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訪吳冠中故居

訪吳冠中故居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2014·年國慶節第五天,金色水鄉,菊香江南,秋高氣爽,陽光燦爛。在江南宜興市和橋鎮閘口鄉村的一個閉塞之所,筆者在老街上問了幾個姓,終於在街東發現了入口處的吳冠中牌樓。順着一條小河向東行駛,過楝樹小學,前面一幢青瓦白牆,曲徑通幽,竹林環繞,翰墨飄香的老房子,那就是中國美術大師吳冠中先生的故居。

  車停靠在園內,故居門朝南,上面寫着:吳冠中故居。字雖然小了點,但在照相機的鏡頭裡還是看得一清二楚。

  心情好,運氣真的也很好。今天有幸碰到了原閘口的老唐書記與吳冠中的隔房侄子吳淦華。我們一起合了影。

  吳冠中,1919年8月29日出生於和橋鎮北渠村(原是閘口鄉北渠村)的一個農村家庭,1926 年進入北渠吳氏宗祠創辦的吳氏小學讀書,這是由其父親吳爌北及繆祖堯、尹坤榮三位鄉賢任教師的私立初小,上世紀70年代改名為閘口中心小學。

  少年冠中在民間畫家繆祖堯老師的啟蒙下,愛上了繪畫這門藝術。在宜興到目前為止,有二個宜興人的藝術勞動成果為世人所矚目,藝術價值超群,作品身價逾千萬。他們是:徐悲鴻、吳冠中,兩個大畫家。對整個中國美術界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

  宜興,依山傍水,江南文化名人之鄉,為世人所矚目。耕讀的農家養育出吳冠中這樣的文化巨人,這是宜興人民的驕傲,中國人的驕傲,也是東方的驕傲。

  吳冠中字“荼”,即苦也,痛也,江南茅草的花,生於田野山澤中,浩瀚無際,得霜而脆美,喻美有野生之性,遭霜苦方成大美;與火併稱,如火如荼,喻吳冠中藝術激情強烈,與家鄉的土地緊密相連。他的神,他的魂,他的情永遠繫於故土,與故鄉天地長存。他說:“書畫情系家鄉情”,他是真正的江南多情人。

  家鄉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猶如他身心的延伸,他童年起步的笑聲和腳印,他老年孤行的背影與靈魂,都生長在宜興。童年,猶如人生激流險灘的河床,為他承載着不幸、苦難、希望和力量。

  詩情畫意的江南,給吳冠中賦予了水的性格和精神,使吳冠中遇萬丈深淵之苦而不懼;堅守藝術的信仰百折不撓,志向大海而不悔;他的心像水一樣,晶瑩透亮,光明正大,萬事主平、主公、主正而無垢。他處處顯出江南的風骨,江南的氣息,柔情中鐵骨錚錚,博大中精微深深。

  吳冠中一生深愛魯迅,崇敬魯迅,視魯迅為他的精神父親。魯迅的人格精神,魯迅的救國理想,深深地吸引召喚着他。因此,他秉承中國知識分子勇於文化擔當的精神,甘於奉獻,愛憎分明,在繪畫的道路上,為開拓中國現代藝術勇敢前行。他愛西人梵高,苦戀梵高,視梵高為藝術的太陽,願把自己的生命融化在梵高藝術燃燒的火焰中。

  因此,每次向國人介紹梵高時,他的心總和梵高一樣熾熱激動,感人心魂。通過梵高他明了了藝術家的精神食糧是苦難,藝術家的藝術生命在故土,中西藝術的相會在高峰。梵高成為了指引他為藝術而生、為藝術而亡、甘做藝術奴僕的太陽神。

  據唐書記介紹:吳冠中故居的修建由東來集團投資,同時以吳冠中故居為中心,建有一樓二廊三場:即入口處的吳冠中牌樓,吳冠中畫廊和碑廊,吳冠中廣場、文藝戲曲廣場、村民健身廣場。

  吳老雖已離去,但宜興人民永遠會銘記他對故鄉的拳拳赤子之心,更會高擎他精神的火炬奮勇前行。

  獨步全球·2014·10·5·國慶節·江南·扶風

您正在瀏覽: 訪吳冠中故居
網友評論
訪吳冠中故居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