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記憶飢餓

記憶飢餓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小景

記憶飢餓 標籤:青澀記憶

  記 憶 飢 餓

  ------月下李說

  飢餓,不是人人都有體會的,也不像你想的那麼簡單,餓了,去找點吃的,填飽肚子不就行了。這種飢餓不是一個人的飢餓,而是成千上萬人的飢餓,是一個國家在飢餓。

  那時的共和國連續三年遇到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糧食欠收,人們吃不飽肚子,而此刻的國際關係又趨於緊張,得不到蘇聯的援助,且又變本加厲的為難,中國人民只能靠自己,只能勒緊褲帶鬧革命。

  這種勒緊褲帶就意味着飢餓的到來,對於城鎮人來說,糧食要定量,每人每月二十七斤半,副食要定量,定到油鹽肉蛋煤菜,全要憑票才能買到,一家若有兩個小子,你家的飢餓就比別人大得多,大的你得四處找糧食,細糧不夠,你得吃糠咽菜,成月天你是一丁點兒肉香沒有聞過,你飢餓的頭髮暈,眼發花,渾身疲軟,可你能有什麼辦法呢,這成千上萬的人當中,或許你還是能過得去的,沒有飢餓地去乞討。

  而真正飢餓的人,是那些在城市街道上乞討和搶吃搶喝的人。那是一群漢子,住在城鄉交界的地區,家無顆粒充饑,便想到了城市,城裡再飢餓,總是有着成群的人,有着飯館,有着商店可以依賴,他們便在這街上整天地溜達。

  正當飯口,肯定就有人要吃飯,他們跟着就進了館子,看好一人的飯剛剛端上桌,就突然間地撲着過去,對準那個碗呸呸呸就是幾口唾沫,這人被這突如其來的怪物嚇得沒有回過神,碗就被他端走了,邊跑邊吃,是用手抓着往嘴裡塞,嘴是吞着往下咽,似乎這飯是冷的。那人看清了,就大罵,就跟着過去,當面對着他的臉時,便不在做聲。

  那是一張髒兮兮的面孔,黑縐縐的臉,滿嘴粘着飯渣,還伸出那張舌頭,不停地舔着碗底,眼睛里透出的依然是飢餓的光,飢餓已經讓他們失卻了人性。能把他們怎麼樣!象這樣的饑民,在這個城市裡處處皆是,警察拿他沒辦法,政府拿他也沒辦法。

  在另一條街里,這種事還在發生,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太太,揣着自己積攢了多少日子的一點錢,就想到食品店裡秤一點白皮點心,這是她一生的喜好。她是一層又一層地打開包着錢的手帕,讓服務員給秤了三塊點心,抱在懷裡,剛走到門口,就有一個黑臉漢子順勢搶了去,那漢子拔腿就跑,邊跑邊吃,跑出十多米,點心就被他吃光了。

  老人驚得渾身發抖,竟大哭了起來,罵那搶人的漢子不通人性,連她快要入土的人都不放過。人們圍着勸說,說的老太太心裡平靜了,她活過這麼大的歲數,經歷過飢餓的苦,卻沒有被人搶過。她顫巍巍地往回走,走近那個黑臉漢子,站住了,卻什麼也沒有講,就又慢慢地去了。那漢子就躺在一家商店門前的角落裡,閉着眼睡著了。

  這是在街上看到的,其實這座城市的每個家庭,同樣都有着飢餓存在,幾個月吃不到肉,全靠瓜菜代充饑,在單位里吃大鍋灶,整天蘿蔔白菜一鍋熬,見不到油腥,有人發明了小球藻有肉香的味道,單位上就置來一個大缸,養着一缸的綠藻,繪菜時添些進去,果然就有着肉湯的香氣,食慾上來了,還是一肚子的瓜菜代,吃的再飽,抵不了兩小時又餓了。

  就記得小時在機關大院里的玩友,比我高兩級,當時也就十二三歲,他飢餓時吃飯的樣子至今記憶猶新。我去找他,他在寫作業,他的飯就在書桌上,用紗罩蓋着,是一碗湯麵,放久了,面就糊在了一起。他放下作業,端起碗用筷子來回的攪,那雙眼早就餓了,嘴在不停地呡着,他嘗了第一口,是一大口,腮幫子鼓得圓圓的,沒見咬兩下,飯就下去了。我愛看他吃飯,看着香,用狼吞虎咽形容一點不過。那碗飯哪裡是他的量,你沒眨幾下眼,碗就見了底。他怕我笑,只是將碗邊的飯渣用舌頭轉着舔了一圈,放下碗要和我出去。我納悶,便問:你吃飽了!沒有,家裡只有一碗面。沒有饃了嗎!我爸給我定的規矩。他不讓你吃 我更納悶,家裡沒糧,連他也吃不飽。他笑着給我說,但我看見他的眼裡有着一圈委屈的淚,只是沒有流出來。

  我和他玩着,心裡也不舒服,中間我跑回家一趟,揣了兩個包穀面饃給了他。他驚喜地看着我,又看看手裡的饃,競直將一個往嘴裡塞,還是那種吃相,當咽下最後一口的時候,他的眼淚突然就涌了出來,不停的抽泣,用手在抹淚,淚卻不斷,沒有哭聲,哽咽的卻很厲害,他的眼都被臟手抹花了,這淚在他心裡存了有多久!他哭的時間很長,很心痛。

  突然有幾日我見不到他,去找他時,門總鎖着。我奇怪,便問到母親,才知由於飢餓,他夜裡翻到機關食堂偷饃,被人發現又反映給領導,領導和他父親談了話,他便被送回山西老家,那裡是他的后媽,還有兩個弟弟,他的日子能比這裡好過嗎!此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他,記憶里就是他飢餓時的吃相,一張黑瘦的臉和一雙飢餓的眼睛,大大的,流着淚。

  那段日子也有過吃大餐的幸福感,單位給每個職工家發了一張用餐劵,在城裡一家有名的餐廳里吃一頓大餐。到了那個日子,你得早早地去排隊,隊轉了幾圈,排過兩個多小時,輪到你了,就有服務員領你前去,坐在一張圓桌上,都是陌生的面孔,就像現在的旅遊團,上菜的速度很快,但也抵不上人的筷子快,特別是大魚大肉和這裡的葫蘆雞,你還沒看清雞頭在哪裡,盤子就一掃而空了,一點肉渣兒都不剩,我的吃全是仗着父母給我搶,否則我光剩下咽唾沫了。這頓飯的余香能保留好多天,想起來就咽口水,所以總盼着這種日子再一次的到來。

  這種飢餓持續了兩三年,形勢開始有點好轉,但時隔不久,我上中學才兩年,文化革命就開始了,我沒書能讀,只能下鄉,做了知青,在陝甘邊界的黃土坡里度過三年的飢餓日子。

  那種飢餓是很苦心的,你得不到任何的幫助,因為你的周圍全是飢餓着的人群,全是靠天吃飯、常年吃不飽肚子的農民,你們的到來就意味着要和他們分糧吃,農民就不歡迎。下鄉第二年,我們便自給自足了,成了徹底的農戶,飢餓也就從此開始。

  二三月里青黃不接,夏糧早就吃光了,秋糧是熬不到新麥下來的,又是天寒地凍的日子,就特別難過。突然一天,糧食斷頓了,麵缸是空的,原糧一粒都不剩,十三口人即刻就沒了吃,我們忙去找隊長,隊長望着我們說:“娃呀!庫里就沒有儲糧,只有一屯黑豆和糜子。”我們想要糜子,隊長告訴說:糜子吃了尿不下。我們就扛了一莊子黑豆,要去磨面,牲口圈裡的馿全都卧着,任你怎麼去拉,總是不起,我們試着用椽子抬,馿立了起來,走不出兩步,又卧了下去。飼養員講:沒有草吃,馿都站不起來了。我們就自己去磨,整整磨了一個下午,四個男人就天昏地暗的不能站立,而女生卻磨的嘔吐不止,眼看天就摸黑,才出了一斗豆面。

  有了糧食,人就來了精神,起火燒水燙麵,大家忙的不亦樂乎,饃快出鍋了,籠里就飄出一股股的豆香味,那種誘惑能讓飢餓了幾天的人發瘋,圍了一圈,眼巴巴地瞧着籠里冒出的蒸汽,不停地咽口水,肚子咕咕地響。饃出籠,一人搶了一個,顧不住那熱饃燙着嘴,死命地咬,使勁地咽,一個兩個,直吃了四個拳頭大的窩頭,肚子脹圓了,嘴巴還想着吃。那種飢餓后的飽食真叫幸福,全身心的快活,就感覺你是這世上最幸福的人,而最幸福的事就是吃飽肚子。

  但飽后的災難也就來了,過不了多久,口便乾的要命,人就使勁地喝水,一旦喝飽,你就再也沒有安生的時刻,肚子脹如皮鼓,敲起來咚咚有聲,人不能彎腰,不能挺直,甚至連呼吸都不能用力,否則脹痛難忍。問起村民,笑說:黑豆吃了人沒勁,給驢說驢不信。這種糧食就是喂牲口的,人吃了不敢喝水,不然會漲破肚皮。我們就這麼連吃過三天,就再也沒有人去動那黑豆饃了,實在餓極了,便將那饃掰碎,放在碗里,灑上鹽和柿醋,拌勻了往下咽,吃過再渴也不敢喝水。就這麼挨過一周,十幾個人就全躺下了,捂着被子睡覺,從清晨躺到夜裡,又從夜裡躺到日出。

  我實在不願意就這麼餓着等死,必須找公社解決問題,大隊是沒有糧食供我們吃的。那天一早,我背着大伙兒交給我的糧票和錢,順着那條熟悉的山路走去,平日走這條路,用上一個半小時走出二十多里到達公社,可這天就走的極艱難,幾天沒有吃飯,身體虛弱的直冒汗,下溝時沒有明顯感覺,但爬坡中就疲勞的不得了,棉襖里的襯衣已被汗水浸透,冰冷冷地發抖,但又不敢停下,怕停了就再也走不動。那天的路,是我一生中走的最艱難的路,漫長的路,曾幾次我都想躺下,在山坡中好好睡一覺,可看到天空里盤旋着的兩隻鷹,心裡就有一種感覺,似乎那鷹把我當成了獵物,一具頻臨死亡的食物,我怎麼都不能倒下,要堅持到公社,就能吃上東西,那種為求生而獲取食物的慾望,讓我一直堅持走了四個多小時。

  已經看到公社小鎮的房屋了,我眼前的地平線突然愰動起來,左右搖擺,視線開始模糊,我急忙靠在一棵樹上,感覺人往下溜,接着什麼都不知道了。大約半個多小時,我漸漸醒來,眼前圍着許多村民,“這娃咋了!”有人問,我說:“幾天沒吃飯,餓的。”我掙扎着起來,頭重腳輕地往鎮上走去,一頭扎進街里的一個食堂。

  食堂正在煮肉,是豬大腸,那個香味讓我急地發瘋,我要了一斤半腸子,涼拌了,又要了三個杠子饃,又是一斤半。就在那張擦得凈亮的餐桌上,我一口氣吃的乾乾淨淨,感覺還沒有吃飽,就想再要碗肉湯。一直坐在對面的一位乾瘦老頭突然問:這娃是咋的,這麼樣子吃飯。我說:餓了一個星期,沒有這樣吃飽過。那你千萬不能喝湯,會撐壞肚子的。老漢也在為我擔憂。我聽了他的話,竟直走出食堂,走在鎮街上,感覺簡直幸福極了,那是一種生命的滿足,一種飢餓的滿足,那種感覺真的非常奇妙,象喝了酒,渾身輕飄飄的,又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力氣,是飽肚后的一種底氣,讓人有一種無法抑制的愉悅,我真想對天大叫,哈哈!我終於吃圓了肚子啊!

  很快,我找到公社領導,反映了知青情況,他聽了極嚴肅的給大隊書記去了電話,說知青是國家安排下來的,要出半點問題拿他試問,要求把知青安排到社員家裡派飯。得了這把尚方寶劍,我匆匆在鎮上給大伙兒買了吃貨,背着袋子往回去,仍是二十多里路,我跑了一個多小時就到家裡窯門口了。

  大家有了吃,高興地圍攏過來,吃着笑着還唱着,當每個人都放一個點心在我碗里時,我起身的那一剎那,又昏倒了。這次讓我整整躺了一個多月,天天發燒四十多度,來了赤腳醫生,就只會用阿司匹林片退燒,連打針的條件都沒有。一月後,燒退了,我從一百五十多斤降到一百零幾,幾個月我不敢回家,怕母親會擔心。這麼堅持到麥收后,才回了一次城,而這段經歷我一直沒有告訴母親,到知青回城若干年後,同學到家裡來,說漏了嘴,母親才知道,問我,才將這段經歷細細說給她,她一直流着淚在聽。

  那個時期是飢餓着我們,也飢餓着生存在黃土地上所有的人們,有知青也有農民,知青餓了是能夠躲的,回城裡去,靠在父母身邊。可農民餓了,就沒有一點辦法,乾等着挨餓,或吃糠咽菜或出外逃荒,總不能餓的等死。

  記得我們那個村子,有個叫興子的農民,人很懶,不大願做農活,常常不出工,爭不上工分,也就分不到足夠糧食。但他卻很機靈,愛給人打短工,裹個窯洞,打個垀圾,都是他的拿手活,這樣便能混飽肚子。在國家遭受自然災害的那些年裡,這地方也沒有收成,他曾逃難去了甘省,路上遇到一個四川的婆娘,便領了回來,幾年裡給他生了一女一兒,兒子才兩歲,那婆娘實在餓的受不住了,一天晌午,說是去趕集,就再也沒有回來,興子就帶着倆娃艱難的生活着。

  我們下鄉的頭一年,就遭了倒春寒,返青的麥苗被那場風雪損毀了,夏糧減產,秋糧又遇上旱情,冬里二三月就鬧了飢荒,他本身工分爭得不多,再遇上這種年節,就只有挨餓了。

  記得那日我們下工回來,老遠就看見興子門前的石墩上坐着一人,在清晨的陽光下,那人竟象一個透明的氣球,頭比常人要大要白,起初我們不知是誰,很陌生,慢慢走近時,才看出象興子的模樣,但完全是另一副樣子了。臉全腫了起來,沒有一絲血色,蒼白的怕人,皮膚就象透明着的蠶繭,有着水的感覺。

  我們吃驚地問:你這是咋了?他苦着臉,嘆着氣說:是餓的了,沒糧又沒鹽吃,就腫成這個樣子。那為什麼不去隊里借點糧呢!我拿什麼還呀!他說著,眼圈已經紅了。我們問起孩子,他說在炕上呢,我們便走進他家。

  這那裡象是活人住的地方,到處黑漆漆的,一張土炕連着灶台,炕上鋪着席子和土氈,氈已經沒了顏色,大女兒端端地靠在炕角里,黑糊糊的看不到人,只見那雙眼睛在不停地眨着,藉著微弱的光,漸漸看清那張腫得不成樣子的臉,小兒子斜倒在炕上,見了人,只睜了一下眼,幾乎看不到黑眼仁,好像閉上眼就不會再醒來似的。那灶台上放着一碗黑水,有菜樣的東西,我們掀開鍋,還是黑水,我們問吃的什麼!興子說:苜蓿根。就這麼吃?興子點點頭。

  我們回到家裡,大家都不做聲,心情非常沉重。我們餓過肚子,吃過野菜,但沒有餓到這種程度,況且還有兩個孩子,孩子能耐多久呢!想到這裡,我們便把自己剩下不多的高梁裝上一斗,包了一袋鹽讓人給興子送去。那晚,我們的心情似乎輕鬆了許多,夜裡就落了大雪,我們便早早睡了。

  第二天大早,有人敲我們的窯門,門開時,就見興子帶着兩個孩子站在厚厚的雪地上,還沒等我們開口,興子和孩子就跪到雪地里,不停地磕頭,不停地說:救命恩人哪!救命恩人。我們不知如何是好,忙攙起他們,想扶他們進窯去,他們就是不進,兩眼淚汪汪的,在雪地里不住地抹眼。我們勸走了他,望着他們離去的背影,漸漸消失在白茫茫的雪花里,我們的眼也湧出了淚。

  這就是中國西部黃土地上的農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塊貧瘠土地上的人們,在這飢餓的年代里,他們就這麼忍受着生命極限的考驗,而且還堅強的活着,活的沒有怨言,保持着做人的基本人格。就像崖頭上立着的酸棗樹,任風霜雨雪殘酷無情地吹打也從沒有見它們低過頭,生命依舊頑強。

  這便是那個時代的人,飢餓里走出的人,在對飢餓的回憶中,這些人物也包括我們這一代人,不能不從記憶中跳着出來,讓我如此的珍惜他們。這一代人是忍辱負重的一代人,而只有在飢餓中成長起來的人們,才真正懂得什麼是幸福的年代。

您正在瀏覽: 記憶飢餓
網友評論
記憶飢餓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