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一飯難忘

一飯難忘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pp958

  一飯難忘

  一飯難忘,古時中山國的中山君有深刻的體會:

  有一次,中山君設宴款待國都的士人,大夫司馬子期參加了宴會,不知怎麼搞的,羊羹端上來以後,竟沒有給司馬子期的碗里舀一勺。這太傷人了,司馬子期非常生氣。飯後,司馬子期就去挑說楚王來攻打中山國。結果,中山君敗亡。中山君在逃跑的路上,發現一路上總有兩個人提着戈跟隨着自己,中山君感覺很奇怪,就問這兩個人:“你們老跟着我幹什麼呵?”這兩人回答說:“有一次我家老父餓得快死了,君王曾經賜了一壺熟食給我們父親吃,救了我老父親的命。父親臨死時說:‘中山一旦有難,你們一定要為中山效死。’今天,您中山君有難,我們是來報恩的,決心效死保衛君王。”

  中山君聽了,十二分地感慨:“與不期眾少,其於當厄;怨不期深淺,其於傷心。”一飯不施,國竟不國,一飯食之,身得保全。一飯關係生死,利害關係如斯,叫中山君如何敢忘?!

  的確是這樣子的。

  陶淵明有《乞食》詩:“飢來驅我去,不知意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情深新知歡,言詠遂賦詩。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餓得沒有辦法,只有厚着臉乞食。好在人家慈善體恤,陶淵明感動非常,一飯不忘,寫詩來記念。如果沒有潦倒過,沒有餓得要死希求一飯的人,你一定很難體會陶公的感情。

  是的,對於飢餓中人,一飯系尊嚴。有人施食,豈能亡懷!

  陶淵明有《過故人庄》詩:“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有人相邀聚餐,有酒有菜,友人熱情純樸,席間家長閑話,爽快,此飯難忘,陶公賦詩以記念。

  應該,故人重情重意,快意一飯,足矣足矣!

  一個人一生吃了多少餐飯?忽然一問,怕真的回答不出來一個準確的數字。因為吃飯這事太那個平常稀鬆了,經常做的事形成了慣性,是會有些麻木,不怎麼當回事的。但是,如果要你說一說,這一生當中,哪一飯讓你不能忘記,你一定可以說出許多來。一飯難忘,人類的記憶真的很奇妙。

  各人自己可以慢慢回憶,那許多回憶,一定有許多口齒留香的記憶,也可能有上一些遺恨在。

  我就有許多難忘的一飯的記憶,雖然不關乎國家存亡,個人生死。

  小時候,1961年吧,那時常常挨餓,現在想來,好吃的是雙蒸飯,蠶豆煮飯,還有就是蘿蔔燒肉,忘記不了。

  上學了,好吃的是每學期考試的時候,母親給三分錢買的面窩,面窩好吃,中間脆香,外圈肉坨軟綿,幾十年前那面窩的味道,還在口齒間。

  到了上師範,忘不了的是第一次在學校吃飯,席長給大家分菜的情形,席長先把菜里的肉揀出來,平均一個人一兩塊,大家在旁邊看着,只吞饞涎。1965年,學校組織我們到東西湖農場參加四清運動,搞了些什麼活動已經忘卻。只有累得直不起腰讓人難忘。還有就是輪流在農家吃飯,讓人記憶猶新。特別是那柴火做的飯,那個香,那個甜,實在是讓人難忘。特別是一個只准吃一碗,那食慾難飽的感覺,說起來,就象在昨天。還有是1966年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接見,每天那個幹得打得死人的饅頭,也是今生難忘的美餐。

  後來上了大學,忘不了的是難得的一個月的某個星期天上孫橋鎮去打牙祭,吃一碗4毛錢的粉蒸肉。還有一次是某星期天是邀同學們到我家來做客,我的愛人做了許多菜。不巧那天下大雨,我家在漢口,學校在武昌,瓢潑大雨一直下個不停,奪去了同學一飽口福的機會。那時候還沒有冰箱,做的菜第二天都壞了,可惜了。

  再後來生活條件好了,難忘的飯局也不少。許多第一次的新鮮感在腦子裡留下了記憶。

  工作后第一次出差大冶,中餐交了4毛錢,四兩糧票,吃了人家一桌酒席,感覺吃了人家香印,有些許不自在。後來,有說,吃了幾十塊,交這幾毛錢,不好做帳,如是再出差,就不交錢白吃了,也沒有不好意思的感覺。那種吃了不自在和白吃而自在的一飯感覺,也在心底留下來了。

  我們百姓,粗茶淡飯,一想起那些難忘的一飯,想必是因為填了餓肚,解了嘴饞。或者那飯有一個新穎的油頭,曾在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曾吃了一點沒有吃過的東西,記憶中如是留下痕迹,成了日後家常談閑的材料。

  昨天,老友張同學不遠千里,從武漢來北京看我,還請我大餐一飽,真是高興又興奮。這是同學中第一個在我遷居北京後來看我的。同學兄弟情誼呵,此飯難忘。

  一飯既已難忘,如果有好事再飯,快哉美事,再飯宜乎再也!

  臨到老了,趁還吃得動的時候,常常找些理由請親戚朋友來聚餐,時時回憶自己過去那些難忘的一飯之事,噫噓唏:人生快意事,一餐一飯,其真趣其真情,其實難忘!

  2013-8-21

您正在瀏覽: 一飯難忘
網友評論
一飯難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