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記憶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蘇州記憶 標籤:青澀記憶
昨夜,又夢回了水城蘇州,在夢中,蘇州的小橋流水人家是那麼的清晰。
提起水城,人們會不約而同地想起意大利的威尼斯,聯想起在威尼斯水城乘坐着貢多拉穿梭在城市的中央,觀賞那十六世紀文藝復興之後的優美建築。可我卻會常常想起蘇州樸實的民居來,還有在蘇州、或者其它水鄉所乘過的江南特有的小船。如果說威尼斯的貢多拉既纖巧又豪邁,那麼蘇州的小船則顯得很精緻、溫婉了,還有難忘的是坐在船上看風景的人,這便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吧。
記得第一次真正接觸蘇州,那是我到蘇州上學的第二年春,同班同學華邀請我到她家做客,她是蘇州本地人,家就住在縣府街,在我的印象中,離蘇州最繁華的觀前街已經很近了。在那一段地區是典型的老蘇州的建築:房屋大多臨河而築,鋪在水中的是石塊和石階,暗白的牆上是紅的發黑的褐色木窗,窗子上是已經灰白色的明瓦,瓦楞中間長着那種特有的“狗尾巴”草。房子一般是兩層,後窗對着河水,幽深帶着古味,有的大戶人家,會有一階河埠通向小河。
多少次,我會想象,一個纖纖少女,一手握着詩冊,一手托着臉腮,坐在幽暗的窗下,看一條小船慢慢地從身邊劃過,駛向那橋洞,水面上留下一道漾漾的波痕,或許那橋上有一抹亮色,或許那橋上有二三頑童嬉戲,那一陣陣輕輕的琴聲,彷彿在訴說無盡的思忖。
蘇州多巷,尤以水巷聞名。水巷是水從臨河而築的房子間穿過,屋子多為兩層,風格也雷同,青磚白牆,許多石階朝水裡鋪去,留在岸上的也長滿了青苔。街巷就不同了,大多是用長條的蘇州地產的“花崗岩”鋪設,下面就是水道,所以不管下多大的雨,或者下多長時間,雨水會自然地流向眾多的河道,在巷子里從來不會有積水。
我同學華,第一次帶我遊覽蘇州,既不是熱鬧的觀前街,也不是著名的拙政園、留園,而就是這曲徑通幽的小巷。正是這四月的天,天空中下着絲絲小雨,煙雨蒙蒙。我們打着雨傘,在巷子中走着,聽着一聲聲清脆的腳步聲在巷中迴響,也是從那時候起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叫“細雨無聲”的境界。
我們租了一條小船,在雨中輕輕地蕩漾在靜靜的小河中,領略着古蘇州特有的風韻。小船在薄薄的雨幕里,掠過一道道河埠,穿過一座座小橋,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縷縷的明漪。在這薄靄和微漪里,聽着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讓我真切地感受到東方水城的內涵。我甚至覺得,蘇州的美,正是需要在古式的遊船輕輕搖晃中慢慢品悟和體會的。有韻律且清脆的槳聲輕輕拍打着水面,恍如一個又一個泛起又沉下去的思緒。
在蘇州上學的這兩年時間,我與華無數次踏足在這深深的小巷,因為我的自卑,讓風華正茂的我們沒有能走到一起,正如這江南的春雨,就那麼沒完沒了的無聲無息地下着,沒見人惱,倒是那一把花傘下撐着一個流動的人影在雨幕中慢慢消失。那種朦朦朧朧的色彩和情調,像極了印象派大師莫奈的畫作,頗有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之美,永遠地留在了我的記憶之中。
我現在還常常在想,如果有可能,我還希望再次站在橋上或坐在船中看水巷那種寧靜的美,房子的倒影平鋪水中,隨波浪搖曳,雖然旁邊少了你那靚麗的身影,我同樣會感覺到那逝去的溫情;再次走在那深深的小巷,聆聽那清脆腳步的迴響。
這就是蘇州留給我最深的記憶!
(作者:江蘇宜興 趙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