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中游九龍灣公園
手機:M版 分類:遊記隨筆 編輯:pp958
序
九龍灣公園是德州古運河風景區的一景,佔地260畝,始建於2009年10月。而整個景區,北起文革橋下游500米,南至彩虹橋上游1000米,全長5。3公里,總投資4。6億元。景區以廣場為中心,一河兩帶為軸,呈現一縱一橫五區的格局;以一宮一寺二碼頭、一園一塔兩廣場、一樓一驛三牌坊、一河兩街兩公園為景觀載體,再現德州十景景觀。
九龍灣公園位於古運河東岸水廠路西端,由擁翠路環繞。公園內有龍灣六景,分別是:疊翠覽勝、沁雨櫻園、紫藤花語、綠苑群芳、靜水清心、葳蕤曠野。
霧是景的詩,時近霜降,霧是常客,而今天的霧格外有詩意。從水廠路上運河大堤,向右一拐便是九龍灣公園雕樑畫棟的門樓。薄薄輕霧中的門樓,像藍天白雲中露出的天門,若隱若現讓人稱奇;“龍行運水常來此灣小憩,鳳舞九天也羨斯園美景”是郭延東先生撰,著名書法家丁興才老先生書的楹聯,在大紅的廊柱上金晃晃、雄渾、雋永的墨寶,在霧中格外鮮艷。
步入公園是方磚鋪就的露台,從露台上舉目望去,是白霧瀰漫綠樹簇擁着的九龍壁,活靈活現,晨練的男男女女在九龍壁下翩翩起舞,這良辰美景是政府獻給人民群眾的一份厚禮;迎耳傾聽,是絲竹之聲,像是菊花散發出來的清香,絲絲縷縷沁人肺腑;一陣清風,霧就像是掛在雪松上的紗巾,景隨霧動是人間的仙境嗎?實不是隨便能見的景緻。霧是景的詩,詩景的魂。逆行數步,沿階而下,便入佳境。燕草萋萋,圓潤修長而翠綠;楊柳挺拔,偉岸婆娑而知節,心知此是疊翠覽勝。
越過九龍石壁,緩緩而行,路邊的小亭映入眼帘。匾額上書有“古井亭”三個古樸大字,才知道九龍灣里還有古井。傳說大禹治水鎖九蛟於此,開運河不敢攖其鋒,避而遠行,故名九龍灣。與此相對,運河灣里有王八窩,大旱之年深不可測,尋常之時風急浪高。古時每逢運河大汛,井中隱隱有狂濤之聲。蛟乃無角之龍,其真面目後人不敢落實,唯恐做了莽撞的洪太尉。亭柱楹聯不敢書其事,避而說“紫藤架下遙聽運河老船調,古井亭邊細品龍灣甜水謠”。對面便是“紫藤花語”,運河經濟開發區人民盼望着聽到老船調,開通運河造福於人民。
舍此亭北上高堤,便是迴廊拱擁着的攬翠亭。迎面的廊柱上書一幅楹聯:“運河潤沃野東西南北皆勝景,龍灣沐朝陽上下八面盡春風”祝福着人民的幸福生活;中間的“攬翠亭”突兀而臨下,園中之景色盡收眼底,擁紅攬綠是夏天的田園詩情;向東是“觀瀾亭”,亭柱上書“千年流水留古韻,盛世漣波盪新聲”,廿畝方塘,水波粼粼,悠閑地游魚安然自得,也是人們的期盼;春水的渾,夏波的濁,哪比得上秋天的“靜水清心”;折返而向北,盡頭的廊柱上也書着楹聯,那上邊寫到:“濛濛細雨輕敲柳,煦煦柔風暗觀花”,不正是今天的詩情話意嗎?
沿北岸西行,高樹參天,是“葳蕤曠野”。因時進深秋,遇冷的霧濕透了樹榦,沿着樹榦流了下來;金黃的槐樹葉子在陰冷的秋風裡瑟瑟發抖,失去了夏日的蔥籠和茂盛,滴滴淚水像是訴說繁華易失,要珍惜光陰。陰冷潮濕的秋,影響了遊人的心境,南行、難行、南醒。一座牌坊在一片秋色中顯露出來,金瓦覆頂,藍白彩繪甚是醒目,這是到了“啟秀”牌坊,也是公園的西門。再向前走南有“厚德”牌坊,東南是“崇賢”牌坊,原來是取“厚德啟秀,崇賢重教”之意。
在“古井亭”向南是“紫藤花語”,紫藤架下看花語。“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在少年”出自《增廣賢文》;“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是《弟子規》的名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出自《左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出自《中庸》。難怪遊客帶着孩子在紫藤架下流連忘返,道德教育是為人父母的第一責任,設計師也想到了。
再南行,一泓灣水傍垂柳,垂柳樹旁露出一角水榭。匾額上書“聞鶯水榭”,伯勞鳥在樹枝上不厭其煩的叫着“別下地了哥哥”,“不如歸去”——-水榭四角八柱,門柱上龍飛鳳舞草書一對楹聯,上聯寫到“三春重至綠楊蔭畫眉鶯囀”,下聯則是“四座清風紅柳枝行音繞廡”也相映成趣。待明年春年花開,畫眉鶯囀定時另一番景象!
東行百步是“靜怡軒”。“軒”本是有窗的長廊,只怕是遊人糟蹋了建築,有了門也有了窗。軒房前也是一泓清水仰着睡蓮,那軒古樸典雅的影子倒影在水中,又多一景。遊人坐在巨石之上,欣賞着雄渾的楷書寫成的“靜翰鳶翔魚耀無此地理,怡觀水瀉荷眠儘是天機”令人深思。過此軒,緣路行,忽遇青石巨壁,上書“九龍灣公園”五個大字,氣勢磅礴。
有人不禁有異,此是何景?轉過來,看九龍騰飛,便知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