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優秀隨筆 > 春節隨談

春節隨談

手機:M版  分類:優秀隨筆  編輯:得得9

  自古以來,春節(過年)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為看重的一個節事。每逢春節臨近,遠在異地他鄉漂泊的遊子們就歸心似箭。一年到頭不能承歡於膝下,只能在這時候不管千里萬里路迢迢,都要趕回合家團聚,對空巢老人儘儘孝道,聊表寸心;對孤兒般的留守兒童儘儘為人父母之道,讓他們享受一下父母親的溫暖。親戚朋友也可以輕鬆地聚在一起,吃幾口久違的家常菜肴,幾杯家鄉的熱酒下肚后,話匣子就打開了,相互暢談自己一年來工作、學習和生活中的成敗得失,其情其景讓人過目難忘。

  要說這過年,雖然全國各地風俗不同,但大部分還是相通的。這裡,不妨來諞一下我們陝南安康農村過年的一些瑣事,權當給這個延續至今的古老習俗做道家常下酒小菜,能否合你胃口,各取心上愛。

  俗話說:小娃過年,大人過難。我的老家坐落於小城安康東南10公裡外黃洋河畔,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的紅霞村,當地人稱“迎風壩”。她雖然名氣不大,但卻擁有着小橋流水般的江南靈秀風韻。在這塊曾經生養過我的熱土,對於過年這個流傳已久的風俗,卻有着別樣的特有風情,讓人念念不忘,回味無窮。

  記得小時候,雖然家裡比較貧寒,但父母親對過年卻最為講究和注重氣氛。因為在那個缺吃少穿的歲月里過年,就意味着會把很多平日間積攢下來捨不得吃、白米細面和水果點心等好吃好喝的東西統統拿出來,就可以穿上渴盼已久的新衣服,就意味着又長大了一歲。而父母們雖然也喜歡過年,但發愁的卻是如何解決一大家人過年時吃喝穿用所需的錢物。想到辛辛苦苦一年到頭了,讓家人奢侈大方一次總還是要的,這一切又得必須解決,也就只有想辦法了。

  童謠:臘八、臘八,吃了臘八就要過年啦。自從臘八節過後,我們就開始板着指頭一天天地盼着過年。通常,自那時起,父母們就開始男人主外、女人主內地分工忙活着籌備年貨。

  首先是招呼左鄰右舍以及親朋好友前來幫忙殺年豬。這天,大家完全可以放開肚皮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一起分享收穫的喜悅,同時也聯絡了大家的感情,增進了友誼。所以,請喝殺豬酒是大家最為開心的時候了。此時此刻,最痛苦又最高興的當屬這家女主人了。看到自己一年來一瓢水一瓢糠辛辛苦苦餵養的大肥豬,被宰割成了一大堆鮮美的肉塊,心痛過後更多的是高興。

  常言道:長工短工,臘月二十三滿工。因為這天是傳統習俗中的小年。不論你是做什麼的,到了這一天,一年的辛勞就算到頭了,都要去結了賬,拿上工錢歡歡喜喜地回家過年。我們當地人,一般都要在小年這天用豬頭、白面饃饃和香表拜謝灶神爺。意為在他這天道別凡間,上天去與神仙們共度春節前,好好感謝一下。同時,希望來年再給這家主人賞賜不缺吃喝、豐衣足食的好光景。

  打揚塵。我們這兒,一般是在小年後的二十五、六,選個日子專門來把家裡疙疙腦腦的地方統統打掃一遍,清洗一下積塵,把屋裡屋外收拾的乾淨整齊。把那些廢舊雜物該丟的丟,該扔的扔,意即辭舊迎新。也免得過年來客笑話不講衛生。忙完這些后,父親就要帶着我們,一般都是長孫代表全家去給祖墳敬香燒紙錢,讓先祖們也過個幸福年。

  二十八、九兩天最忙碌了。農村的熟食一般都是自己做,母親忙着蒸饅頭包包子、燜雞、滷肉、炸丸子和魚等等,品類花樣繁多。我們這些小孩子們幫着給灶膛里添火打下手,有時候還不忘忙裡偷閒地去偷吃一點零嘴。因為都知道一般這時候大人們是不會責怪自己孩子的饞嘴。吃的東西準備停當后,就和父親去村頭的供銷社買些寫春聯用的紅紙和貼畫,此時我們就要抓住機會,纏着大人給我們買些糖果和零散的鞭炮、氣球等玩具,免得到時候看到別人玩耍眼饞。

  臘月三十(除夕)早,我們不僅要忙着給家裡的門窗貼上對聯、門神、窗花剪紙以及屋裡牆面貼上紙畫等,還不忘給飼養牛、羊豬等畜牲的圈舍,也貼上一副“槽頭興旺”之類的吉利話,甚至還會去給村頭的土地廟也貼付春聯,祈求土地爺保佑我們一方平安、風調雨順。

  待一家老少從小到大挨着洗完澡后,飯菜也準備的差不多了。老老少少一大家子,熱熱鬧鬧,高高興興地團聚在一起,有說有笑地吃團年飯是必須而不可少的。八涼八熱的“八大件”菜吃到第三個,該到了敬酒的時間,這是每年我們這些做晚輩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不管多小的孩子都要從長輩的上席開始按順序敬過去。對於他們來說,此時表現最為樂意和賣力。因為只要你酒敬的好,敬酒詞說得中聽,長輩酒喝的乾脆利索,往往得到的紅包就豐厚。有時候,忙活了半天,卻沒有說到點子上,漲的那個小臉蛋通紅,卻逗得大人們哈哈大笑。吃團年飯中,魚這道菜必不可少,意取“年年有餘”。飯桌上,大人們雖可以談天說地,但特別忌諱說不吉利的話,生怕給一家人來年帶來霉頭和厄運。在外工作的人千辛萬苦趕回家,就是為了吃上這頓團年飯,算是為這一年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給祖墳送去祭祀的亮燈后歸途中,看家家戶戶懸挂的一個個大紅燈籠,把漆黑的山村夜空點綴的狀若繁星般閃爍。除夕的午夜,零時的鐘聲剛進入倒計時,不知道哪家鞭炮就急性子的響了起來。頓時,剛才還沉浸在一片祥和寧靜中的整個村莊,立即就在這驚天動地的鞭炮聲中沸騰了起來,爭先恐後生怕被別家搶了好彩頭似的燃放着。隨風飄來的一陣陣瀰漫的硝煙中,夾雜着一股股濃烈的酒肉馨香讓人神往。隨着村頭村尾家家戶戶此起彼伏不斷的辭舊迎新鞭炮聲,意味着舊的一年過去了,新的一年來到了。這時候,全家總動員,開始包餃子。對於小孩子來說,最有趣的要數女孩子們麻利地洗凈了手,用心的過去給媽媽幫忙學竅門。而男孩子們聽到鞭炮聲,早就坐不住了,都偷偷溜出去打着簡易的燈籠,成群結隊地東家游西家逛鬧着玩,不時地點燃一個鞭炮嚇唬人。那時候,農村經濟條件有限,雖然沒有城市裡燃放的大型煙花,但玩幾個小鞭炮大人們倒是能夠保障的。走家串戶中,還不忘嘗一嘗比一比村子里各家的零食誰家好吃。

  俗話說:臘月三十晚上的火,正月十五晚上的燈。除夕夜,一般習慣要圍坐在紅紅火火的大火塘旁,一邊喝着溫熱的自釀土酒,一邊吃着火爐上吊罐里燉得香噴噴的豬腿,一家人有吃有喝、有說有笑的“守歲”。全家人通宵不睡覺,即使睡覺也要等到子夜零時燃放了鞭炮,敬奉了家神,祈求新年五穀豐登、人財兩旺后才能睡覺。

  大年初一,作為新年第一天一定要起早,切不可睡懶覺,給人留下懶漢惰夫的形象。早早吃完餃子后,穿上新衣服,在父母的帶領下,滿臉的喜慶,逢人就道:年過的好!對方謙恭客氣地回一句:年在你們那裡呢!拿上禮物去左鄰右舍、長輩親戚朋友家拜年,小孩子們則不亦樂乎的討要壓歲錢。在一家家張燈結綵充滿喜悅的農家小院里,前來拜年的、回節的親朋好友圍坐着邊嗑瓜子邊閑聊,享受一年中最清閑的時光。熱鬧的場面和地道的農家小吃,人們的臉上都露出了發自內心的喜悅和幸福的笑容。就這樣,和和睦睦、歡聚一堂的濃濃年味,將一直持續到元宵佳節過完才算結束。

  如今,春節過年的風俗習慣被傳承下來后已經成了不可缺少的傳統。可是,年年的團圓心卻成了令人惱火和頭疼的春運,每年的春運都不啻於一場艱難的戰役,都成了鐵老大揮之不去的煩惱。在實幹興邦的今天,我們何時才能消除此煩惱,滿足人們一年一度才全家團聚一次的機會呢?

  隨着時代的發展,過年這些古老的習俗受到了一定的文化衝擊。近年來,我因為工作生活到了城市裡,條件已經是今非昔比的優越了。雖然看到滿街的燈火輝煌,但卻感到城裡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淡了,心裡總有點空蕩蕩的感覺。城市裡為了環保,已經禁放煙花爆竹。像農村人那樣無拘無束跑東家串西家來回隨便走動的拜年習俗,已經在一幢幢高樓林立的水泥叢中變得很不現實了。如今在城市裡過年,一家人聚在一起,不是上網聊天、看看春晚,就是打麻將,玩撲克牌等。時間久了,都覺得這麼過着實有些乏味,想出去旅遊,可是高速路上卻堵的慌。想回到老家過年,考慮到父母年紀大了,不能讓他們再為我們操勞。於是與家人商議,姊妹幾個在農村和城市裡輪流着吃團年飯、過年。今年,我們決定去家居農村的大妹家,重新找回久違的過年氣氛。這也許是醫治城市節后綜合症的良策吧。

您正在瀏覽: 春節隨談
網友評論
春節隨談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