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月岩追思

月岩追思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我曾三次到過月岩。可每次到達那個地方時候,我卻發現,我對她的思念,不是她的神采與丰姿,而是我的心靈依戀。

  一九八六年的夏天。我是一個不諳世故的懵懂少年,月岩在我的心中猶如一位神仙大佬,我只聞其名而不見其影。終於在那天,我與兩位同學,騎上自行車,出縣城,沿着一條砂石公路,在飛揚的塵土中,踏上尋訪仙蹤的道路。不知蹬了多久的車,我過了一村又村,不斷地問路,又不斷地休整,像是在進行野營練訓一樣,考驗我們的身體素質的同時又培養我們的生存智慧。腳下的路也在沒斷地變換着,時而是顛簸的石渣路,時而又是崎嶇的泥土路,時而甚至是田埂小徑,我們東彎西轉的,中午時分我們才體味到她的道骨仙風,見到了她那我久仰的真容。可這與心中的月岩有很大的落差,這造型與我村裡的石頭山一樣沒有多大的奇特。只是一條從東往西蜿蜒穿山而過大的有點出奇的岩洞,讓我們有些驚嘆。中間是空曠的大廳,大廳上頂的岩石已崩落,形成圓盤似的天空高懸着。刺目的陽光從岩頂直撲下來,像是玉皇大帝的神光護送神仙下界到此來似的,迅猛而火辣。仰頭觀望,又如一輪滿月中又出現了一輪太陽,是魔幻中的“日蝕”。坍塌下來的岩石零亂地散布着,其間有的已長滿了梔木、映山紅等灌木,在這中空的崖壁上也長滿了小雜樹,好像給這輪滿月鑲上了錦翠的花邊。大廳的右側層理分明的石灰岩岩壁上有大小不同的石刻。我們不懂其深義,只是一遍又遍地從東到向西,又從西向東走,欣賞那“月有陰晴圓缺”的月相變化,可也無法體會出其中深邃道理。後來,我們又在東面的石壁上看到了用何紹基字體新刻的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這使我們的思想有些跳躍,很有點穿越的感覺。

  時隔近二十年後的二零零四年國慶假期間,我攜妻女,來到月岩,為她們普及本土文化而盡我的責任。這時的月岩對我來說猶如一位“待字閨中”的美少女,總希望她早點被推介出去。

  那天一大早,我騎上我裝備一新的第二代“嘉陵”摩托車,飛馳在平坦的公路上。不到兩個小時,我們已經來到了月岩的西側。我們把車停在路旁,沿着一條曲折的田間小路,漫步而來。這時的月岩已有人在觀賞了。我充當她們的導遊,介紹如何欣賞月岩。首先指出了月岩的美學價值,還跟她們講解了月岩的科學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月岩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億萬年前,這是一片汪洋大海,在地殼慢慢上升的過程中,先在岩溶作用下在地下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地下岩洞,在進一步的上升中,經漫長歲月的侵蝕風化等作用,形成月岩山這座造型奇特的孤峰,后又岩頂坍塌,在山的中央形成了岩溶漏斗,或說是小型 “天坑”。月岩是有幸的,也她不僅在其造型上有美學價值,地貌學上也具有的科研價值;她還與周敦頤,徐霞客,洪秀全等歷史名人聯繫在一起,因渲染上了一層濃厚的文化色彩,具備了更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周敦頤在這裡悟出了自己的宇宙哲學,寫出了《太極圖說》一書,闡述了自己獨特的觀點,成為宋代理學的開山鼻祖。徐霞客夜宿此岩,考察了月岩的形成和構造,得出了“永南洞目第一”的結論。洪秀全也在此發“天生好景觀不盡,餘興他年再來游”的感慨。月岩是一座自然迷宮,也一座文化寶藏。

  又時隔近十年,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我們高中同學舉行了畢業二十周年紀念聚會。不少在外地工作遠道回來的同學要求了解一下道縣的發展。我又一次做了義務導遊。我搶先上了一位同學的豪車,帶他們先感受縣城繁華,重溫母校的溫馨,然後去體驗工業城的大氣,又觀賞了濂溪故里的舊貌新顏,最後還是要去一睹那千年不變的月岩的芳容。我感嘆這時的月岩,她變成了一 “大齡剩女”,恨嫁不能。同學們也都感喟到,周邊縣的旅遊業都風起雲湧了,而我們縣卻依然是波瀾不驚,濤聲依舊。月岩這麼好的內才外型,卻走不出這大山。桂林的象鼻山,就那麼一點點,卻能成為桂林市的代名詞。這時的我,只能向他們替月岩訴說苦衷了。月岩和桂林是一脈相承的,都是岩溶地貌,具有相似性,他倆又相距這麼近,在旅遊上這就犯了忌。其次月岩孤芳自賞,不像象鼻山那樣,與灕江相依相伴,象鼻山因此有了靈性,更重要的是她與伏波山,西山,七星岩,蘆笛岩等眾多兄弟姐妹在一起,具有明顯的群集性,這就給了遊客充夠選擇景點的空間。最重要的是,象鼻山她有桂林市這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相托,猶如有了這大紅大紫的貴人相助,不風光都有困難。試想一下,我的月岩如果身置那樣繁華錦地,也是一樣是身價過百億。月岩憑藉自己的條件有幸成為一處勝景,不幸是養在深閨,她還在等待大富大貴的真命天子出現而已。“你說的是司馬遷的《伯 夷 列 傳》‘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雲之士,惡能施於後世哉?’不是在講月岩。”我是在講我們所有如月岩一樣默默無聞的人,在中國經濟騰飛的今天,伴隨道州這位世紀新貴的崛起,月岩也將會走進更多更遠人的視野,道縣人民也將會有更多出彩的機會!”

您正在瀏覽: 月岩追思
網友評論
月岩追思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