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記事散文 > 清明寒食話古人

清明寒食話古人

手機:M版  分類:記事散文  編輯:pp958

  清明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與古代農業密切相關。

  但清明節是風俗活動,和二十四節氣的清明雖是同一天,內涵完全不同。一個是氣候節令,一個是社會傳統祭祀節日。

  在傳統祭祀節日、紀念日中,清明節非常重要,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舊時,人們要攜帶祭品供祭在祖先或親人墓前,燒紙上香,叩頭祭拜。還要為祖墳除草添土,疏水清溝,很多地方此俗盛行至今。

  清明時節,天氣溫暖,植物抽芽開花,桃、李、杏及多種山花野草,竟相開放。“莫放春秋佳日過”,故是人們踏青春遊最佳的時日。

  清明節的前一日是寒食節,寒食禁火,古時人們在這天只吃涼食。

  這個習俗,來源於春秋時代,晉獻公妃子驪姬,謀害太子申生,申生弟弟重耳,避難流亡出走,期間受盡屈辱磨難,圖謀東山再起。跟着他流亡的臣子中,有個人叫介子推。一次,重耳餓暈,介子推割腿肉成食,為重耳充饑。

  后重耳為國君,成春秋五霸之一,即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后加封功臣,獨忘介子推。經人提醒,晉文公憶及舊事,含愧差人請介子推入宮受封。介子推數番不應,晉文公只得屈尊前往親請。

  介子推不願為官,聞訊背駝老母躲進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搜山未見介子推,有人獻策燒山,留一出口逼介子推現身。公乃令燒山,孰料火燒三日夜,熄后終不見介子推。

  晉文公上山查看,見介子推母子相擁一大柳樹,人與樹俱被燒死。柳樹樹洞內,介子推留片衣襟,上題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哭拜后,為其厚葬。下令綿山為“介山”,建祠。定燒山這天為寒食,曉諭全國,在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晉文公臨行,伐那株燒焦柳木,回宮做成木屐,每日對其長嘆:“悲哉足下。”

  “足下”之尊稱即源此。

  次年晉文公率群臣徒步登山祭奠,至介子推墳前,見老柳復活,公取一柳條編圈戴頂,祭掃后賜名“清明柳”,定這天定為清明節。

  後晉文公常以介子推血書鞭策自省,勵精圖治。晉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介子推異常崇敬。

  此後,寒食、清明即為節日。

  舊時封建王朝的君臣,氣節、情操,尚有如此高尚之人。如今縱目領導階級,貪污腐敗者有之,鑽營投機者有之,不學無術者有之,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者有之,獨缺有骨氣操守之人,悲乎!

您正在瀏覽: 清明寒食話古人
網友評論
清明寒食話古人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