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后感 > 記憶碎片影評

記憶碎片影評

手機:M版  分類:觀后感  編輯:得得9

記憶碎片影評 標籤:青澀記憶

  記憶碎片影評(一)

  說到剪輯,我想起的第一部片子就是諾蘭的《記憶碎片》。

  我一直想用個方法準確的形容一下這個片子的剪輯,像切香腸,切碎成一段一段又一段,再倒敘正序交叉把它串起來。從前看這部片子覺得好神奇,硬是剪得複雜多樣答案不一;後來去年又出現了部《雲圖》,硬是把6個故事切碎重組,貌似想讓觀眾騰雲駕霧。

  雖然兩部片子的剪輯形式差不多,不過,作為一名諾蘭的粉絲,我還是忍不住為他這部初期的作品搖旗吶喊。其實應該像切碎了一把標尺,按照刻度10-1-9-2-8-3-7-6-4-5的方式排序,倒敘是彩色的,正敘是黑白的。這種交叉剪輯的方式讓觀眾不敢懈怠,生怕看漏某個環節導致不知所云。

  蒙太奇(法文: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後來,電影借用這個概念,使其逐漸成為影視製作的一個專用術語。

  簡要地說,蒙太奇就是根據影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和觀眾的心理順序,將一部影片分別拍攝成許多鏡頭,然後再按照原定的構思組接起來。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鏡頭組接起來的手段。

  按照這樣的解釋,要我說,《記憶碎片》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和觀眾的心理順序正相反,先按鏡頭拍攝組合成一個故事,再把這個完整的小故事切碎成N段,慘不忍睹,又用非線性的敘事組合講述出來。

  這大抵是懸疑驚悚故事最出彩的技巧。沒有人抵得過結尾的翻盤大逆轉,哪怕你已看得昏昏欲睡稀里糊塗…而其實我敢保證,只要你有探索的慾望,它絕對有讓你精神抖擻看下去的勁頭。

  影片開頭主人公殺了一個人,然後倒敘一步一步告訴你他怎麼殺的、為什麼殺;正序一步一步告訴你他是怎樣一個人、為什麼是這樣一個人…然後你充滿同情,和患有失憶症的主人公一樣表現出迷茫、困惑、不安,卻有堅定、執着的精神狀態…最後,影片結尾主人公又殺了一個人。

  看過片的朋友,無法忘記的應該是主人公的拍立得相機和滿身的紋身。作為一個只有10分鐘短期記憶的人,這兩樣東西彷彿必不可少;切碎的剪輯,這兩樣也作為了主要線索,照片拍下了人物、場景,紋身寫下了原因、事實…讓探索一步一步進行。

  最初看完《記憶碎片》那陣,鼓動我買拍立得相機的神經。於是,我就買了,後來用得很少,因為我好像是買來送人的,很亂精神。偶爾吃西餐的時候,切碎披薩、牛排,打亂,一塊一塊細細品嘗…

  會想:世界仍然存在?我要相信世界不是我想象出來的,我要相信我所做的事仍有意義…儘管它每天重複的頻率比較高。

  我蠻喜歡中文片名的翻譯,《記憶碎片》,和影片的剪輯一樣,切碎的蒙太奇。關於記憶的片子很多,經典的也不少,大多是關於科幻洗腦什麼的;而像這部切得這麼碎的,又是現實版,還真獨一無二。而《雲圖》,是以時間為主線,6個故事的切換穿插,還是沒有這部來得有味道。

  英文片名《Memento》,紀念品,引起回憶的東西。我覺得人的一生就是記憶碎片的索引,所以,人們活在自我的價值中。

  記憶碎片影評(二)

  被人推薦大名鼎鼎的諾蘭的電影,對他除了《黑暗騎士》之外知之甚少,於是乎抱着學習和膜拜的心態看了這部十年前的電影:暈,非常之暈。 本片講述的是一個男子要為死去的妻子報仇,他有短期記憶缺失症,隨着記憶碎片的呈現和拼接,大量真相緩緩浮出水面。 看了大量資料和劇情解構之後,才稍稍的緩過神來。以我的智商和個性不太願意去深挖這類高智商懸疑電影的種種細節。一方面,是覺得能力有限;另一方面,覺得挖得太深也沒什麼意義,走的越深爭議越多,還會不斷地衍生出新的問題來,到頭來還是只有頭破血流。或許,這類電影在劇情上本來就是有某些漏洞的,或是導演也沒給全片下一個整體定義的,觀眾在劇情和細節上爭的越凶就越說明電影的成功。就像前段時間的《禁閉島》,我看到大家爭了個不可開交,誰都不服誰。最溫和最看得開的一種說法就是:導演留的是個開放結局。

  我只想從本片的整體上簡單說兩句。本片好,到底好在哪裡?是不是看不懂,看着暈就叫好?當然不是。本片好在它的複雜性,對人性的某種思考,以及結構上的標新立異,最後就是留出了大量空間給觀眾思考。以至於看完之後,一陣暈頭轉向,淡淡地吐出一句:還是再看第二遍吧。 它的複雜性又體現在哪裡?本片的故事很簡單,導演採取的是倒敘為主,順敘輔助,倒為彩色,順為黑白,到了某些時間點上這兩條線是會交錯的。所以,我們驚嘆它連接得如此完美且有新意。有人做了一個假設,本片要是平鋪直敘會很一般,個人認為這種假設很扯淡,也完全沒有必要。電影是導演的藝術,不僅僅是故事的呈現,導演會想辦法用自己的東西把劇情,結構,表演,結局全部都帶出來,如果處理得好,這無疑是個好導演。這就像不同的廚師會用同樣的材料端出不同的菜品來,而這菜品在食客那裡有低劣之分。

  看完本片,我對克里斯托弗·諾蘭又有了深入的認識。這絕對是一個好導演,這是一個將來可以統治好萊塢的導演,也是未來導演界頭一號的有利競爭者。在駕馭類似題材的時候無疑都體現了他的功力,在日益商業化,場面化的好萊塢,他又重新詮釋了什麼叫電影劇情和電影結構,這當然會耗費大量腦細胞,但這種耗費是值得的。 拍這樣的電影是會給年輕導演帶來希望的。投資少,場面小,都不是問題,精心打磨的劇本,純熟的電影技法,獨到的結構,都足以讓一大幫才華橫溢的年輕人在好萊塢有一席之地。 要說到本片的思想內涵和人性的探討上,到底能不能挖?要挖也是可以挖的,就男主人公身上就能挖出不少東西,但卻真沒那必要。這類影片,就像是導演在盡情地展示他的電影才華,你的每一次疑惑都是他的滿足。在這種情況下,要表達什麼要體現什麼都不再重要了,因為就電影本身而言它已經很成功了。如果你要挑毛病,前提是你必須完全看懂此片,並深諳各個細節,否則你拿什麼來挑毛病?但要完全做到這兩點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導演高明的勝利了。 本文沒有劇透,僅說電影內容之外的東西。如果要挑戰腦細胞,推薦你看這部《記憶碎片》,如果看過了,不妨重溫一下,絕對還有東西可挖。

  記憶碎片影評(三)

  曾經寫過一篇影評《一碎到底》,後來將其刪掉。最近重新看了一遍,對其精妙的結構,與符號學線索做了一下分析。發現《記憶碎片》最終能夠成為GULT經典影片,是有它獨到的價值和意義的。下面就綜合我原先的影評,對其重新做一番敘述。

  首先,影片的導演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就是通過《記憶碎片》躋身好萊塢主流導演行列的諾蘭,曾經重拍漫畫經典《蝙蝠俠》。依靠《記憶碎片》這一世界觀的影片,讓諾蘭好評如潮,也讓很多人對於這部電影做了很多的分析和理解,我看了不下400篇對它的影評和簡述,發現它之所以迷人,除了它本身的創意性之外,還包括其中更多的自我分析。當我們看完這部影片,會發現原來一切故事都是一場自欺,連自己都不在信任,那是多麼大的驚悚與恐怖。

  主人公連尼在一開始就被介紹了他的奇怪病症,每幾分鐘他就會失憶,而他所保留的,僅僅是身上的紋身符號和一張張做有標記的照片。而我們發現他卻在不斷的更新他的標記,以保證他在記憶里獲得方向,從而給自己一個個活下去的理由,想想看,一個“岸”對於一個人是多麼的重要,如果在我們生活中失去了目標,失去了目的地,那麼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而連尼就是在欺騙自己從而找到生活的激情——替妻子報仇,除掉殺人犯。但是,可笑的就在於,很多年以前他已經殺死了仇人,而現在一切都是他捏造出來的,更確切的說是他自己在欺騙自己。

  對於連尼,如果我們做一下分析,可以發現,就其病症,可以稱之為選擇性失憶,他選擇忘掉所有正面的真實的記憶,而選擇過去的與妻子的時光。因而才有了故事的開展與結構。在人的一生中,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美好回憶,而那個回憶是很多人不願意麵對的,連尼的糟糕在於,他失陷了,他沉迷在過去中,而不願意麵對現實的生活和以後的日子。我們有時候是否告誡過自己面對現實呢。實際上我們之所以沒有他如此荒誕,是因為我們也在選擇性的忘記,我們忘記的是曾經快樂過的疼痛。我想說的是,很多人不是不想了,而是想已經成為習慣了。

  電影的中間部分讓人驚嘆,如果前面你看的一頭霧水,相信中間的部分,會讓你為之一躍,我不是誇大其詞,而是一切都是那麼的驚奇。導演諾蘭與編劇充分利用了倒敘與順敘的手法,很簡單的把戲卻欺騙了所有的人。彩色的是倒敘,黑白的是順敘,而一切遵循着一種看不見的規律將其拼接出交匯點,讓觀眾看的同時,不斷獲得答案,並且渴望獲得更多。這也是這部電影的迷人之處,看電影已經無關緊要,思考成了觀看的主流,破解答案成了觀看的目的,那麼這部電影就成功了,他已經讓所有觀眾沉迷而不能自拔。

  如果你看了前段想要放棄,那隻能說你不具備懸疑片的潛質,而如果你看完它,你將能領略到電影的精華。這是一部具有多層次深意的電影,值得每一人去觀賞,並總結出自己的感受。這就是為什麼,我不惜花掉時間去賞讀400篇影評,因為它足夠值得我如此去做。

您正在瀏覽: 記憶碎片影評
網友評論
記憶碎片影評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