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情感故事 > 咬文嚼詩之三:學詩門徑

咬文嚼詩之三:學詩門徑

手機:M版  分類:情感故事  編輯:pp958

  讀熟、熟讀、背熟了《聲律啟蒙》和《千家詩》以後,大約出口既可蹦出不少詩句;讀熟、熟讀、背熟了《唐宋詩詞欣賞啟蒙》,再仔細研讀其註釋和賞析,以自己的人生經歷去體會之,然後拋開其註釋、賞析,再次誦讀。於是,可以寫出不少詩句,有的還古色古香,頗有古人的味道,常收穫到不少稱讚,自己也頗有些自負,其實最多是有詞無句或有句無篇,還沒有入門。

  怎樣入門?門徑何在?

  《紅樓夢》四十八、九回,寫林黛玉教香菱學寫詩的方法頗能回答上面的問題。

  黛玉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香菱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黛玉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香菱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王摩詰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

  這段話有幾層意思:

  1,不得以辭害意。立意最重要,此舉的功能是表情達意,有很好的意,詞句若能恰當表達,甚至可以不修飾,不能為了辭藻華麗而損害表意;

  2,當然要講究格律,但若有了新奇的,傳神的、精彩的句子,格律不妨讓讓位;

  3,讀不好的作品,學不出來;

  4,要“取法乎上”,應該反覆誦讀讀第一流作家的第一流作品;此處王維的五律一百首;杜甫的七律一、二百首,李白的七絕一、二百首,要讀到“細心揣摩透熟了”;

  5,還要廣泛閱讀陶淵明,應瑒,謝靈運,謝眺,阮籍,庾信,鮑照等漢魏六朝名家之作。

  這其實反映了曹雪芹的見解,實則是曹雪芹在教人如何學詩,那至少是他那個時代最佳的學詩門徑。

  當然,還可以走另外一條路:找到與自己經歷,思想,氣質,脾氣性格最相近的大作家,他就是你幾百年前的知己,是你精神上的愛人,你對其人其文愛到痴迷,自然會把他連人帶文(其全集)讀熟讀透,會不自覺地模仿他,從遣詞造句、語氣口吻、到思維方式!

  此法優點是進步最快,缺點是很可能模仿痕迹太重,多數很難獨樹一幟,自成一家!

  若有人要問:老話說,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想要得乎其上,成為大家,該走什麼路子呢?

  問得好!理論上說,要取法上上,才能得乎其上!但李、杜已經是頂峰,哪裡還有比他們還高的“上上”?

  李杜當然天賦極高,但也是經過艱苦努力學習而成的,他們是怎樣學的呢?

  且聽下回分解。

您正在瀏覽: 咬文嚼詩之三:學詩門徑
網友評論
咬文嚼詩之三:學詩門徑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