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銀杏樹下念師恩

銀杏樹下念師恩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金秋九月,一走進富安古鎮,第一眼看到的故鄉秋色,便是那最有地標性的古銀杏樹,我注目膜拜這遊子心中的圖騰,觀賞它又一年春華秋實的美景。

  秋風裊裊,一片片記憶的碎片,就像落葉翩翩,一層層地鋪滿腳下的路面,踏上去就像穿越一條金色的時光隧道,又回到那古樹蔭下讀書的青澀時光,深切感念母校富中老師們點燃青春激情,引領我們從古樹腳下起跑,奔向那夢想的遠方...... ——題記

  金秋九月,一走進富安古鎮,第一眼看到的故鄉秋色,便是那最有地標性的古銀杏樹,我注目膜拜這遊子心中的圖騰,觀賞它又一年春華秋實的美景。

  古樸蒼勁的銀杏樹,巍然挺立於這方沃土,既不怕“樹大招風”,也不在乎“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笑傲蒼穹數百個春秋,蓊鬱繁蔭,狀如華蓋,庇蔭一代代古鎮人作息出入於其下,曾是我們小時候遊玩的樂園、讀書成長、開始夢想的地方。

  我張開臂膀,擁抱粗壯的樹榦,撫摸它痕迹斑斑的鱗甲,探尋青春歲月里的年輪,恰同學少年,乘一襲蔭涼,依樹誦讀華章的美好時光。往昔,枝繁葉茂的蔥鬱綠蔭,如今在秋陽映照下,龐大的樹冠一片金黃,來到銀杏樹下,就彷彿是來到了一片充滿金色夢幻的天地。

  仰視其雄姿,一顆顆飽滿碩大的果實,沉甸甸的壓彎了枝頭,閃耀星星點點的光亮,無一不在向人們炫耀金秋的豐盈、富麗;一片片飄落的黃葉,蝴蝶般的飛旋着,劃出一道道秋思,“飄零似客心”,不忘樹根的恩情......

  “落其實者思其樹,學其成時念吾師”。 回想起在富中母校學習和成長的時光,我總是充滿溫暖和感激,是老師們用奉獻點燃青春激情,引領我們扎紮實實地打好初中學習基礎,從古樹腳下起跑,一步一步的,奔向那夢想的遠方......

  終身難忘十三歲的那年秋天,我成為富安中學首屆學生,進入初一甲班學習的情景。那時,校區只有兩排校舍,前排是一字排開的甲乙丙三個教室,後排是連在一起的幾間教師辦公室、教師宿舍和伙食房,孤零零的聳立在一大片雜草瘋長的荒丘上,迎接我們到校讀書,改變她的荒涼。

  入學之初,我們家在農村、離校遠的學生,即所謂的“寄宿生”都是“打游擊”,一部分同學借宿到學校周圍人家,還有一部分男同學,只好待晚自修后,就睡在教室的課桌上過夜。那種“多功能”教室,是享受多媒體教學的同學們難以想象的事情。我們在學校食堂就餐,定量領取一份飯菜,也吃不飽肚皮,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就像一隻只羽毛未豐的小鳥拍打着稚嫩的翅膀,離開溫暖的窩巢,很留戀父母庇護下的幸福時光,但在我們班主任朱錫昌老師的引導下,大家微笑着面對每個晨昏,彷彿一下子長大了.......。

  還依稀記得那時,我與朱老師初次見面時的第一印象。他中等身材,衣履整潔,白襯衫外面穿着一件漂亮大方的背心,烏黑油亮的頭髮也梳理得一絲不苟,帥極了,渾身上下都煥發出英俊、儒雅而又嚴謹的青春氣息。一張“國”字形的臉上帶着燦爛的微笑,待人熱情,易於親近。濃黑的眉毛下面,長着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忽閃忽閃的,閃耀着聰慧的光輝,好像能夠洞悉一切似的,又像對一切都感到新奇,稍帶些許孩子氣,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不過20多歲,是一位初執教鞭的新教師。

  開學上課的那一天,儘管老天爺不作美,我們還是冒着狂風暴雨,趕到學校準時上課了。朱老師從容地走進教室,把教材放在講台上,以讚許的目光,打量坐得整整齊齊的學生,顯得有點興奮。首先作了自我介紹,然後逐個點名報到,也算是師生之間相互認識一下,並指定兩位年齡稍大一點的同學暫代班長,負責班務工作,於是,我們就有了“哥哥”、“姐姐”的關心和幫助,心中感到些許大家庭的溫暖。

  朱老師又熱情洋溢地勉勵了大家一番,他說,今天,同學們經受了風雨的洗禮,進入中學起始階段的初一年級,開始了新的生活,充滿了新的希望,也面臨著各種困難和挑戰。古語說:“九層之台,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希望你們認真把握好每一個今天,堅持不懈地勤於學習,善於思考,勇於進取,每天都朝氣蓬勃地前進。每克服一個困難,每戰勝一次挑戰,就是接近目標一大步,這樣,你們就不會輸在同一起跑線上。要知道,每天進步一小步,一天一天連接起來,美好的人生也就跨出了一大步。同學們!我堅信,你們一個個都能做展翅翱翔的雛鷹,勇敢地搏擊風雨,美麗的彩虹就在眼前,做風雨兼程的跋涉者,美好的前程就在你們每個人的腳下......。

  朱老師的第一堂課的開場白,即景生情,意蘊深切,既給力又舒心,博得了滿堂彩。“從此刻開始,緊張而愉快的學習開始了!大家要學好各門功課,首先要學好語文,因為語文是初中各門基礎課的基礎......。 ”他又用寥寥數語,激發我們學語文的興趣,聽他給我們講授第一節語文課。

  朱老師介紹課文作者之後,用清晰、洪亮、流利的普通話,富有感情的朗讀全文一遍,把我們一下子帶入課文的情境中。他念得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抑揚頓挫,情感非常投入,琅琅上口,讓我們聽了之後,與作者原文的意義產生心理上的共鳴。然後,他再將要講的內容,運用精練、準確、淺顯的教學語言深入淺出,闡述得一清二楚;他還信手拈來膾炙人口、內涵深刻的經典和警句,像吸鐵石一樣,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教學活動引向深入;每每講到課文中的重點和關鍵的地方,他不僅在黑板上板書漂亮的字跡,加深我們印象,便於我們筆記,還不時用帶有手勢和面部表情的語言風采,引導我們重視並誘導思考,讓我們在課堂上充分“動”起來,煥發語文課堂活力,聽他的課易懂、易記,也愛學,真是一種語言藝術享受。

  朱老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更是身教重於言教。每天清晨,當校園裡敲響起床鐘聲后,我們就聽到他吹起的集合哨聲,帶領住在教室里和學校附近的“寄宿生”到范公堤上跑步,堅持不懈地鍛煉身體,只留下值日生打掃教室,擦拭桌椅,保持這種“多功能”教室的清潔衛生,杜絕 “懶鬆散”、“髒亂差”的不良生活習慣。然後,陪我們一起早讀,高效學習一小時,確實比磨磨蹭蹭、心不在焉地學習一整晚強得多。不過,他對晚自休也抓得很緊,每天都要檢查我們複習當天功課的情況,不論是語數理化的哪門功課,有疑難的地方,只要請教他,都會給我們指點迷津,讓人不得不敬佩他的博學多才。他要求我們嚴格遵守作息制度,學習最晚不超過十點,保持充沛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學習。可是,他自己卻要“挑燈夜戰”到月沉星移,仔細把教案推敲。有時,還拿着手電筒到我們住宿的地方,查看同學們是否睡好,在夜闌人靜的夢鄉中,依然感到師愛的溫暖。

  從進校的那一天起,我們的每一個成長和進步,無不浸透了他的關愛和教誨。入學之初,我只不過是一個中游偏上一點的學生,自己滿足於上課時認真聽課,課後獨立完成作業后,再看看小說,就算是萬事大吉。反正,朱老師批評不到我,在起跑線上,雖然沒有跑在最前面,但班上學習成績比我差的同學還多着呢!再說,爸媽也管不到我,自己幹嘛要那麼緊張。大家都說,從小學到初中,功課多,學習任務重,我倒輕鬆自在了一陣子。

  然而,我的內心世界,卻沒有瞞過朱老師那雙敏銳的眼睛,一下子就被他看穿了。有一次,他把我叫到辦公室,從他臉上的表情讀出,好像沒有責備之意。他說:“你是一個有學習潛力的學生,和班上尖子生相比,各門功課也不過相差幾分,你為什不向他們看齊,力爭上遊呢?”“老師!我不夠努力,我要向他們學習......。”他接著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從現在開始,我要求你每門功課都要85分以上,以三好生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相信你會有進步的......。”朱老師的話,激起心中的波瀾,把我從懵懂無知的小學生思維方式,一下子推向風華少年的初中生境界。

  我猛然從迷濛中清醒過來,開始奮起直追,決心躋身於班級同學們的前列。我主動與尖子生交朋友,取其之長補己之短:他們聰明早慧,我的記性和悟性也較強,老師講課的內容都能聽懂、記牢,這是我小學階段屢試不爽的絕招,再加上“笨鳥先飛”的一招,做好課前預習,聽課時能抓住重點,那聽課效果更會高出一籌;他們抓緊時間勤奮學習,我就提高學習效率,不是捧起書就讀,拿起筆就做作業,而是,先靜下心來回憶一下當天學習的內容,再有的放矢的溫習功課一遍,然後,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另外,還加做一些練習題;他們有良好的家教,父兄是知識分子,我不會就學,不懂就問老師;他們刻苦鑽研,我就多看課外輔導書籍,少看一些小說,來擴大知識面;他們講究學習方法,我也像彈鋼琴那樣,分清輕重緩急,學會氣定神閑的彈奏......。俗語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的努力和付出,終於發揮出自己的潛能,顯現出超越自我的暴發力,各門功課大有長進,數學成績在縣文教局來校抽考中還得了100分,受到了朱老師的表揚,也讓同學們刮目相看,更加堅定了我奮勇爭先的信心。

  朱老師似乎覺察我是“可教之材”,有一點微小的進步,就給予鼓勵,鞭策我踏踏實實的前進,但對我的嚴格要求也是非同一般,哪怕是一次偶爾的遲到也不放過。憑直覺敏感到,朱老師在精心培養我:雖然他不教數理化功課,但他很關注我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總是及時給予指點,讓我在張、陳、高三位課任老師的悉心教導下,事倍功半,學習成績一直穩居上游;對於他教的語文,尤其是難度較大的作文,除了課堂教學,還要開點“小灶”,要求我寫的作文,審題準確,立意鮮明,表現手法新穎,論述層次清晰,語句言簡意賅,標點符號規範,毛筆謄寫清楚,而後交他批改評定。一般來說,寫鄉村題材的作文是我的強項,作為班上講評的範文較多, 《我的家鄉》這篇作文,他還叫同學幫他抄寫在筆記本上。張校長和莊主任也常將我的作文本交給上級領導檢查審閱,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鞭策;對於副科類功課,朱老師也沒有放鬆要求,例如體育課的單杠、雙杠項目不達標,主要是臂膀和腹部肌肉乏力,上了單杠、雙杠就發怵。他就請陳老師對我“單個教練”,指導我堅持鍛煉身體,循序漸近地增強體能,終於達標了。

  在學習上,朱老師誨人不倦,從難從嚴,用知識武裝我的頭腦,同時,也以他高尚的師德,在生活上傾注了關心和愛護,以獎學金的名義,將我享受的助學金,由每月2元升增加到3元,學雜費減免也由2元增加到3元,讓我不再為每月5元多伙月費發愁,能夠安心求學上進,健康成長。

  朱老師也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他教導我關心班級集體,團結同學共同進步,把一些班級工作交給我去做,成為不是班乾的班干,糾正我性格內向,孤傲不群的傾向;他鼓勵我投入到學校“小社會”的實踐中磨鍊才幹,不要只鑽在書本里個人奮鬥,叫我和乙班張同學一起,協助總務處顧主任代管食堂伙食賬,直到專職會計到位,幾個月的賬目一清二楚,未發生差錯。後來,被選為校學生會幹部;他鞭策我政治思想上積極上進,在團組織的教育和培養下,我於15歲那年就加入了共青團。他以誨人不倦的精神,傳道授業解惑,關愛、鼓勵和鞭策我不斷前進,從初一年級下學期起到二、三年級時,一直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曾榮獲學校獎勵的解放牌金筆。在當年中考中,作文獲得全校第一高分,以優秀的成績考取安豐中學,繼續學習高中部的課程后,經高考一搏,跳出農門,改變了人生的命運。

  在短暫的三年初中學習階段,朱老師用信念和人格,言傳身教,塑造我們的靈魂,也以拼搏奉獻和奮勇當先的精神,帶領大家自己動手,加快實施了張廣溥校長規劃的校園建設藍圖:甲班帶頭,乙、丙兩班也你追我趕,發動同學們從生產隊借來數十輛獨輪車,利用課餘時間,突擊搬運磚瓦送到施工現場,在校區東部迅速建起一排排嶄新的校舍,既為國家節約資金,也解決師生的燃眉之急;全校師生又一鼓作氣,同學們自帶工具,挖土擔筐,填平整齊一大片高低不平、坑坑涯涯的荒丘,為校區西部的建設也打好基礎;在那個經濟困難、物質匱乏的時代里,朱老師還組織我們利用零星土地,種植蔬菜,既供給食堂改善了師生伙食,也解決了班費開支。他揮灑青春的熱血和汗水,不論是當班主任,還是張校長光榮退休后他升任校長,在母校的發展史上都會記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在我們心目中留下高大的恩師形象,時刻激勵着我勝不驕敗不餒,一往直前地走過人生中坎坷曲折的道路……。

  時光荏苒,一晃數十年過去了。那些教過我的老師早己退休回鄉頤養天年,但母校並沒有忘記我們,曾以優秀校友的名義,邀請我參加四十周年校慶,並把我的照片列入校慶專欄畫廊,還榮幸地與張校長、朱校長等各位師長歡聚一堂,暢談離情別緒,又聆聽到他們的親切教導,如沐春風,讓我永久溫暖於心。

  而今,流連銀杏樹下,一片片記憶的碎片,就像落葉翩翩,一層層地鋪滿腳下的路面,踏在上面,就彷彿穿越一條金色的時光隧道,又回到風華少年時代。縱有千言萬語也道不盡:母校富中老師們身教重於言教,身正為范的崇高師德;竭盡心智和真誠,教書育人,學高為師的風采;春華秋實,桃李芬芳遍天下的深恩大德。

  我凝神傾聽母校的歌聲縈繞古樹激蕩, “富安大地延續千年的古風,鹽鹼灘上孕育華夏的龍……”這催人奮進的旋律,唱出了母校師生的激情和夢想,那一顆顆金秋碩果,就像是跳動的音符,奏響了新世紀樂章。

  (2014年9月9日)

您正在瀏覽: 銀杏樹下念師恩
網友評論
銀杏樹下念師恩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