流中,家長能更詳細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並且也能及時與老師溝通孩子出現的問題,探討出解決的對策。同時,家長與家長間的交流也不可少,與別的家長交流可以了解其他孩子的狀況,明白自己孩子的發展,而且還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方式,從而相互提高與改進。

  3.家長要善於發現並欣賞孩子的優點

  孩子的進步不光是學習方面的,在與同學及老師的交際中,孩子好的態度和行為也應該是家長欣賞的對象。家長要盡量多與孩子相處,發現孩子的優點,要及時表揚,幫助孩子樹立起自信,讓孩子體會到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4.家長要合理對待孩子的錯誤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是很平常的,況且剛進入初一的孩子在身心各方面都比較特殊。家長要分清孩子的錯誤。如果孩子的錯誤是學習和心理方面的,而不是品行、道德、人格上方面的,則要允許孩子犯錯誤,並且如果是多次犯同樣的錯誤,家長也沒有必要慌張。在對待孩子的錯誤時,家長正確的對待方式是疏導,而不是“懲罰”。

  5.家長對孩子的不足要有耐心

  俗話說:人無完人。孩子不完美,有不足,不要緊,其實我們都不完美。作為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恆心,同時要正確看待孩子的不足,要看到孩子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了多少,而不是一味撇開孩子的大背景,將其與周圍的環境做橫向的比較。面對孩子的不足,家長要做好各方面的溝通,經常制定幾個易於達到的小目標,讓孩子一步一步提高。而且只要孩子每天都在努力、每天都在進步,就要及時鼓勵,讓其明白這其實就是每天都在縮短與完美之間的距離。

  6.對待孩子家長要樹立全面發展的觀念

  雖然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孩子的成績的確很重要,但孩子身體和心理方面的發展也必不可少。現代的社會能力不僅僅是成績的優異,身體素質,交際也是必不可少的。家長不要單單強調孩子成績的提高,身體的健康協調發展是一切的基源,同時也不要過份呵護孩子,要主張孩子多與周圍的社會接觸,參加社會實踐,積累人際交往的經驗,從而為步入社會打下基礎。

  7.家長要建立對孩子的合理期望值

  每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那個最優秀的人,能夠在社會上是一個頂尖人才。可是頂尖人才的成長過程是一個複雜的、綜合過程,個人的努力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所以沒有必要一味以過分高的標準和要求去苛求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願望,讓孩子快樂適宜的發展,這樣即使自己的孩子不能成為頂尖人才,那麼他也能對這個社會有用、對生活充滿愛、充滿歡樂,僅此他的人生也是同樣的精彩與幸福。

  8.家長要與老師和孩子形成良好的配合

  在孩子的成長方面,老師與家長的做法和看法都會存在不一致,如果不及時調整,差異過大的話則可能給孩子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差異。面對這種不一致的狀況,要冷靜分析,實際上老師常站在教育的角度看待問題,多數時候偏“嚴”;家長常站在愛的角度看待問題,多數時候偏於溺愛,所以雙方要及時溝通協調,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角度要一致,教育要有持續性,不可半途而廢。

  9.家長要為孩子樹立榜樣

  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言行很大一部分都是受家長影響,模仿家長而來的。所以不論是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家長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10.家長要經常學習

  跟上孩子的生活現在很多家長因為工作的緣故,沒有時間和精力參加孩子邀請的集體活動,時間久了,對孩子課餘生活及相關的喜好興趣不能很好地了解,當孩子興緻勃勃談論這些的時候,家長反而無所適從,出現了與孩子生活脫節的狀況。因此,家長要抽出時間了解自己孩子的生活,學習孩子接觸的一些新奇的東西,與孩子共同分享,成為孩子的朋友。

  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孩子長大成人以後,社會成了鍛煉他們的環境。學校對年輕人的發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卻是家庭。---宋慶齡

  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安丘一中雙語實驗學校

  2014-1-22

您正在瀏覽: 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網友評論
家長學校培訓材料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