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讀書隨筆 > 咬文嚼字之五:詩詞解讀

咬文嚼字之五:詩詞解讀

手機:M版  分類:讀書隨筆  編輯:pp958

  學詩斷想5詩詞解讀

  最近,墨香書苑群的的眾位詩友對夢靜秋雨的一首詩解讀分歧甚大,先看看原詩:

  一字一行夜,

  一茶一盞秋。

  但得無夢擾,

  失韻也悠悠。

  沒有標題,標題應該是《秋思》。

  下面是部分詩友的解讀:

  樵夫:字裡行間看,作者神情愜意,悠閑自得,即使坐相不好看,但她心情也是高興的。

  晴:既然寫出失韻,心裡定有所指,不希望作者有失韻的想頭。秋雨老師的年齡,剛開始顯出女人的韻味美,她卻要失韻,從心態上來講不可取

  荒城:

  一字一行夜,想了整夜啊、、、相思句;

  一茶一盞秋。雖很悠閑,怎奈秋天、、、;

  但得無夢擾,算了吧、、、一切將付之夢無痕;

  失韻也悠悠。既是不成字句、、、也有些淡雅的意境、、。

  整個一幅閑愁侵心,欲說還休的狀態啊、、、

  雅韻書香:

  人生如茶,中年如秋,識秋、感秋、知秋,流年如水,安然靜好。喜歡那一茶一盞秋。。。

  作者夢靜秋雨說:

  老師,大家的意見都不一樣;還別說,這是我看到的解讀相差最大的一次。

  當代人寫的,與作者同時代的詩友來解讀,相差竟然這麼大;原因何在呢?大致說來,應該有下述原因:

  1,文學作品以形象來反映生活,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或某一特定時刻的心境或感悟、感慨;而形象的內涵是極其豐富的,具有多層面,多指向性的特徵;甚至作者本來沒有想到那一層意思,但讀者卻從其創造的形象中讀出來了。這就是文學欣賞中常說的“形象大于思想”,“作者未必然,讀者何必不然”。

  2,因為讀者須結合其各自思想性格,學識修養,人生閱歷去解讀,而讀者各自之上述條件都不盡相同,所以其認知結果自然也不盡相同;更重要的是,讀者閱讀時的思想情緒,即心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閱讀效果,所謂“物隨心轉,境由心生”是也!

  3,詩詞由於其用語不同於散文的語言,古人叫“詩家語”,用語精鍊而省略,結構特殊,章法跳躍,用典用事,修辭獨特;原本達意的詞句,由於要合韻律而改用其他詞句,或將詞句變形等等都構成了理解上的困難。

  4,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作者寫作時的具體情況,尤其是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況、心境,讀者不太了解,也難以理解該作品。

  5,有時,作者瞬間產生一種朦朧的、複雜微妙的感覺,眼前出現幾個意象,或是大腦中突然跳出幾個詞句,作者覺得很美或者很有意蘊,於是稍作加工,成為幾句詩或詞,然後按其體制或詞牌的聲韻格律要求加以修改。這種情況,作者自己也很難清楚明白地說出來究竟表現的是什麼,但別人說得對不對,作者心裡當然知道。

  漢代即有“詩無達詁”一說,即使古人解讀古詩詞,也不容易,也有解釋錯了,鬧笑話的。

  例如: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宋代的《彥周詩話》云:“孫氏霸業,系此一戰。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可見措大不識好惡”。詩人以小見大,一件沉在江中沙子里的斷兵器,磨洗后認出是三國時期赤壁大戰的遺物,以之為“觸媒”,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假如沒有東風助周瑜火攻打敗曹軍的話(周瑜沒什麼了不起,我杜牧不下於他),東吳國主孫策與統帥周瑜的妻子大喬、小喬都會被曹操抓去關在銅雀台;既然大、小喬都被抓,那麼東吳當然也就亡國了。怎麼是“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可見,許彥周並未讀懂,不知“詩家語”的表達。

  甚至明代大才子,四川狀元楊慎在其《升庵詩話》中也鬧出笑話。

  杜牧《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大家都能讀懂,都就能領悟到一幅江南春天的美景,雖然不一定說得很好。

  但楊慎《升庵詩話·卷八》卻說:

  “千里鶯啼,誰人聽得?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何文煥在《歷代詩話考索》中駁斥道:

  “即作十里,亦未必盡聽得着,看得見。題雲《江南春》,江南方廣千里,千里之中,鶯啼而綠映焉,水村山郭無處無酒旗,四百八十寺樓台多在煙雨中也。此詩之意既廣,不得專指一處,故總而命曰《江南春》……”

  當年毛澤東詩詞,注家蜂起,包括臧克家,郭沫若這樣的大詩人都有過解讀,陳毅說有不少講錯了,因為他與毛澤東交談過。頑童記得最清楚的,是《沁園春·雪》中“原馳蠟象”,臧克家說“蠟”指古代“真臘國”。毛本人說:“原,指秦晉高原”。這句意思是說:漫天大雪,向秦晉高原那個方向望去,簡直像白蠟色的大象在奔馳,當然融入了詩人的想象。

  最後來說說秋雨這首詩。

  一字一行夜,

  一茶一盞秋;

  但得無夢擾,

  失韻也悠悠。

  若與作者在現實中原本就相識,了解其人,或若知道其構思、修改過程,那就容易多了。可惜沒有這些條件,頑童只好大膽猜測了!

  對此詩頑童有二解:

  其一,

  一整夜只寫了一字、一行;一杯茶只喝了一盞就到了秋天。感嘆時光飛逝,怎麼就到了人生的秋天了?還沒有做完幾件事啊,還有好些心愿未了呢!人生的這首詩還沒有寫好呢,但願不要有什麼折騰來打擾我,讓我專心寫我人生的詩篇,即使寫得不大好,不太合韻律,我也會感到欣慰。

  其二,

  作者淡定淡泊,享受這寧靜安詳的夜,一邊飲茶一邊品嘗着既色彩濃麗又萬物蕭疏的秋天,不悲不喜,或無大悲大喜,安於這平淡而充實的生活,簡單而淡淡的幸福的人生,不希望有什麼轟轟烈烈、大起大落的變故,即使日子過得沒那麼有詩意,也心甘情願,知足常樂。

  不排除作者兩種心境皆有。

  眾位詩友,你們怎麼看?

  作者夢靜秋雨,你呢?

您正在瀏覽: 咬文嚼字之五:詩詞解讀
網友評論
咬文嚼字之五:詩詞解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