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世俗評說 > 醉里終日忙,壺中把命喪

醉里終日忙,壺中把命喪

手機:M版  分類:世俗評說  編輯:pp958

  現在有些領導實在是太累了,他們文山會海、觥籌交錯、香巢艷窟,日程安排異常緊湊。從辦公室到辦私事、周旋於上級與下級、同事與朋友、妻子與情人之間,整日疲於奔命。於是很多大有作為的領導幹部喪失了他們“革命的本錢”,有專門人士就有關情況進行仔細調查、認真分析、科學論證,做出最終的結論,某些幹部是這樣死的:天天開會坐死,事事彙報煩死,上級檢查累死,工資差彆氣死,老婆年輕愛死。

  今日瀏覽網頁,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則消息——《河南新縣計生委主任飲酒過度死亡被記三等功》(人民網3月11日報道),死後被新縣縣委追授為“優秀共產黨員”的郭世忠,生前是信陽市新縣人口計生委的一把手:總支書記、主任。他的去世在新縣乃至信陽市人口計生部門影響很大: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天,新縣縣政府發出追記郭世忠個人三等功的決定文件;第三天,信陽市人口計生委向全市人口計生系統發出向郭世忠學習的文件。據報道中說,郭世忠的追悼會規格相當高:新縣縣委書記、縣長等在縣城的全體縣處級領導,全體計生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等近400人參加了追悼會。“追悼會上,念悼詞的縣委副書記泣不成聲,講話幾度中斷。”就在一切感動尚在繼續時,群眾的爆料猶如一聲霹靂:郭世忠是在2月26日晚上應酬飲酒過度死亡的!這又是一把惡搞,讓所有那些原來被感動的人大跌眼鏡。

  如果郭世忠的去世原因真是這樣,那新縣人民政府文件(新政【2008】5號)“關於追記郭世忠同志個人三等功的決定”:“郭世忠同志因連續忘我工作,積勞成疾,突發疾病,搶救無效,於2008年2月27日凌晨1時45分不幸去世,年僅46歲。”信陽市人口計生委的決定:“在全市人口計生系統開展向郭世忠學習活動,號召全市人口計生系統部門和服務機構,開展向郭世忠同志學習的活動,爭做郭世忠式的好黨員、好乾部。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舉行報告會等多種載體,大力宣傳郭世忠同志先進事迹。”“學習郭世忠同志,就要學習他忠於職守,忘我工作,不甘落後,勇爭一流的愛崗敬業精神。”一篇題為《如山情懷鑄國策》的追記通訊逐級上報,至今,2800多字的文章還能在“中國人口網”上找到。通訊中寫道:“(郭世忠)年僅46歲,殉職在工作崗位上。”這樣的言辭讓人看了之後,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大家都向郭世忠學習,那學習什麼呢?事實的真相是郭應酬飲酒過度死亡,難不成讓所有人都學他這個樣子——酒桌上把命喪。所以就我個人感覺,在我們這樣一個酒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度,當今請客喝酒成風的社會,上面那麼專家的研究結果顯然有點落伍,沒有把握與時俱進的精神,發現新情況、總結新問題,只是還應該加上這條:酒桌應酬喝死。

  據古人文中記載,造酒為儀狄之功。又有人說酒誕生於周,奉杜康為中華的酒祖。小說中寫到商紂造肉林酒池。回顧我國歷史,最嗜酒如命的可能要數西晉的劉伶。《晉書 列傳十九劉伶》載其放情肆志,常乘鹿車,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而隨之,謂曰:“死便埋我。”其遺形骸如此。嘗渴甚,求酒於其妻。妻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酒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善!吾不能自禁,惟當祝鬼神自誓耳。便可具酒肉。”妻從之。伶跪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仍引酒御肉,隗然復醉。《世說 任誕第二十三》亦載此事。他所做的《酒德頌》中寫道:“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為一朝,萬朝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居無室廬,暮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木盍ke)提壺,唯酒是務,焉知其餘?”說的是:有這樣一個德行高尚的老先生,把天地開闢作為一天,把萬年作為須臾之間。把日月作為門窗,把天地八荒作為庭道。行走沒有一定軌跡,居住無一定房屋。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放縱心意,隨遇而安。無論動靜都隨身攜帶飲酒器具。只是沉湎於杯酒,不知道其他的。可以看得出,劉伶確實是喝到了相當的境界。李白呼喊: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劉伶曾為建威參軍,李白曾供奉翰林。杜甫作《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宗之瀟洒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蘇晉長齋綉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這八位飲者中,賀知章曾官至秘書監,汝陽王李琎系唐玄宗的侄子,李適之貴為左丞相,崔宗之官至侍御史,蘇晉曾為戶部和吏部侍郎,只有“草聖”張旭和焦遂是布衣。由此可見官員喝酒是由來已久的,而且都喜歡多喝。或許是郭世忠深受這些酒林前輩的影響,才落得這樣的下場,使他終於得赴黃泉向這些先賢當面請教,聆聽他們的耳提面命,或許還可以交流一下喝酒心得,然後再痛飲三百杯。

  原來那份郭世忠追悼會上的主持詞,這樣描述:“新縣縣委、縣政府得知郭世忠同志病逝后感到十分悲痛,縣委立即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部署郭世忠同志治喪工作,決定追授其為優秀共產黨員、追記‘三等功’,並專門發文號召全縣廣大幹部職工向他學習。”如今看來顯然是不太合適了,於是過客專門無償為之也為那些為喝酒事業奉獻終生的“仁人志士”訂購了以下這份悼詞:

  鬃先生:

  您的一生,是飲酒的一生,是同各種烈酒戰鬥的一生,先生的一生,愛酒勝過愛自己的生命。先生一生愛酒,把所有的精力和儲蓄都貢獻給了飲酒事業,無論條件多麼艱苦,生存多麼困難,也無論已經喝過多少杯,敬過多少桌,先生都堅持同酒較量,從不退縮,此志終生不渝。即使在喝醉的情況下,先生也絕不認醉,直到不省人事,直到與世長辭。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刻,先生深情的對酒友說:“我一生追求酒的濃烈,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照顧自己的親人,酒精伴我寒來暑往,酒桌陪我從日出到日落,我死後把我的骨灰撒進酒缸,我渴了就來二兩。”

  如今,千杯不倒的鬃先生,竟永遠的倒下了,酒罈失去了一位宿將,酒友失去了一位對手,嗚呼哀哉!

  鬃先生永醉不醒

  如果情況是迫不得已的應酬,不是嗜酒如命的情形,俗話說的好:兵來將擋,水來土屯。把酒桌經驗豐富人士總結出來的《勸酒令和擋酒令》推薦給大家,如果真真是躲不過飛來酒禍,那做好事先準備,到了酒桌上也好沉着應對。

  女士勸男士:

  攻: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給領導倒杯酒,領導不喝嫌我丑。

  守: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舉杯問美女,我該喝多少?

  給中年人勸勸酒:

  攻:一條大河波浪寬,端起這杯咱就干。

  守:萬水千山總是情,少喝一杯行不行?

  請客吃飯,主人勸酒:

  攻:客人喝酒就的醉,要不主人多慚愧。

  守:要讓客人喝好,自家先要喝倒。

  勸妻子管教嚴的男士:

  攻:酒壯英雄膽,不服老婆管。

  守:來時夫人有交代,少喝酒來多吃菜。

  朋友之間勸酒:

  攻: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

  守:危難之處顯身手,兄弟替哥喝杯酒。

  勸喝白酒:

  攻:喝酒不喝白,感情上不來。

  守:只有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互勸喝酒:

  攻:屁股一台,喝了重來

  守:屁股一動,表示尊重。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在他2007年12月10的日誌中寫了一篇題為《中共須作先進的喝酒文化的代表》的文章。文中他說:“我們都知道,中國的各級幹部——不管他們自己願意還是不願意——每天都要參加各種各樣的宴會,有時一天要連串趕幾場午宴和晚宴。每場宴會上都要向一大圈客人輪流敬酒,不敬酒就可能會得罪客人,而這些客人或是上級領導,或是官場同僚,或是投資者,或是中介人,得罪了就可能有壞的後果。而且,越是從沿海到內地、從大城市到小城鎮、從高層到基層,越是盛行喝烈酒、用大杯、一口乾、不喝倒幾個不收場。幾年下來,任你是鐵打的肝、銅鑄的胃,也受傷不淺。有關因公喝酒喝出大事故乃至喝死人的報道,此起彼伏。幾年前,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專門發了一個紅頭文件,禁止各級幹部以傳統的方式向客人敬酒,因為他們豪爽的以海碗頻頻敬酒,曾經喝倒了不少來客,令更多的外商聞之喪膽,不敢來訪。”

  他提倡“先進的喝酒文化”,共有三個要點。第一點,“想喝什麼喝什麼”:你想喝白酒就喝白的,想喝紅酒就喝紅的,想喝可樂就喝甜的,想喝茶就喝苦的,想喝白水就喝沒味道的。總之不要強求別人喝他們不想喝的那種液體,即便你酷愛某種液體。第二點,“想喝多少喝多少”:只要別人想只喝那麼多,就不應該強求他喝得更多,不管是以什麼樣的莊嚴理由。“想喝”比“能喝”一字之差,用前一種提法更尊重飲者的自由選擇。第三點,“想怎麼喝就怎麼喝”:有的人想大杯一口乾,有的人想慢悠悠品嘗,有的人想酒加冰塊,有的人想暖壺溫酒,有的人想啤酒里摻威士忌,有的人想葡萄酒里混雪碧,你可以提供建議,但不要強求對方照辦,隨他(她)的意。

  在現代社會,先進的喝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這樣的做法不僅會為主人和客人省卻宴會上的無窮壓力,為他們的健康增添長遠的助力,也為公款的節約提供一大機會。這種先進的喝酒文化必須由領導幹部帶頭提倡,才會逐步推廣,蔚為風氣。而且煙酒向來不分家,官員們在作先進的喝酒文化的代表的同時,也應作先進抽煙文化的代表。

您正在瀏覽: 醉里終日忙,壺中把命喪
網友評論
醉里終日忙,壺中把命喪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