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現代散文 > 無法改變的愛之——我的圖騰

無法改變的愛之——我的圖騰

手機:M版  分類:現代散文  編輯:得得9

無法改變的愛之——我的圖騰 標籤:我的中國夢 狼圖騰

  帶着無比深重的愛,徘徊在微倦的心路旅途。在一次次狂風暴雨後,常常會不自覺的強迫自己想,什麼是文化?文化應該是一種很民族的東西吧,有流傳、排他性,在流傳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地借鑒和轉化,但它的獨立性不會改變:哪怕是這個民族消亡了,還會有其他載體留下銘痕。就如瑪雅、巴人,古樓蘭文化。

  文化的承襲、流傳性,是一個民族的靈魂能否存在的唯一標準。同一背景下,文化是多元素的,不應該排斥任何方式:只要有主流價值觀,是靈魂深處發出的聲音。文化是大眾的聲音,是我們修正自身的圖騰。

  空氣中飄過春雨的魅影,讓我不禁想起,這柔柔的雨所蘊含的恰如我們時時追逐的底蘊的味道。底蘊,是被某種文化熏陶,有心得,由此形成的智慧、內涵,繼而形成由內而外的一種氣場。這種氣場是溫和的,善於傾聽,不排他,有人駁斥也能氣定神閑,給人的感覺是親切的,不凡的。

  所謂文化底蘊,是人們對自身和自然的認知,是人類精神成就的積澱,表現在它的深遠廣博。其特徵是群體性、持續性,有跡可循的,是被人普遍認可的道德觀念、人文理念,且容得下思想碰撞……而這種特徵有明顯的地域痕迹。

  文字是很敏感的,她的生命力來自真誠。我們寫再多,再多人寫,如果離開了主流價值觀,只是人云亦云,為名利而文,不自省,不懂感恩,怎麼承襲,怎麼流傳?不感悟,不去深入,只怕有一天當自己猛然回首時也悔不當初。

  這些天一直看到有關四川省喜德縣西河鄉書口小學的報道,每每午夜夢回時,總會被無數雙迷茫,求知的眼睛所觸動,難以入眠……友說“愛心不分大小,滴水匯成江河,微薄之力也能成就大愛。”在友的發起下,我們紛紛響應。雖然這對那些貧困山區的孩子只是杯水車薪,可至少我們都在行動,這是文字和生命中不能缺少的真。同情若只是掛在嘴邊,能否放進心裡,用微小的行動證明!

  怕,怕的是人與人之間失去了信任,怕的是文字中流露出的都是虛無的同情,怕的是不求甚解,把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拿來並論。例如;認為西施、納蘭、林妹妹等等他(她)們都是無病呻吟,卻不去了解人物背後的真相。

  西施,為圖復國,不得已以色相犧牲,扮楚楚可憐狀是迷惑夫差,再怎麼說也算是巾幗丈夫,怎麼歸於無病呻吟了?納蘭新娶,一年不近,蓋因政治聯姻。日久漸融洽,然伊人命薄,不得相守。后又沈婉,桎梏門第間,棄之。再后元熙,同樣無善。系出名門,一生情路坎坷曲折,雖然難脫淺薄之名,誰說他的感嘆不是真的。留下的詩詞應該是對前情的悼念,也算是一種救贖。林黛玉,幼失怙恃,一身病痛,命運多舛,當是可憐,怎麼就成了無病呻吟?曹雪芹,其祖發跡江南,漸成望族,后因時勢衰落,落魄中感嘆生命無常,遂有《紅樓夢》。其文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其才情後輩當惜之,豈可歸於無病呻吟!

  我喜歡陽光,喜歡藍天白雲,喜歡花草樹木,喜歡音樂,喜歡文字,喜歡攝影,喜歡一切美好的事物;但我也喜歡真實的憂傷,渴望有一顆純凈而善感的靈魂,把所有哀傷的文字都打上無病呻吟的標籤,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真?

  人生從不缺乏痛苦的時刻,讓我們深感無助,迷茫,掙扎,無法釋然,但當文字如涓流般緩緩的淌過我們的心田,我們是否會有頓然明媚的震撼?無論今天的我們遭遇着怎樣的不如意,請堅信,前方總有一片艷陽天一直等在約定好的地方!

  文字記錄人類的心路歷程,更多的應該給人以溫暖和啟迪,哪怕我們遠離了這文化的誕生地,也不會失去向心力。愛心是人類還存在的一個原因,同樣需要文化來傳承,而傳承需要真實性,這和文化主張並不衝突。有些東西之所以非主流,是因為它在我們的生存發展中是不和諧的,不被普遍贊同的,只在成熟過程中的某個小階段產生些許影響的,我們不需要放大!

  和而不同,求新務實,多極發展,這才是我們想要的!

  文字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無論是喜,是悲,留在我們生命深處的永遠是真,是暖,是我們深信不疑,無法改變的愛,是我們值得付出一生去堅守的圖騰!

您正在瀏覽: 無法改變的愛之——我的圖騰
網友評論
無法改變的愛之——我的圖騰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