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雜文隨筆 > 雜文 > 李煜該不該死

李煜該不該死

手機:M版  分類:雜文  編輯:小景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許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首詞從李煜的心底而發,且哀怨情愁,蕩氣迴腸,人人讀之,為之而潸然淚下。這首詞也是李煜的經典之作,奠定了李煜在中國五千年璀璨的歷史文化銀河中的光輝地位,被冠以“千古詞帝"之美譽。

  然而,李煜到底何許人也?他的人生,他的命運,他的為人,他的處世又將幾何?又有多少人去真正論證過?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五代十國南唐的滅國皇帝,字從嘉,號鍾隱,蓮蓬居士, 天祚三年七月初七出生在金陵,公元961年登基,開元八年降宋,被俘至汴京,趙匡胤封其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命侯,之後被賜牽機毒殺。

  簡單地看,李煜的一生是坎坷的,且令人同情的,李煜算是歷史悲情的產物。但我們知道,讀人要讀心,不能只停留在其表面,通過虛華的東西而武斷地評判。我們應該深入骨髓地去研究他,去解讀他。歷史已成為過去,我們不可能面對面地探討,我們只能通過歷史殘留的片段跟其遺留的文學作品來分析。文章本發於心,李煜筆下流淌的那些令人潸然淚下的文字跟不可更改的歷史現實是最能解析他的本質的。

  李煜早期就已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可算是才子,且才情橫溢。也許就是這些蒙蔽世人眼球的才華出眾給南唐的滅亡埋下了伏筆。他的文采讓李璟很是欣賞,既然才情橫溢將來肯定會治國有方,然而有人卻是清楚的很,此人就是鍾謨,他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從善為李璟第七子】。當時已是翰林學士的鐘謨可謂是道破玄機,然而卻因此而慘遭橫禍。鍾謨早已看出李煜沒有帝王之才,然而因為李璟偏執,李煜也就順理成章地做了皇帝。

  文用以治國,武用以安邦。然而李煜文不能治國,武不能安邦。在李煜早期的文學作品中,花粉之氣濃重,大多描寫宮廷深閣,男女情愛,思想狹義,沒有什麼大的藝術成就可言。一個帝王的文風是最直接代表當時社會整個文壇的藝術走向的,也是最容易引起朝野上下乃至整個社會文學的效仿跟追捧的。在當時的南唐,李煜的低迷文風會直接引導着南唐文學走向萎靡。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的一生戎馬倥侗,叱吒風雲,詩作詞作雜文論文無所不精,大氣磅礴,激揚鬥志,毛澤東的《虞美人、贈楊開慧》是僅有的一篇不帶政治色彩的文章。拿毛澤東在此跟李煜做對比有點牽強,或者說本就牛馬不相及。但這麼說,緊緊是說李煜作為一代帝王,他有他的責任,他有他的歷史使命。這種男歡女愛的文氣是最不應該在李煜的身上出現的。

  李煜的前期一味地吟花誦月,一味地紙醉金迷,在他的《破陣子》里如是說:四十年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只隱身在花天酒地,笙歌艷舞的美夢裡,卻不過問百姓疾苦,這個皇帝已經失去了他本來存在的價值,這也為後來的滅亡埋下了沉重的伏筆,跟作為俘虜身家不保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很多人會說,李煜本不應該生在帝王之家,他本一才子而已,只是生錯了地方。我想並不緊緊這麼簡單吧!在李煜自己看來,自己有幾斤幾兩比任何人都清楚,既然做不了皇帝而為何沒有讓賢給七弟?這也許是那招風喚雨的帝王霸氣跟紙醉金迷的奢侈生活讓其捨不得丟掉吧!再說,就算換個角度讓李煜做個平民,他也不應該這麼消極地處世吧!因為文本服務於社會,一個文人尤其懂得才對,更何況一代帝王!然而李煜沒有這麼做,是不是有點可恨?

  可恨倒還不怎麼要緊的,可恨的是李煜可恨到該殺的地步。973年,趙匡胤派遣曹彬攻打南唐,李煜一面消極抵抗,一面求和。975年12月兵至金陵城下,敗局已定。李煜仍不忘吟完最後一首唐詩才奉表投降,戰巷中將士們死的死亡的亡,幾萬人乃至幾十萬人的性命不低李煜一首唐詩來的重要!當後來李煜憶及兵敗時說: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嗚呼哀哉!李煜的心裡眼裡只有那些唐詩宋詞歌舞女人,哪有那些為其拚命廝殺的將士們的性命之憂?

  李煜的文風在被俘之後陡然發生轉變。是當時的處境,寄人籬下的愁悶生活給了李煜沉重的打擊,悲涼的心情改變了李煜的文風。此時李煜的文風凄涼而悲慘,篇篇讓人讀之而心生憐憫之心。這個時期的李煜文章亡國之痛加以自己的感情而作,藝術成就大大有了提高,遠遠超越了從前。《虞美人》、《浪淘沙》、《相見晚》、《烏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陣子》皆出於這個時期,也奠定了李煜在詞壇的地位。

  然而此時的李煜雖然在文章的內涵上遠遠超越了從前,但還是讓讀者讀之後出於更多的同情之心。第一個方面:在他的文章里大多是亡國之痛以及自己的凄涼心情,幾乎看不到南唐滅亡的原因跟自己失敗的觸點,看不到李煜的遠大志向跟抱負。一個男人,如果沒有了志向跟抱負就不算是一個男人,最起碼不是一個好的男人。他永遠不會是越王勾踐,卧薪而嘗膽。假設南唐會復國,李煜經受了幾年或是幾十年的煉獄之災之後,仍然不會是一個好的皇帝。趙匡胤是一個勇者之王、智者之王,趙匡胤在960年就發動了陳橋驛兵變,登基封皇,961年杯酒釋兵權,969年再次消除了盤鎮割據的混亂局面,趙匡胤在位期間,有力地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但趙匡胤氣量寬宏,也不會以殺戮服人,又對文學很是尊崇,這也是李煜能安逸地活下去的重要原因,假若趙匡胤不是慘遭不測,李煜還是會多活幾年的,儘管李煜心情滿是愁悶。

  第二點,文學是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上層建築會同政治基礎同時反作用於經濟基礎。一個時代的文學走向特別是一個有着影響力人物的文風也會間接地影響到一個時代的進程 更何況,李煜的《虞美人》豐富的情感懷念故國跟自己的愁苦之情酣暢淋漓地盡情表達,是最容易激起前朝舊將跟子民對故國的感懷,會對大宋的人心起到分離渙散的作用,此時的趙光義比趙匡胤更有心機,一個如此智勇之王又怎會允許在自己的國家蓬勃發展之際有人消極地阻礙自己的進程?殺你,是必然的!

  其實趙光義殺李煜還有另一種說法,那就是李煜的老婆小周后珠圓玉潤且嬌憨動人,一直被人面獸心的趙光義所垂涎,多次強暴且沒有厭倦之心,一直妄圖殺死李煜而將小周后獨攬其懷,這次的《虞美人》也恰好被趙光義抓住了把柄。無論是哪種原因導致李煜被殺,李煜的死都是必死無疑的,在當時趙光義大權在握的情形之下,從紅顏禍水導致被殺,是可憐的,但從文字的角度出發,又是該殺的。好在趙光義是善於假情之人 ,怕用牽機毒殺李煜之後會對自己的名聲造成影響,抑或是安撫南唐舊民之心,又或者是在故意做給小周后看的,將李煜葬於邙山,輟朝三日,以示哀悼,讓李煜死的有其所。

  2013//11//20

您正在瀏覽: 李煜該不該死
網友評論
李煜該不該死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