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原名叫藏菜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小景
青菜原名叫什麼?看似簡單的問題可不一定人人都知道的哦。
其實,青菜的栽種歷史很長了,只是它一直不叫青菜而讓人誤認為不悠久的。它有過多個曾用名,如大菜、白菜、菘菜、箭桿菜等,還有一個常用名字便是叫“藏菜”。我從小就把青菜叫作“藏菜”,直到現在,上海西南地區農民仍習慣把青菜叫作“藏菜”。而“藏菜”這個名稱的歷史也相當悠久了,至少明朝時的上海人(也包括其他吳地人)就是這樣稱呼的,如徐光啟在他的著作《農政全書》中就有“藏菜,七月下種,寒露前後治畦分栽”的記載,而沒有“青菜”的說法。明萬曆《嘉定縣誌》物產篇中也說:“白菜八月種,十月收,俗名藏菜”。事實上,近到1950年代中期,人們不僅口語中這樣說,書面也是稱“藏菜”的。我手頭有一份1956年上海西郊區人委的統計報表(複印件),上面還專門列有“藏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等等數字,也沒有青菜的名稱。這可證明,青菜在上海產地,一直稱作“藏菜”的。
不僅上海郊區稱“藏菜”,在我們的貼隔壁,即原蘇州府地區也一直這樣說的,如長洲、元和、吳縣(都是今蘇州在各個時期的不同稱呼)的地方志書都說:“藏菜即箭桿菜,經霜煮食甚美”、“藏菜……秋種肥白而長,冬日腌藏以備歲需”。1998年出版的《蘇州方言詞典》中,還收有“藏菜”的詞目,不過,它用了個同音字:“床菜”,其釋義是:“青菜”。而同一詞書中“青菜”詞目的釋義是:“=床菜”。可見“藏菜”、“床菜”、“青菜”,都是同一種蔬菜。歷史上,上海方言深受蘇州方言的影響,上海閑話中的“藏菜”是不是來自蘇州話,以及《農政全書》是不是最早使用“藏菜”一詞的,還有待考證研究,但它至今還保留在上海西南方言里卻是個事實。
藏菜除了現炒外,其重要特點是可以腌成鹹菜(上海閑話叫“鹽菜”),“為御冬旨蓄”,將它藏於冬天再吃。過去冬天蔬菜供應是淡季,沒有綠葉菜時,農民們就吃鹹菜,“貧家一樣過肥冬”。藏菜的得名可能與它的這個特點有關。而將腌的藏菜炒來吃(這有一個特定的方言動詞,稱“{“火婁”,系一個字,音摟}鹹菜”)另有風味,以至今天有人想到要作秀於鹹菜了。
其實,從語義與邏輯上講,稱“藏菜”要比稱青菜準確得多。因為青菜里還有塌棵菜、食用油菜、蔓菜等等之分,藏菜僅是青菜中的一個品種。當代人把它稱為“青菜”,是將屬概念當成了種概念,客觀上造成了語義的混亂。正像我們只能將“水果”當作各種果品的總稱,而不能將某一種具體的品種稱作“水果”一樣。只是在強勢語言面前,富有地方特色、表義準確、流傳有序的“藏菜”離現實生活越來越遠,只能在上海西南鄉下頭閑話中找其歷史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