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生活隨筆 > 誰的交通文明

誰的交通文明

手機:M版  分類:生活隨筆  編輯:pp958

誰的交通文明 標籤:兩個文明建設

  說是交通文明,實際上,文明與安全緊密相連,不文明不安全。行進在車水馬龍的公路上,小的隨性,不受約束,可能是一次事故的導火索。

  聚焦幾個場景或點,看看交通文明:

  一是學校門口,尤其是有小學、幼兒園的校園門口。一到上學放學的時候,第一印象是車多。自行車、電車、摩托車、三輪四輪電車、汽車,各種各樣的車擁擠在一起,加上趁着人流量大做做生意,不斷往前挪一點佔一點的各色攤販,一時之間,說是亂成一鍋粥並不為過。偶爾打架吵嘴在所難免。但你能時時看到的是擠來擠去的一輛接一輛、橫七豎八的汽車。靠邊、停車、倒車、拐彎,一件不少,做來從容,毫無局促、臉紅,有的還不停鳴笛,催促騎車的人,有的是狂摁喇叭,不知有多大理由。

  二是沒安監控的紅綠燈路口。這通常是偏遠路段。比如筆者所見縣城外環路某路口。與它相交的是連接幾個村莊的不太寬的一條柏油路,新安的紅綠燈被外環路上的車流忽略,尤其是重載車,原因無他,沒有監控,沒有處罰,能過就過,剎車啟車,多麻煩多費油。這苦了另一條路上的人和車,不能看紅綠燈,只有膽戰心驚,有紅綠燈比沒紅綠燈更慘。更讓人揪心的是,一般到路口了,各色機動車把速度提得更快,該減速或者停車的地方反而成了加速通過的地方。

  三是電動車騎行者。這是矛盾的一個群體:既處於安全弱勢,又缺少自我保護意識,還缺少交通知識。往往老年人、青少年、婦女居多。他們往往漠視身邊的汽車,漠視規定的非機動車路線,有時甚至無視紅燈。抱定“有車有什麼了不起”、“我走我的看誰敢”之類的想法,我行我素、唯我獨尊、個人至上的不在少數,其最大惡果是指向他們自己的,不知他們想過沒有。有平坦安全、有涼爽樹蔭、有安全隔離帶的非機動車道不走,不知道到底為誰任性。損人害己,這樣的事誰在做?

  誰的交通文明?大家應該問一問,到底誰的交通文明,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

  在城市鄉村的街道,駕車高速疾馳的您,可曾想到,那躲閃的行人、倉皇的騎車人可能就是您的父母、您的妻子、您的兒女,甚至,那可能就是您自己?可能父母茶餘飯後出來遛彎,可能妻子騎車買菜,可能兒子放學回家......您自己放下汽車的時候,有時也會騎車,對嗎?有時也會步行散步或者逛超市,對嗎?所以,那被您忽視的人,那讓您不耐煩的人,那讓你嫌棄的人,可能就是您珍視的人,也可能就是您自己。

  還有似乎是小節的一件事:鳴笛。其實鳴笛反映出的是您的態度,是與人交流的直接體現,善意惡意盡在其中。鳴笛是不得不的選擇,是一種底線,應該盡量不使用;使用則適可而止,達到提醒的目的即可。您比不開車的群體,更多地佔用公共資源,更多地佔有安全強勢,而彼此都是平等的人。您沒有資格把鳴笛當做催促、煩躁、泄憤,甚至炫耀的工具。這樣做的人,不僅僅是素質、文明的問題,更是理智、意識出了問題,很多腦殘行為就是這樣發生的。當然,最有說服力的辦法就是親身體驗:在您身體的近旁、在您學習、生活、工作的旁邊,讓笛聲突然響起。如果有刺激,有惱怒,有煩躁,更多壓抑和無奈,您不必在意,那個一邊摁喇叭,一邊罵罵咧咧,有時也哼着小曲、聽着音樂的人很可能就是您自己。

  還有叫人揪心的一件事:過馬路。有時路人要穿過馬路,即使看到汽車在五十米以外也不敢通過,猶豫不決,為什麼?因為那邊的汽車沒有絲毫減速的意思,高速得讓人心裡沒底,車與人相交,誰都知道後果。用這樣的脅迫思維開車,還得意洋洋,是沒有道德底線的。

  不僅是開車,當下的社會,持有這種思維的人很多很多;恍惚間,讓人誤以為整個社會沒有了道德底線:種菜的,賣菜的,加工食品的,養牛的,賣奶的,街頭小販,標準工廠,跨國公司,等等,以收穫金錢為唯一標準,打碎了其他一切枷鎖,誰不如此,誰是傻逼。有誰想到過相對方了嗎?沒有。有誰想到過在另一個場景里,彼此關係反轉?社會奉行如此標準,就是最下流的社會,即是絞肉機式的社會。其實人人為肉,無一倖免。誰多賺一分是一分無論其他誰是腦殘,誰想到了還不從自己做起絕不是精明,誰得意洋洋賺夠便宜絕不是社會精英而是最大的社會渣滓。什麼是執迷不悟?做傻事一直不知道改正也。身處執迷不悟的社會,要有點從我做起的勇氣,有點自我犧牲精神。按上述觀點,九九歸一,一切為了自己,犧牲說又從何而起呢?概因步調不能統一,誰先做誰就要失掉一些表面利益。寫作都140以內的時代,表面利益就是核心利益,就是最大利益,大家沒有凝神靜氣的定力,注意力倏忽分散,從我做起真的是一種犧牲。

  說回來,交通文明到底為誰?社會文明到底為誰?就是為了您最珍視的家人,就是為您自己。從根子上說,沒有犧牲,只有收穫。

您正在瀏覽: 誰的交通文明
網友評論
誰的交通文明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