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紹興印象之——爐峰禪音

紹興印象之——爐峰禪音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在紹興工作多年,城市周邊的一些景點大致的都去看了下,而在城南的香爐峰,儘管與我工作之地很近,走在路上都能看到高高的山峰,遠遠望去山道寺廟清晰可見。因為是近在眼前的景點,隨時想去都很方便,就此反而一直未能成行。再者更是佛門勝地,有敬畏之心,且山高而又路陡,去之際,需齋戒清心方可前往拜佛。

  香爐峰是越中名剎,位於浙江紹興市稽山門外,又名宛委山、石匠山 、玉笥山,亦稱天柱山,與大禹陵所在的會稽山相連。它是會稽山諸峰之一,峰高達 354 米,峰頂稍平,有數十米見方,形似香爐,每逢雲雨天氣,山頂雨霧迷朦,猶如香爐之青煙繚繞,有“爐峰煙雨”之稱,為越中勝景之一,故南宋狀元王十朋又有“香爐自煙”的名句。由此而得名“香爐峰”。 爐峰禪寺古名“天柱精舍”,亦名“天柱山寺”,曾是觀音道場,每年的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及九月十九即分別為觀音聖誕日,成道日和出家之日,當地及附近地區的香客都會前去進香拜佛,尤其二月十九最盛。山門的“爐峰禪寺”匾額為趙朴初所書。

  素知香爐峰是越中名剎,風景絕佳之地,就選定在深秋時節,邀上幾位好友一同前往,而且相約準備在早晨就去,於是五點多即起程。由於路途不遠,我們就步行前往。畢竟是深秋氣候,早晨出門不覺一股寒氣迫面而至,濃霧似水汽蒸騰,能見度不足10米。路上行人稀少,稀疏的樹葉在寒風中時有飄落,發出沙沙之聲,路面小道幾乎為凌亂的落葉所覆蓋,倍覺凄涼。進入景區至山門還有二公里多的山路,我們就沿着彎曲小道邊說邊走,偶爾有起早的老農來往。在寺廟門前的道路兩旁,那些兜賣香燭紙錢的店鋪已早早的開門,門前擺滿了各種香燭等禮佛用品,以不停的叫賣聲也算在是迎接第一批遊客了吧。

  我們進得山門,一棟棟宏偉的建築展現在了眼前,在別處很少見到。寺院的正門在山體的北麓,院內格局依山腳地勢營造,近二十年來受各方捐贈,劈崖開道,取石奠基,建殿樹樓,立塔築亭,寺院已是廣袤空前,大雄寶殿,觀音寶殿,三聖佛殿以及鐘鼓樓,方丈院等梵宇壯麗,以廂廊回合,廂廊牆壁上畫有佛祖及禪師的成道開悟圖畫。院內河道交叉以橋相連,已有早課的僧人在誦經祈禱,偶聞檀香陣陣,殿宇內煙霧繚繞,木魚輕敲,晨鐘悠揚,以示眾生早脫苦難。有趕早的當地一些香客已在虔誠的禮佛進香了,身臨此境亦當整肅自己以敬佛祖之心,祈禱眾生平安。

  登香爐峰,從大禹陵南有三處可上山,一般都從峰北螺獅旋啟程,過南鎮殿,拾階1508級,經青翠亭等數亭,沿新修的山道,拾級而上可達峰頂。香爐峰四周景色十分壯觀,群山綿延,猶如在霧靄之間映現。山脊有奇峰異石。東側有大老鼠塔,頂上有巨石。峰下有羅漢潭,峰旁有千丈坑。香爐峰舊有庵,倚岩而築,名“南天竺”之譽,現在看到的是已重建的,並在山上新建了三聖殿和觀音寶殿。山脊線石壁上,有近現代題刻七處,摩崖中字數最多的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我們從北坡的螺絲沿,就是從正門登山。我們隨着一起登山的遊客及當地的香客沿道而上,開始一段路坡度不大,旁有小溪流淌,山崖樹木蔥鬱,偶有黃葉飄落,雖是深秋的氣候,感覺還是別有生機。不覺在山凹間晨曦初現,陽光穿過屋宇及樹叢的間隙直透而入,驅散了晨霧,至此亦有些許溫暖的感覺。此處上山坡陡路險,雖有石階護山巔從禹陵左側,有轎路、螺絲沿、口山路三處可達山巔。螺絲沿在爐峰北坡,陡峭危岸,從山腳啟程,過南鎮殿遺址,逐級而上,經過一號亭、二號亭、三號亭以及青翠亭,一路登攀,真如王十朋所謂:“鬱郁蒼蒼、岩岩嵬嵬,磅礴蜿蜒”,大有“天柱可梯”之感。三號亭在香爐峰的西崗上,由此向東,坡度雖有減緩,而險情陡增。但見峰頂巉岩突兀,形似鯽魚背,最窄處不過三四米,而兩旁則是懸崖峭壁,深下見底。確如所聽聞的那樣,山頂雨霧迷朦,煙靄繚繞,白居易有“峰峭佛香爐”之詩句,有“爐峰煙雨”之稱屬實矣。 沿山脊有半月岩、一片石,雲門石、飛來石等奇峰異石,真使人眼花繚亂,處處皆是美景,如此自然之景色,置身於此,不知自己身在何處,可謂是人間仙境。

  我們空身登山已覺得力不從心,可見當地的老農們擔子里挑着寺廟裡的日常用品,還行走攀登自如,一天聽說可來回三趟,是長期生活在山裡從事勞動所致。我們只能需脫了外衣,小憩片刻,順便遍觀周邊景色,以接下力再爬。山下當地的幾個老婆婆,手提進香之物,倒是行走輕鬆,從後面已趕在了我們的前面,見之真是汗顏矣。我們生長在平原水鄉,雖是以遊玩之心態登山,至此已是腿軟腰酸,需在涼亭歇息一會方可繼續。

  早晨的空氣畢竟不同,清新自然。不覺已登臨至半山崖,回頭看腳下真是奇險非常,重岩迭嶂,曲徑盤紆,如履天路,一輪紅日正從山凹升起,清風拂面,倍覺神清氣爽。沿山脊往上至西崗,此處向前,雖坡度稍緩,可險情陡增,兩旁懸崖峭壁,深不見底,不敢靠近觀望。抬眼望上已至雲門,此處稍為開闊,有奇峰異石,姿態各異。山脊摩崖上有石刻,經文,書有“雲門”,“海上飛來”,“門對浙江潮”,亭柱門楣亦有對聯,字字蒼勁,觀賞讀來別有一番寓意,一股禪味開啟人生,似有離塵之感。

  前方陣陣鐘聲悠揚,香味隨風而至,我們已登至山頂,僧人們早已開始誦經念佛,祈禱世間平安。進入山門,至門前平台,早有不少香客在焚香禮佛,實乃虔誠之至。峰頂大雄寶殿,觀音寶殿莊嚴雄偉,保佑人間太平。峰頂平台十米見方,佛殿建於山體兩旁,錯落有致,格局精妙,迎來第一縷陽光,送走最後的晚霞。極目遠眺,南有稽山回巒,可點雄蜂數百,北有鑒水碧波,古城盡收眼底,西有綠野平疇,鄉村農舍,東北麓大禹陵雄鎮一方,銅像威震華夏。當初建寺高僧精選此處,實乃眼光獨特,清靜修為,誦經念佛之所在。

  登臨峰頂,但見滿壁的“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刻石,正門即是氣宇非凡的觀音殿。據歷史記載,爐峰之巔原有天柱山寺,南朝宋時,寺內香火已盛,高憎法慧“持律甚嚴,隱禹穴天柱峰,誦法華經,足不履人間者三十年”。唐代與劉禹錫交厚深篤的詩憎靈啟上人,圓寂后也葬於此山。相傳宋朝有一僧人,供奉觀音玉像於此,時人稱為“南天竺”。明人魏耕《游天竺寺寄會稽姜遷梧》詩中,就有“昔聞天竺寺,夢想玲瓏厓”之句,此後,南天竺歷代以來時有興廢。蔡元培曾為該寺題寫過“慈雲廣被”的橫額。有諸多名僧的經營,寺院的興盛也就是必然的了。

  建於峰頂的爐峰禪寺,規模之大,殿宇在雄偉在附近地區是僅有的,利用峰頂的尺寸之地,在岩石上重建爐峰禪寺,佔地達15萬多平方米,包括觀音寶殿、配殿、僧寮及客堂等。觀音寶殿坐北朝南,三楹,重檐翹角,四面臨風,殿下凌空部分闢為僧寮。其東為五楹配殿,鋼筋水泥結構,氣勢不凡。觀音殿四周山麓,名勝古迹眾多,至今尚有顯聖寺,表勝庵,天瓦庵,石屋塔院,南鎮廟,陽明洞,龍瑞宮以及葛洪煉丹井和歐治子鑄劍鋪遺址。遍觀香爐峰周邊,古迹之多,每一處都有一個傳說故事。越中興盛之地,如此險峰之地建立寺廟,可見地理之顯赫,常年香客不斷。

  我們早已忘卻了登山之累,涼風陣陣下,只覺筋骨舒暢,心曠神怡,難得見此美景,不管是在晴雨風雪天,其景緻當各具妙處。俯瞰山下,懸崖絕壁,樹木蔥鬱,風過處綠波起伏,雲起時霧騰山巒。日臨中午,陽光明媚,若是閉目沐浴,耳畔佛音繚繞,似有佛祖在旁,真不願移步離去,只乃我等凡俗之身,何來如此之福,但願修得來生必當皈依佛門,阿彌陀佛。

您正在瀏覽: 紹興印象之——爐峰禪音
網友評論
紹興印象之——爐峰禪音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