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信仰
手機:M版 分類:情感隨筆 編輯:得得9
你的信仰 標籤:致加西亞的信
我並不知道,這樣的文字是否還會有讀者。半年之前,火車奔馳在歸家的路上,車窗外飄過雨點。在一張空白的A4紙上,我用鉛筆寫下這個標題,心情散亂地用陌生的詞彙組織句子,晦澀而無以為繼。六個月後,我只記得這個標題,剩下的詞句隨着那張紙片早已不知遺落何處。
似是我的信仰。
在這個微博盛行的讀圖時代,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閑散的心情去構造和閱讀這樣長長的句子。因為,一條個性簽名、一個心情狀態似乎就已經可以表達或者宣洩自己的情緒。但終究,這樣的簡短只是一閃而過,它們很難做到古詩詞般地精鍊,因此很難詮釋描述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況且,人們在信息爆棚的現代社會已經沒有太多時間去咬文嚼字。
我寧願去看一場電影,追一集動漫,斗一盤地主,玩一局Dota。
7年前的那個夏天,體重不到50kg的我拖着行李箱穿過一扇陳舊的鐵門,順着長有青苔的階梯開始了一年的復讀生活。我依然清楚地記得,女房東枯瘦如柴,男房東像一尊彌勒佛。
復讀班的教室並不大,卻擠下了一百多個重新放飛的夢想。那時候我的信仰很簡單,考高分,去北京,完成和她的約定。7年之後,她已成婚,即將生子。那個時候,我不懂什麼叫愛情;現在,我依然不懂。
然而,在一路向北的獨孤中,我固執地把它當成自己的信仰。其實,本質上,我們所愛的更多是自己以及自己的夢想。
沒有遺憾,沒有後悔,沒有得到最初設想的結局,卻收穫了一路的歷練與還算光明的未來。
2013,來到北京的第7年,到了該與這座城市說再見的時候了,如果2012還不是世界末日的話。
這座夢想開始的城市已經大到沒法安放我的另一個夢想。下一站,蘇州?南京?深圳?誰知道呢。想借用一位好友的簽名:給我生活,地方隨便。
然而,顯然,我們都不是隨便的人。
如果我說,愛情依然是我上半輩子剩餘時間裡追逐的信仰,我依然可以將它跟事業完美結合么?
如果我說,我的上半輩子要為安頓我的父母和家人努力掙錢泣血打拚時,這算不算是夢想對現實的低頭或回報?
如果我說,那天廣渠門下窒息而亡的中年男子在汽車和生命間不那麼猶豫,可是誰又能料到這會是北京61年來最為暴戾的一場大雨?
在生命和健康面前,夢想和信仰真的那麼微不足道么?可是,又有多少人要為夢想和信仰犧牲健康甚至放棄生命。這夢想和信仰可以是一碗綠豆鑲嵌的稀飯,一間寬敞舒適的房屋,一輛昂貴拉風的蘭博基尼;也可能,是一種非人壓迫下的抗爭,一次完整無遺憾的愛情,一抹留名千古史的驚俗駭世。
你我皆凡人,這,無關乎耶穌、默罕默德、釋迦摩尼。
也許我們一輩子都在找尋一種存在感。
我們沿着別人走過的道路勾畫著不一樣的軌跡:誕生,哭泣,站立,成長,上學,工作,結婚,生子,老去。外界的反饋映證了我們的存在,我們活在彼此的眼裡,因此在生存權得以保障的情況下,我們希望光鮮亮麗,想要完美無瑕,渴望被肯定,被接納,被讚許,被光注,被愛。我們慢慢地發現,沒有人可以完美無缺,也沒有人會被所有人肯定、接納、讚許。我們沒有理由因此而哀傷,而哀傷有的時候也並不需要一個充分的理由。
即便再理性,我們也擺脫不了情緒的波動,因此有了酒精,煙草,音樂,文學……
在這個文藝青年泛濫多元的年代,文藝卻似乎離我越來越遠。隨着年歲的增長,不再那麼矯情脆弱,轉而詼諧調侃、世故圓滑。不知道,當我老去的時候,是否還能回憶得起這樣的句式,這樣的表達。
有人說,真正的文藝青年是天生的悲劇者,他們不是為生活而活,他們是為理想中的生活而活。他們有着天馬行空的思想和過人的才華,卻註定要情緒化地面對現實生活的衝擊與摧殘。可是,即便這樣,他們依然信奉着精神層面的追求,像梵高的向日葵,像貝多芬的交響曲,像米蘭昆德拉的布拉格之春,像詩人食指在文革時期寫下的句子: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台/當灰燼的余煙嘆息着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
Bywyz
2012年7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