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散文 > 節日散文 > 清明時節話清明

清明時節話清明

手機:M版  分類:節日散文  編輯:pp958

  春天,在我們的期盼中,悄悄的來了。來的那樣輕,來的那樣靜。池塘生春草,越是臨近清明,就覺得越是需要清明。

  清明之前,春天的麻煩不斷,立春立意,乍暖還寒 。驚蟄雷起,春分地干。春天的步伐緊一陣,緩一陣的。於是我們期待春天的心情也跟着熱一陣,冷一陣。

  古書這樣寫道,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而我的感觸是,走過四個節氣的希望,到了清明,天清地明,水清山明,我們要的春天好透了,於是,人們啟窗納涼風,脫棉換輕裳 。。。。。。

  這時,最應該來的就是雨,清明的雨,在詩人的筆下不知飄了多少回,而最讓人耳熟能詳的就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春。細微的春雨淅瀝而下,人們在盛唐詩人杜牧的【清明】中,認識了一位問路尋酒的異鄉人。也成就了人們對杏花村的嚮往與想象。有趣的是,曾經看過一則報道,說,這首名詩,很可能是一樁美麗的錯誤,是不是著名的詩人杜牧所寫,還有待考究。

  人們總是這樣,願意相信真相也願意相信傳說,所以不管有多少真實的成分,每逢清明節來臨,人們就會想起,念起這首詩。其原因很簡單,這首詩反應了人們清明節的共同情感與心聲,這錯那錯,心情不會錯,心聲也不會錯的。

  春天要清明,活着的死去的更要清明節。雖然兩回事,但在我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樣的。【梨花風起正清明】【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與清明節,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是集體的,也是個體的。

  人的一生,回望先祖,一條生命的長度,讓我們夠得着的,有記憶的一般不會超過四代。再往上溯,便會模糊。因而,人們的思時之敬,有抽象的也有具象的。

  那麼,我們怎樣盡思時之敬呢? 每年的清明節,我都會親自的編輯一則紀念斯人已去,猶憶其影的短信,然後分別發給與這個人相關的人,以表達對這個人的哀思與祭奠。其實真的還有好多比焚燒紙錢更環保,更有意義的紀念形式。聽一段音樂,唱一首老歌,獻一束鮮花,寫一段文字,都能表達我們對逝去的人的懷念。還可以去公園,清掃烈士的墓地,站在墓碑前洗滌一下自己的靈魂,還可以借網絡的平台在自己的空間寫一條說說,發表一篇日誌,傾訴我們對逝去的親人要說的話。還可以親手植上一棵樹,讓樹的一年四季搖曳我們的哀思。。。。。。

  清明節了,我希望這不單單是節氣的清明,自然的清明,她還是我們身處這個地球的清明,是我們生活這個國度的清明,是我們政治權利與所有體制的清明,是我們所處環境與社會現象的清明,是我們用的,吃的,鋪的,蓋的清明,但最主要的還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清明。

您正在瀏覽: 清明時節話清明
網友評論
清明時節話清明 暫無評論