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遊記隨筆 > 一覽眾山小

一覽眾山小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一覽眾山小

  愛好攝影的朋友邀我去泗洲頭靈岩山採風,我遲疑一會兒還是答應了。遲疑,是因為我怕我這二百斤的身軀克服不地球的引力,還沒到海拔400米的半山腰就有可能打道回府,掃了朋友的興緻。

  那天天氣極好,光線透明。在我的提議下,下午三點驅車前往。我自認為,拍險峻的山峰,日落前的斜陽極具表現力,畫面有層次感。要說靈岩山,我可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我每年因工作關係,幾乎都要從她身邊路過,偶爾也查閱一下有關它的圖文資料,陌生是我從來沒有實地攀登過,也就沒有真正體驗她那“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廬山真面目。

  記得二十年前,我在新橋海台駐農村工作組。一天,組裡分配我和一村幹部去寧海岳井催討多年的集體承包欠款。坐車去呢,要繞蟹鉗港灣來回一百多公里。後來村裡派個抲小海的木質漁船跨過中央塘海灣直接送到對岸的岳井鄉。船走到一半時,我環顧四周,忽然發現遠處的靈岩山,漂亮極了。溫暖的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從海上遠眺靈岩山別具風味,只可惜身邊沒帶相機。從那時起,想為靈岩山拍一張角度獨特與眾不同的風景圖片,成了一種揮之不去的心愿。

  “到了,夥計,想什麼呢!”朋友的提醒,打斷了思緒,車子己停在了山底的一座寺廟前。“這叫靈岩寺,等會兒從寺后的山路上山。老兄,打點精神,上山可是要做‘貢獻’的啰。”朋友帶路,我隨其後,沿着彎彎曲曲,忽高忽低的山間小路向山項進發。剛開始,看着沿途的奇峰異石,呼吸着竹林間飄過來清涼的山風,時不時和朋友調侃,到也興緻盎然。僅僅過了十多分鐘,感覺身體的重心在一點下垂,下肢象灌了鉛一樣,似乎不聽大腦指揮了。“兄弟,還有多少路啊,長時間不鍛煉,一下子透支恐怕吃不消吧。”我有點想打退堂鼓了。“沒一點點路了,堅持下,繞過這塊巨石就是水泥澆築的路面了。已經一半了,照片還沒拍呢,現在下去不等於白來了?”。朋友說話時大氣不喘,神情自諾。想想也是,不是要完成一張獨特的照片嗎?現在不挺住,下次要等到猴年馬月呀。咬咬牙,繼續“貢獻”吧。

  繞過巨石,山路陡然好了起來,也陸陸續續碰到上山和下山的人群,其中大部分是香客,他們肩上都搭一種黃色的布袋。與此同時,我也產生了疑惑,他們分明是從另一條路上來下去的嘛,我們為什麼要走七拐八扭的碎石小路呢?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哈哈,我是故意帶你走那條小路的,讓你們這些整天坐辦公室的也償償苦頭唄,鍛煉鍛煉也好呀!

  原來如此。

  在一處三平方米左右的平台專供遊人休息的地方,走上來兩個挑夫,一個挑着副食品,一個挑着小百貨。我看着他們挑着百十來斤的東西並不顯得吃力,乘着他們休息抽煙那會兒,我主動上前和他們搭訕起來:師傅,今年多大啦。其中一個說,我71,他今年68了。我一症:這麼大年紀了?還真看不出來,我空着手都極感疲憊,而他們還挑着東西仍顯精神抖數,這人和人之間的差別為何那麼大呢!不過也正是巧遇這兩位挑夫,給我最後的登頂,增添了勇氣和信心。

  到了山頂的靈雲庵,我們向尼姑要了點水。朋友指着庵後山丘上的涼亭說:再加把勁,翻過涼亭就是我們要拍攝的最佳位置。我也只好惟命是從,拾級而上。果不其然,站在亭下不遠處一塊巨大的岩石背上,向東望去,茫茫大海,魏魏群山,帆帆船影,百里風光盡收眼底。尤其站在主峰頂端居高臨下,靠東約二百處的次峰象似被踩在腳下一樣,有着“山登絕頂我是峰”的快感。陡峭的山峰猶如破土的竹筍,突兀其間。我在取景器中按照自己思路構圖,立即按下了快門。這張來不易的作品,也是我此次去靈岩山最大的收穫。為了讓更多的人分享我的勞動成果,我發布到象山港論壇攝影園地里,取了個很霸氣的名字《一覽眾山小》。

您正在瀏覽: 一覽眾山小
網友評論
一覽眾山小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