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山頂上的一碗煎蛋面

山頂上的一碗煎蛋面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山頂上的一碗煎蛋面 標籤:笑貓日記之塔頂上的貓 地球上的星星

  山頂上的一碗煎蛋面

  文/賢者無憂

  很多人都吃過煎蛋面,但是沒有吃過金堂三學寺山頂上的的味美可口的煎蛋面。那裡的煎蛋面,不僅味美,色鮮,還很可口。特別是在你登頂三學寺后累了以後口乾舌燥,肚子打架的時候吃一碗煎蛋面,那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啊。

  三學寺位於成都金堂縣城東北4公里的棲賢鄉,海拔800餘米,三學山上有隋唐時建的上、中、下寺(即現存的法海寺、普濟寺、廣濟寺),總稱三學寺。迄今已有1400餘年。這三學寺的得名還有個傳說:相傳,古時有三個讀書人進京趕考,趕往古城長安,今陝西西安,路過此地而歇食。三人見寺廟簡陋,老和尚又沒帶徒弟,便問及老和尚為什麼不收弟子,而老和尚卻說他有三個,徒弟只是為了重修寺廟,更好的供奉佛祖,普度眾生,三人準備十年之內踏遍山川河流,走遍田野村莊,化緣而歸,三人認為徒弟沿有此道行,師交肯定是得道高僧,便向老和尚求籤,看他們能否高中,並許願高中后定要重修寺廟,以報恩德。而老和尚卻沒有吱聲,只是伸出食指比了一個“一”三人都在揣摸:是指一個中,還是指一個都不中;還是一個都不會落榜,還是一個都不會高中。結果揭榜以後,三人分別中了狀元、榜眼、探花。為了還願,三人分別在山上修造了上寺、中寺、下寺。而又將三人所帶剩下的錢合起來修造寺前的前奄即開照寺。

  去三學寺山的鄉村道路,蜿蜒4公里,隨山勢而起伏,路面寬闊,風景秀麗,是一個登山健身的好去處,金堂縣城的居民,都喜歡攀登這座山,據說還有青白江乃至成都的都驅車前往登山拜佛,祈求平安。

  每天清晨六點我便驅車到距縣城5公里的東機廠,沿山道向山頂徒步,清晨的微風夾着寒意,吹到我的臉上,手上,冷到我的背上。路過幾戶農家后出現幾道急彎,看見前面還有登山的人兒,自己就有了信心,有了要趕上別人的思想。其實那幾個人是長年的登山人,堅持的很好啊,風雨無阻,一年四季都堅持的,那裡趕得上啊,他們就是我的榜樣而已。最難的是下寺門前的陡坡,對於我來說就是一道峭壁,很難逾越。我咬緊牙關,一步一步的挪動自己艱難地腳步。想起毛主席的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想到山頂的煎蛋面,我不久就站在了三學下寺的山門口了。

  過了下寺,一段路比較爛,但是路邊的老鄉熱情,一次夏天酷暑去登山,自己有點中暑的,老鄉給我拿來毛巾,把池子的用於飲用的冰涼的水敷在我的背上,一會兒就降溫了,自己就可以前進了。山上的水很珍貴,但是老鄉的樸實情感更珍貴。

  再往前走,一遍柏樹林后就到了搖錢樹,搖錢樹長在一個大石頭裡面,夾縫而求生,遠看像一個美女在此等候和歡迎登山祈佛的人們。到此的信男善女,去搖一搖樹枝,還可以保佑自己發財,把樹皮帶回去打牌還可以贏錢啊,難怪這棵樹都沒有多少樹皮了,真可憐這顆搖錢樹啊。到此時我已經是口乾舌燥了,很想喝山上的礦泉水,很想吃山上的煎蛋面了。

  再往前走,旁邊是一片桐梓林,茂密得很。過了桐梓林就是一段下坡路,可以慢走,消除一下疲勞啊,山邊嘩嘩流淌的山泉水,讓人心曠神怡,看到路邊的成熟的大棗,好想摘一個來吃啊。走過包穀地時,看到一個牌子,上面寫道“包穀打了農藥,吃了自己負責”,原來路人掰了老鄉幾個包穀啊,讓老鄉生氣了!路過金堂縣林業和園林局樹立的保護森林的大石碑后,就到了三學寺,海拔已經860米了。

  “滕大爺來碗面,泡杯茶”。不一會兒,滕大爺端出了一碗煎蛋面,泡了一杯綠茶。讓我休息了一下,吃一頓美味的早餐。吃面后感覺很爽,問了問滕大爺你的面怎麼這樣好吃,他道出了裡面的真諦。原來茶是用山泉水泡的,有點甘甜。有些登山者還自己把山上的水背回去吃啊。面是用山泉水煮的,雞蛋是山上的跑山雞下的蛋,蔬菜是自己地里的,現去地里採的新鮮蔬菜,麵條是山上的加工坊自己做的沒有去掉面精的,煎蛋和煮麵都是用柴灶猛火燒制的,原來都是綠色食品綠色製作而成的啊。

  說起三學寺山上的煎蛋面,很多人稱讚,我都要流口水,每次登山我都要吃一碗綠色的煎蛋面,喝一杯綠色的山泉水泡的綠茶,都要感受老鄉們的淳樸,欣賞三學寺山的美景。

  朋友,想吃煎蛋面嗎,到金堂三學寺吧!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五日星期六

您正在瀏覽: 山頂上的一碗煎蛋面
網友評論
山頂上的一碗煎蛋面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