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經典散文 > 鄉村筆記

鄉村筆記

手機:M版  分類:經典散文  編輯:pp958

  鄉村筆記

  一

  其實,我就是個鄉下人,無論是田裡青翠的秧苗還是地里金黃的麥穗抑或是冬季白雪覆蓋下的菜畦上包裹的蔥蒜,我和他們一起生長、成長。但說句很不要臉的話:知識改變命運的理由,讓我在改變戶口的同時,也改變了我的居住環境。然而,我的七大姑八大姨叔伯兄弟中大多數畢竟還在我出身的地方住着,他們的事,其實也還有我的事,甚至就是我的事。

  二

  老四家過幾天大喜。他的孩子開着商務奔馳進城接我們回去住幾天。這孩子就要結婚了,定的日子是農曆7月初8,我兒子稱 “浪的夠派”。那女孩也不再叫我湯叔而改口叫我二大爺。他們同時也是來取婚姻相冊和結婚證的。那年,孩子由學校畢業后,從廣州到蘭州,從地下挖煤到地上做傘,換了不少工種。現在是一家省會什麼公司的技術總監,每月都是近8000元的薪金。我說我怎麼沒聽說過有技術總監這個職位,女孩趕忙接口:“二大爺,強子都搞仕途了”。強子就是這孩子的名字。女孩在另一個城市,是一家首飾店的營業員。維繫並且加深他們感情的是手機和手機上的。問起女孩的家,才知道相距不過幾里路程。但都是很早就出去的,爹媽同樣在外務工,所以男女孩子之間從相親相愛到走進婚姻的殿堂,那過程也真是“浪的夠派”。

  三

  前年,老四就在鄉政府所在地買了房子,是二樓,三室兩廳。主要是逢年過節時全家好聚在一起。平時各在各的城市各有各的家各忙各的。這樣也好:和諧。

  雖然距婚期還有兩天,但老四家已然是喜氣洋洋了,進進出出的客人讓我不斷地改變着稱呼。和老四寒暄幾句,就叫另一個喊我二大爺的侄子開車送我回老屋。我們雖然都在同一條街上,但這頭到那頭還是有個五六里的。母親和她們老一輩的已到老四家了。先到家的我將牌桌弄好,等着老三,老五、老六、老七他們。老三是一個鄉鎮幹部,兒子將到日本做訪問學者,問他啥時娶親,他説您只要聽一外姓女孩喊“二大爺”,不是我媳婦就是您侄子的老婆。這次他們小一輩份的據稱也都約齊了回來。只是不幹老子的事,且不去管它。峽口湯氏並非大戶,不過是很有幾個長輩“罪大惡極”由政府革了命,加上“紙糊的商城縣,鐵打的湯大樓”而小有點名聲罷了。我們是湯家戶族中的小門子,所以每一個輩份中都是一二三的往後排。大哥的木工可謂為匠,方圓十幾里沒有他不熟的和不熟他的。門戶里的每逢有事,皆有他出來料理。其餘的我們這幫子都住在城裡自己的小區內,門戶里有啥事都是用手機聯繫。而像老四家的喜事,屬於家族的添人進口,我們縱然是天各一方也會約的齊齊的一塊回來。古舊的老宅基地和新起的明亮房屋用水溝圍着,那被水浸淫和泥土粘合的枝叉,才是我們真正的根。

  四:

  正是水稻灌漿的時候,天,大旱。還不到五點,柴油機的轟鳴就將我們從酣睡中震醒,按說:這會兒也正是沒了蚊子的叮咬,暑氣還沒生起,涼風剛有一點的橋段。但太多太雜的機器聲太吵了,又此起彼伏在我們附近。於是不得不“入鄉隨俗”,從涼席上起來。“不是都在用電泵抽水嗎”由蘇州趕回的老五向一位抽水的年輕人問。“這一條沖和沖的二面,千多畝的田,光電泵已不夠使了”。年輕人一件半袖衫、短褲、水稻田裡專用的皮靴,忖托其身材的乾瘦潁長和結實,話語中顯露出談吐的素養,全無過去農民的模樣。老三說:這幾年要不是農業合作社,光憑組裡的人,老的老、小的小,遇到災年,非要人命。

  這話,我們都信。

  想想,每到收穫的季節,進城的大爺、嬸子用蛇皮袋子大包小包的裝了,連同鄉村的變化,送到我們居住的小區,綠色放心不說,單是那份濃濃的鄉情鄉味,也夠我們去不斷的咀嚼。耳邊的轟鳴聲,這時聽來,如果比喻成交響樂,那是有點矯情,但在我們,的確是感到不那麼刺耳且居然有些動人了

  五

  街道成反“7“形。我們的家在“7”的一橫的頂頭。上了坡,環顧左右,面貌也確實是嶄新的。隆起的、顏色分明的鄉村別墅在視線中格外清晰,夏日的早晨偶爾的細小的風在微微的涼爽中更加清新。樓房一律坐北向南或坐南向北,南北相向,就構成了街道,門面里被交易的商品完成了市的涵蓋。道路有樹如傘,樹葉這會還好,只有知了在叫。老四家做新房的居室,紅紅的喜字貼在玻璃窗上,逮眼可見。小輩人在外熬出個人模人樣,還是不忘家鄉的朗朗乾坤,厚土藍天,這讓我們很為祖先榮耀。鄉政府的院子里此刻綠化小品中的月季開得正艷。我們弟兄幾個在這樣的街道上走走停停,也議論着:新的鄉村,新的面貌,談笑間好像就真的定格了。

  打心眼說,我是常常因為我們所在的農村出現的嶄新面貌而自豪並且驕傲的。那不再崎嶇坎坷的山中路途以及可以休憩愉悅玩樂的鄉村民居,那月光下的綠苗的茁壯成長和着孩童們的讀書聲以及留守在家的希望,共同交媾着美麗的獲想。我也明白炊煙裊裊、牧笛清揚僅僅是往日的映像與追思。 “柴門聞犬吠”也好、“把酒話桑麻”也罷,即便是村邊的綠樹,郭外的青山,都只能是古代詩人的意境了。

  六

  但這正是我們追求的,也是我們正在建設的。就像我們家族中的喜慶。酒,是永遠要喝的;根,還駐紮在那裡;路,還靠我們去走。

您正在瀏覽: 鄉村筆記
網友評論
鄉村筆記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