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讀後感 > 《私人領域的變形》讀後感

《私人領域的變形》讀後感

手機:M版  分類:讀後感  編輯:小景

《私人領域的變形》讀後感 標籤:春晚觀后感

  《私人領域的變形》讀後感

  不僅如此,白居易還關注園林的所有權。他認為宅第可以很好的反映天下的治亂,並且有一所園子是實現生活的必不可少的方式而又充足的條件,這更是為了體現他的“中隱”思想,即精神上遠離塵囂而又身不離市的觀念。因此,在他的詩《郡亭》中我們能夠深深的體會到郡亭不過是個容生之所,“家池”才是我們真正的歸宿,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歸宿。由此,他將“家”與“邦”聯繫起來,這又呼應了他書的開頭,園林代表的不是一塊小小的地盤,它更能反映出一個國家的基本樣貌與興衰。“以小見大”,從這樣的一種角度,作者能夠通過園林將詩所反映的社會現實和作者的精神反映出來,更能夠升華到國家大的角度。

  除此之外,他還從空間的調整、園林中的石頭等角度來體現詩歌。比如前門的意象包涵了超越性的個人主觀精神,而詩歌中的“石頭”又別有一番滋味。詩歌中常常出現一種以石為題,這樣的詩不僅措辭優雅、情感浮泛,更重要的是它還富於其他新的獨特意蘊。作者具體分析了園林中主要的實物,如雙鶴等來體現自己此時的生活與對它們的喜愛等多重思想感情,從而反映出的不僅僅是物與人的關係,還包含白居易自己與他人的關係甚至是政治關係。

  在書的最後,作者通過一系列的詩歌總結了對閑適的滿與不滿,如關於司馬光的一系列趣聞和詩歌《獨步至洛濱》,最後期盼返回屬於自己的“園林”。園林是一個人的歸宿,但偶爾從詩中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他們並不是完全置身於世俗之外,有時他們只不過借園林來擺脫、暫時忘卻這些世俗之事。園林還是這些詩人用於自喻的一種形象,是詩人的自我描述與慨嘆。

  不論是什麼,詩人們總能從“園林”中找到自己,詩人們總能通過“園林”來反映或者表達些什麼。詩歌處處體現生活,詩歌處處體現感情。讀了這本書,我能夠從另一種角度去思考、賞析這些詩歌,更能夠幫助我了解這些詩人的性格特點以及那些優秀詩人崇高的人格魅力。

您正在瀏覽: 《私人領域的變形》讀後感
網友評論
《私人領域的變形》讀後感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